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赵昺不是想为自己的‘祖宗’招魂,也无意为其洗白,说心里话自己与他根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自己只是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就事论事。

在端平元年,金国最后的都城蔡州被攻陷,金国灭亡。宋大将孟珙率军队载着金哀宗的遗骨回到南都城临安,将金哀宗的遗骨送到太庙告慰那些被金兵欺侮过的先人,举国上下是一片欢欣,朝中也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可以说士气正旺。

而也在这一年,执掌南宋大权二十余年的史弥远在死去后,年轻的理宗终于迎来了亲政。他意图有所作为,主导了一场“端平更化”,荡除弊政,提拔了大批新人,更急于摆脱史弥远留下的那种持重政策带来的收缩防御影响,并以积极进取的军事行动是配合了他的所谓端平更化。

而蒙古这边,大汗窝阔台考虑到粮草不足、天气转热,将大军北撤黄河以北,河南就成了无人占领的地区。在黄河南边的只有大将速不台和塔察儿两支机动部队,其余的守备部队都是原金兵投降蒙古被改编的汉军。且当时宋蒙之间对河南的归属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河南便成了无人占领的空白区。

理宗血气方刚,正欲行恢复之计,赵范、赵葵兄弟此时提出趁蒙古北撤之机,出兵北伐,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位居首相的右丞相兼枢密使郑清之也一改先前的主和姿态,非常赞成出兵中原。采纳了赵氏兄弟提出的“踞关守河”的建议,即西守潼关、北依黄河与蒙古对峙,这需要收复包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京在内的中原地带。

赵昺因为理宗皇帝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至少赵昺以为当时确是一把好局,手里的牌也不错,而决定出兵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合理性。从政治上讲正是摆脱史弥远的阴影,通过一场胜利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为自己的革新铺平道路;从军事上将占据‘三京’不仅实现了重回中原的目标,也大大的改变了南渡之后窘迫的防御态势,说不定还能给大宋朝续命,自然也不用他这么辛苦了。

问题是自己这位爷爷明显没有经历过自己的苦难,更没有机会穿越千年,所以其虽然拿着一把好牌却没有打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当时南宋宰相郑清之主持灭金之战,但兵部尚书史嵩之、参知政事乔行简及刚因史弥远死去而入朝得到重用的真德秀、枢密院副都承吴渊、淮西总领吴潜等多数大臣均持反对意见。

理宗皇帝没有认清当下的形势,也没有估计到后果的严重性。而是在这样一片反对声中,下诏“求直言”表示自己要从善如流,但这只是表明工作,结果还是悍然决定出兵。更为严重的是理宗皇帝刚刚亲政,没有意识到‘人心叵测’的真谛,根本玩儿不转,又遇到了一帮猪队友,失败在决策之初就埋下了伏笔。

另外对于久居宫中,又在史弥远的遮蔽下对于蒙元的了解十分有限,尤其是对于其恐怖的破坏力可谓是一无所知。那真是寸草不留,鸡犬升天,以致守护洛阳城的敌军只有七个人,而他还幻想着就粮当地,以解决运输上的困难,进而导致对于困难估计的严重不足。

但一切都已无法阻止理宗实现壮志的雄心,而牌局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但赵昺觉得这个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因而他已经发现大宋的皇帝都有一个通病,他们有魄力去冒险一搏,却没有魄力去全力一搏,在这种国运赌博中以小博大偏偏还畏首畏尾,无论战和都大打折扣,而既然没有尽全力,居然也敢大大咧咧地不买保险不做风险预案,以至于两淮入洛精锐,连有序撤退都做不到,白白浪费有生力量。

南宋覆亡的命运,明确的走势从那一刻开始便已注定。至于理宗君臣,理宗自然不会承认自己“至暗”,郑清之也不会认为自己“甚奸”。其后的检讨自然是皇帝下罪己诏,主战派尽数被革职,而那些反对者则成了真正的赢家,倍受挫折的理宗也沉迷于女色,自后大宋再无人提北伐。

