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南王范寻带着部分人马逃回了谷特洛,站在都城外,范寻没有感到任何死里逃生的幸运。王都已彻底沦为了废墟,城内建筑都被烧毁,有的仍然还冒着缕缕的青烟。城中三三两两的人在废墟中游荡着,收集着一点点可怜的物资。
亲兵把几个百姓赶了过来。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范寻再也顾不得悲伤,嚎叫道。
几个百姓麻木地跪伏在地上,许久,方有一个老者抬起头来,道:“大王统军离开后数日,就有一支数千人的海盗前来,攻下了都城,洗劫之后,放火把都城给烧毁了。”
“都城的人呢?”
“好些人死了,有些人逃离了再也没有回来。大部分的人,都被海盗掳掠走了。”老者麻木地道。
范寻眼一黑,在马上摇晃,差些掉下马来。亲兵急忙上前,扶住范寻。这个原扶南的统兵大将,后来更是篡位做了扶南王的范寻撕心裂肺地嘶叫了起来,叫了许久,又如同孩童般地哭泣了起来。
而此时,南海某地,葛参领着长长的船队,正沿着马来半岛向马六甲驶去。这次,葛参华夏公司、各海商近三十余艘大海船,纠集兵卒近万人,并有航海舰队三艘战船助战,乘扶南大军前往林邑之机,攻占了谷特洛都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扶南王累积数代的财富,各种金银宝石装满了几艘大船。当然,这些财富是朝廷的,当即由航海舰队把财物沿海岸线送往建业。
皇宫劫掠而来的珍贵的物资被运走,但船上的财富仍价值不菲,光船队里掳掠来的近两万扶南人就价值不菲。网众人按参与力量经过一番简单的分赃后,华夏公司分得扶南人一万人,全公主家也分得三千人,全尚分得二千人,朱公主家分得一千人,滕公主家也分得一千人。
分赃之后,仍由葛参带着驶向南海各岛,准备把这些扶南人作为奴仆,投入各岛安置。就是历史上臭名昭着的扶南掳掠事件。这些人,只有少数人回到了大陆,大多人终世生活在海岛上。
扶南国受婆罗门教影响,国内大多的百姓过得比奴仆还不如,且在上等人及宗教的多年训服下,十分的认命,十分便于管理,在奴仆市场也深受欢迎。这也是诸葛恪敢将大量战俘补充入近卫工程兵的原因。
扶南王范寻战败,在诸葛恪眼中再不是危胁,诸葛把眼光投向了与九真郡一山之隔的真腊。
由于真腊的入侵,九真郡猝不及防之下,下面三个县城被攻破,数十个村镇被掳掠,军民死伤数千人。这如同一盆冰水当头淋在了刚为麻离大捷的庆祝的渚葛恪头上。
诸葛恪一面上表请罪,一面积极准备征伐真腊。诸葛恪也不回龙编,就驻屯在九真,安抚灾民,整肃军队。
十余日后,建业紧急传来旨意。
扶南新占的土地上置沧江郡,余光兼任郡守:近卫4旅改称3旅,原了旅编制取消,驻防沧江郡;
授命诸葛恪,以原1师3旅及部分工程师为基础,组建近卫第5军第2师,下辖三个近卫旅,驻防九真、林邑:另在昌南整合新建近卫第5军第3师,由吕凯兼任师长,近卫工程师编制依然设置,归第五军统领。
如此以来,西南第五军辖三师九旅,又有人数近二万人的近卫工程师,总兵力六、七万人。九真方向,诸葛恪集近卫2师、近卫工程师一部三万余人及扶南俘虏编练成的靖妥部队六万余人,准备自零松山口征伐真腊,吕凯领军自北向南配合。
真腊只是扶南属下的一个小国,举国之民也不过十万,周边还有许多部落,但人心不齐。近卫军只要稳打稳扎,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有近卫第五军投入,西南军事在建业的孙亮心中已不成问题,重要的是处理屯驻垦殖的事情。只有持续不断折散迁出原住民,迁入文民垦殖开发,推行汉化教育,才能使这片富饶之地永远地呆在华夏的版图中。
哪来的这么多的汉民呢?孙亮眼光不由看向了北方。
这几年,朝廷组织垦殖团,有计划的向南方移民就不下十万人,暗中还有皇家产业集团、各世族招募前往南方的,估计也不少于十万人。但这些仍远远不够。
若能迁民五十万人前往西南之地,那就基本上保证东南沿海的汉化了。但目前仍有极大困难,现现孙吴之地民口也不过几百万,近几年自己的西南攻略已在朝遇引起了一些非议,再大量迁民誓必会引起反弹了。
好在,现在有了船队,大可由边军召集甚至掳掠北方民众,再由航海舰队、华夏公司船队送往西南或海外,同时,为了解决国内一步劳力紧张,也可把那占民、扶南民迁回内陆。
以后,还不知后人如何评价自己。想必也会有人唾骂自己为种族主义、大汉沙文主义了。
想到这,孙亮不觉笑了笑。
“陛下,你傻了?一个在这发呆,还傻笑!”洛珍不知什么时候跑了过来,笑道。接着又向不远嚷嚷道:“婷姐,丽子,你们快来,陛下傻了!”