但是赵昺认为失败理宗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应当负主要责任的正是那些反对者,正是因为他们的非暴力不合作,且在生死攸关的执行上居然也敢扯后腿,当时的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的不配合,史嵩之的借口是当时没粮运。联蒙灭金时运输是从京湖方面运输的,端平入洛是从两淮方面进入北方的。从端平入洛后赵范转任京湖制置使来看,理宗完全有能力任命一个配合北伐的京湖制置使,可正是这点‘疏忽’使北伐的宋军几乎都被饿死了。

决策、执行体系的严重失误,严重的内耗,导致了无法挽回的结果。这对于赵昺来说是前车之鉴,也让他意识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是多么正确,虽然他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信心,但是对于眼前内政的纷乱,让赵昺底气不足。而一场大败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对于刚刚‘亲政’的他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宁可错过也不能贸然行事……

“陛下的意思是要放弃收复两淮!”陆秀夫也终于嗅出了小皇帝话中的味道,说是提问不如说是再次确认道。

“对,以其打一场没有把握的败仗,不若等一等!”赵昺点点头道。

“陛下一直称战机难寻,可这次收复两淮已经是战机突显,下一次不知要等到何时了!”赵孟锦有些着急道,“陛下,而当下各军皆已是整训完毕,士气正旺,未必会败。”

“真的没有问题吗?”赵昺摆手打断其的话道,“你们之间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怨,互相使绊子,下黑手。到了战场上谁敢保证不会因为争夺功劳,抢夺战利品,会不会又旧态萌发,不遵命令、不顾战局,背后捅刀子,相互拆台呢?”

“攻则相护,退则相守。”众将听了都站起身敬礼后齐齐说道。

“说的总是比唱的好听,等你们做到了再来朕面前请命!”赵昺冷哼一声道。

“陛下,属下等绝不负所望!”众人再次敬礼道。

“诸位将军不要再多言了,是本官令陛下失望,让诸位受累了!”陆秀夫这时站起身尴尬地笑笑道,他听出小皇帝这是在指桑骂槐,怪自己未能打理好朝政。

“陆相此言过了,是朕统驭无妨,不修内政才导致今日之乱局,反而累及陆相了!”赵昺却向陆秀夫略施一礼道。

“我以为陛下还是以大局为重,当下蒙元亡我之心未死,大战随时爆发,当下还是应先镶外后安内!”陆秀夫叹口气道,他同样清楚两淮对大宋的意义,且作为首相能收复两淮青史也必留下他光辉的一笔。

“朕也想,但是现下朝中上下结党成风,内政混乱,政令不通,欺上瞒下的事件层出不穷,朕敢冒此风险,陆相你敢吗?”赵昺摇摇头反问道。

“臣……臣,不敢!”陆秀夫犹豫了下施礼道。他知道若是败了,大宋不亡,自己也要承担责任,青史上亦会留名,但却非是在《忠臣传》中,而是《奸佞篇》中了,这非是他所能够承受的。

“陆相匆匆前来觐见,想是有要事禀告吧!”赵昺此时不再讨论此事,而是问道。

“哦,臣倒是忘了。”陆秀夫知道小皇帝不想在这个场合讨论此事,自我解嘲地笑笑道,“陛下,上元节将至,臣是受命请陛下城头赏灯,与民同乐。”

“唉,赏灯之事,陆相是如何安排的?”赵昺轻叹口气道。其实他对前世也曾对史书中的大宋元宵灯会充满无限遐想,但是在琼州一次灯会之后便下旨停办了,只是沿街点些灯笼装点下气氛而已。但他听说去岁为庆祝收复临安,重现了当年盛事灯会,扎了鳌山。今年又是大婚,又是亲政,不知道会弄出什么场面。

“因为今年陛下未在宫中,因而太后令皇后主持今年元宵灯会。皇后命在宫门扎起了鳌山,并下懿旨命内省各司皆要制造花灯,令平江依例进灯,京中各行会皆要制灯,沿街酒楼和店铺尽要张灯结彩。各府衙门都要挂灯,并命教坊司排练了歌舞……”陆秀夫禀告道。

“朕知道了,这败家娘们儿……”赵昺右手抚胸,左手攥拳连连捶着桌子恶狠狠地道。

“陛下息怒,切勿冲动!”陆秀夫从未见过小皇帝当众骂人,且骂的如此恶毒,骂的却是新奇,可他能断定是皇后,如此让他大感不妙,急忙劝道。

“倪亮点兵一团随朕回宫!”赵昺却仿佛未听到一般,又重重捶了下桌子道。

“是,属下遵命!”倪亮没有丝毫犹豫起身接令,随即出门调动兵将。

“陛下,不必如此吧!”赵孟锦确是吃了一惊,为了些许小事便要动兵,这也太过了。

“你等也立刻全副武装随朕一同回宫!”赵昺站起身整整衣领,拉平衣襟,向后伸手,侍立在旁的陈墩立刻将挂在衣架上的武装带拿过递给小皇帝,他便扎上腰带边回首道。

“陛下,皇后依例行事,并无大过,这是又为何啊?”陆秀夫眼见小皇帝离座,戴上帽子,将军刀挂在腰上,脸上一副杀气腾腾地样子,而在座的众将也不敢再多言纷纷整理军服,披挂武器,他急忙挡在前面道。

“朕一再言,江南初定,百废待兴,一切要以国事为重,不可奢靡浪费。可其死如何做的?一座鳌山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一盏灯只怕要够十户中等人家月余的生活所费了,又不知多少人间因为进灯之事而家破人亡。这是小事情吗?”赵昺收拾整齐抬头质问道。

“陛下,我朝历年皆举行上元灯会乃是为宣示区宇安定,天下太平,去岁陛下大婚,今又亲政,也应大庆。皇后如此也是为陛下好,又何必动怒呢?”陆秀夫再劝道。

“朕一直以为陆相是明白朕心的,今日看来有拗。”赵昺定睛看了陆秀夫片刻道,“陆相既然是进士出身,又在太学苦读多年,当知苏大学士的《谏买浙灯状》;汝又经历亡国之痛,也应知太平岂是一场灯会所能粉饰而来的,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愚民之策真就能让天下人相信吗?这只能让百姓笑话我们的拙劣和无能,痛骂我们的贪婪和无耻!”赵昺愤愤然地说道。

“陛下,臣……臣以为此事既然已经木已成舟,只能事后补救。而此事皇后又得太后谕旨,陛下贸然领兵回宫,清理后宫,岂不更令天下人笑话,让太后心惊,众臣惶恐吗?”陆秀夫听了也觉羞愧,但是依然挡在前边没有让开,沉吟片刻道。

“当下朕早已成了天下人之笑柄,难道还怕再添些笑料吗?陆相若是觉得为难,尽可避之。”赵昺轻笑着道。

“请陆相退避,勿要让吾等为难!”这时赵孟锦和江钲上前对陆秀夫施礼道。

“还请陛下三思而行,勿要冲动!”陆秀夫看看站在小皇帝身侧的众将,知道只要陛下一个眼色,他们便会动手将自己扯开,而他也知道那时被拉开的不仅是自己,却是文臣彻底失势,此后将是皇权至上,武人掌政了,因而仍没有退开,依然施礼劝谏正色道。

“唉,此事乃是朕的家事,陆相还是回避吧,朕自有分寸!”赵昺看着陆秀夫坚定的眼神,轻叹了口气道,然后抬手拨开陆秀夫大步向前,在众将的簇拥下出了们。

“陛下……”

“陆相,还是不要再拦了,陛下既然说是处理家事,作为臣子的就不要多言了,否则被迁怒于他人就不美了!”陈墩拦住还要上前的陆秀夫道……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织明沧桑百年第一部尘途雕弓落流氓县令:抢个女帝回家过年一觉醒来变赘婿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军旅生活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最后一个道士Ⅱ战国野心家迪迦之重生怪兽春秋鲁国风云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兵锋王座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秦昊是什么小说夜君太子镇西王:天下霸业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大唐扫把星牧纨修仙者降临,我开启了仙秦重工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千金令,魔王的小俏妻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他能气死周瑜,你管这叫莽夫?游行在古代我是大明瓦罐鸡从唐开始的克苏鲁三国突将扼元汉末少帝钢刀连皇权王座神医傻妃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谍云重重大唐闲散王爷枪械主宰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皇明朱慈炲满朝奸佞,你让我做千古贤相道光一统寰宇快穿之教主难追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