“你才傻了!口无遮拦,你就不怕吓着朕,朕把你咔擦了!”孙亮笑道。
“陛下才舍不得呢,是吧?”洛珍在孙亮身也坐下,把身子倚在孙亮身上。
“说对了。朕咔嚓谁也舍不得咔嚓你们。”孙亮看抚地看前眼前几个,笑道。
“这珍妹是越长大越没个正形。”全婷噌道。
“呵呵…”洛珍拖孙亮一只手,轻笑着。
“说吧,什么事?”看着洛珍这样,孙亮就知道有事了。
“陛下,我是全姐在城中搞的那个舞台,那此姐妹总不能天天唱那个雨霖铃吧?你再给我们搞些曲子出来?”洛诊道。
原来是这事啊。近来,洛珍的女子大学,在建业城中开了个歌舞剧院,凭着明月几时有与雨霖铃,风糜了整个建业娱乐圈,文人骚客、才子佳人趋之若鹜,兴盛于一时,这是想到这讨曲来了。
“你们不是请了好些大才吗?比如那个叫阮咸的,还有那个向秀?还有咱们吴地才子也不错啊?”
“他们也写了些,但远远及不上陛下的那两首。”全婷道。
这个孙亮也懂,自己抛出的三首可是后进千年中精华中的精华,自然不是当前的才子们说作就能作出来的。
“你们哪只眼看到你们的陛下填词作曲啦。那些也只是朕街头巷尾听来的。”
“啍,陛下骗人家,哪里的街头巷尾有人会吟诗涌曲啊?”洛珍不屑道。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怎么就没有啦”
“那我不管,陛下,你得给我再搞个十曲八曲来。”洛珍不依起来,拖着孙亮就撒起娇来。全婷也不阻止,与丽珠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好了,好了,再摇下去,有也被你摇散了。”孙亮又是好笑,又是好气,看来,今天是得抛首词出去了。
“呵呵,我就说陛下这还有吧?”洛珍笑道。
全婷眼中也是一亮,静听起来。
“你们想要什么样的?配什么场景?”
“还有的选?”洛珍眼睛亮了起来。孙亮恨不得给自己嘴巴来上两下。
“随便陛下好了,陛下能记起什么就是什么吧。”全婷道。
孙亮想了想道:“我曾听得有一个老者吟了一首曲,道尽世情。”孙亮首先想起后世《三国演义》片头曲,这后世才子元慎臣作,如今吟来,确实切题不过了。
丽珠在桌上铺开纸,摆上笔墨,孙亮一阵无语,这是有备而来啊。
孙亮也不接笔,全婷按过,孙亮清清嗓子,吟道:“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首临江仙一会吟完,全婷记好,沉吟在这首曲子中。
“不好,什么转头空回头空的,象大佛寺老僧人说的话,不好听!”洛珍首先叫了起来,“陛下,你再吟首别的!”
“珍娃!”全婷正欲起身,孙亮摇了摇手,笑道:“呵呵,是有些消极啊。行,那再来首。”
老人与年青人白然有不同的喜好。那接下来吟什么呢?孙亮起身,踱起步思量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