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为其在贵州这一次的作为,使得蔡锷与唐继尧之间,出现了隔阂!毕竟当蔡锷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的时候,一切的惨剧,都已然酿成了!
唐继尧主掌贵州军政大权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贵州内部的军兵、百姓进行了一番血腥的屠杀,唐继尧之所以这么做,实际上是为了直接的巩固他的军权,稳定他的统治基础,毕竟他以一个云南人的身份,入主贵州,是不容易被当地居民所接受的,而且说起来,唐继尧入主贵州,实际上说白了,这可以认为是一场对于某一地域的军、政侵、略。
而且说起来,这个时候的唐继尧,是有心思要做贵州永远的掌、权人的,毕竟如果留在云南的话,那么他只能够居于蔡锷之下,并且说起来,在云南的军、政机构中,有他唐继尧的位置,不假,可是如果真的要是说道决断权的话,这东西从来与他就没有任何关系。
虽然他唐继尧与蔡锷是结拜的兄弟,而且蔡锷本人也从来没有对他进行过任何的打压,可是唐继尧确认为,蔡锷虽然你没有这样做,实际上并不是他不想着打压自己,而是没有办法而已。虽然云南只是一个小地方,但是如果把云南单独拿出来的话,能也可以算作是一个王朝的开始。
毕竟这是有先例的,昔年的大理国,不过就是很好的说明吗?所以如果用这个样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待云南问题的话,那么就可以把蔡锷认定为是云南的开国皇帝,而他唐继尧,以及雷彪等于蔡锷一同发动重九起义的这些家伙们,就可以看作是开国元勋。
虽然没有哪一位帝王愿意承认,但是卸磨杀驴是不争的事实,毕竟能够与之一同“开国”的人物,都是能力超然之辈,这群人能够帮助自己开国,自然也就有能力再一次将自己从现在的位置拉下来,而且因为他们在“开国”的时候,功勋卓越,所以必然手中掌有重权,而且一旦“开国”成功的话娿,那么对于这些功臣肯定要大肆的奖励,由此一来,他们所掌握的权利就跟大了,对于掌权者的威胁,也就更大了,所以在成功之后,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打压他们,甚至是杀死他们,就是作为“帝王”常常不得不去做的事,因为要稳定大局,保证大局不会出现变动,所以就必须要这么做!
唐继尧下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贵州新军第一标的二、三营驻南厂,唐继尧命令滇军在毫无因由的情况下,突然地包围了驻南厂,而后由唐继尧亲自下达作战命令,滇军接到命令后,对其中的黔军展开了疯狂的攻击,黔军因为兵力少,而且还是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所以根本无力抵抗早已做好了一切军队的滇军士兵,黔军死伤惨重。
滇军攻击其间,黔军新军有部分人展开了突围,但是很可惜,虽然他们悍不畏死,但是却没有成功,最终黔军此一部被全部歼灭。另外要说的是,当滇军攻击的时候,有七、八百新军未做抵抗,希望能够得到活命的机会,可是却也被押往螺丝山下,被接到了唐继尧格杀令的滇军,用机枪全部残杀了。
这是多么血腥的手段啊,由此可见,唐继尧这个人为了权利到底会做出怎样的事情来。
而且这还不是终止,这不过就是一个开始罢了。唐继尧在攻击过黔军之后,还下令,让全省的乡兵一律解散,略有反抗者,一律处死,而且在这之后,唐继尧还指挥滇军,令他们接连的将黔军新军各部相继消灭,同时,宣布解散自、治学社,取消公口,按册捕捉自、治、党人而杀之。........
唐继尧的做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存在政、治意义的,但是他所使用的方法却是不恰当的,而且这样的血腥政、权实际上也是无法长远的,但是怎么说那,唐继尧的做法虽然不当,但是却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必要性。总之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而且决不能简简单单那的因为一些事情来确定一个人的功过是非。
唐继尧对贵州的屠杀还未结束,因为自、治、党的主要领导、人尚未“伏法”,所以这个时候,唐继尧毅然决然的决定,务必将赵德全等人,尽数找出,而后从以他口中所谓的“严法”。
赵德全字纯臣。襄阳人。二十岁入清军鄂军,充排长。1904年调贵州新军,任队官。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与彭景祥等秘密串连兵士,相机发难,被推为新军临时代表。11月3日,陆军学堂学生首先起义,推杨荩诚为都督,他为副都督,领兵入贵阳城。不久,杨率师北伐,他代都督。1912年2月2日,立宪党人发动政、变,举赵德全任都督。
也就是说,现在自、治、党实际意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是赵德全,而除了赵德全以外,实际上,自、治、党、的主要人士还有钟昌祚、许阁书、李永泰等人。
其中钟昌祚身上还挂有军职;钟昌祚,一名元黄,字山玉。贵州开阳县人。钟昌祚生于1871年,大清同治十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既1907年,返回祖籍贵州,与张百麟、黄泽霖等组织“自、治学社“,被推为社长。后又创办公立法政学堂,任堂长,发行《自治学社杂志》和《西南日报》,任社长。积极进行革、命宣传。
一九一一年夏,赴北、京参加全国报界联合会。同年十一月四日,贵州光复后,被众人推举为都督府代表,赴南京,而后又被推举为贵州会议员。到了一九一二年,钟昌祚得知唐继尧率滇军如黔,他看的出,虽然滇军是打着其他的旗号挥军如黔的,但是这样的假途灭虢之计,又怎么能瞒过他的眼睛?
钟昌祚当即拟定《务必阻止滇军之唐继尧部如黔通告》以及《黔军都督府最高军事警告书》,这两则文书自然是对于唐继尧挥兵入黔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作用,但是却触怒了唐继尧,或许可以这么说,如果钟昌祚所拟定的文书的标题是《务必阻止滇军入黔通告》而不是非得要画蛇添足一样,多加一句“唐继尧部”的话,或许唐继尧为了政、治上的虚伪,也不会对他下了这样的格杀命令。
再说说许阁书这个人,此人虽然是报社的社长,但是这不表示他就是一个实打实的酸秀才,实际上,许阁书此人是一个非常铁血的人,而且甚至于可以说他是一个激进派的代表,当时许阁书听闻滇军之唐继尧部要挥兵入黔的时候,他竟然在西南日报的头版头条上,公然的刊登了一份自己亲自主笔的“无义之人!无义之师!愿黔之军民暂熄内争,一直抗滇”的文章。
在文章中,许阁书毫不隐晦的大骂唐继尧是“势利之辈,无耻小人”并多次声明,唐继尧之率军入黔的举动,实际上是为了掠夺贵州之军政主权,并且多次申斥,其笔锋直指时任云南都督的蔡锷,说他不明事理,任由手下之部队强行侵、略邻近省份,扩展势力范围,并且还骂蔡锷是一个活不长的佝偻鬼。
这样的言辞,这样的文章,可以说,已不再是单单针对唐继尧亦或是蔡锷两个人的了,实际上这可以理解为是对于滇军对于滇内军民的一种侮辱,或许假如要是许阁书没有这样写,在文章的用词上更为委婉一些,没有如此激烈的话,或许蔡锷在那个时候,就可能下令将唐继尧的部队调回云南,毕竟,许阁书说的没错,虽然对于唐继尧的行为,蔡锷并没有公开的表示支持,可是谁都知道,要是没有得到蔡锷的默许,他唐继尧又怎么可能带着这么多的部队,离开云南那?
要真是能够随意的就带走这么多的部队的话,那岂不是反了吗?还有就是如果不是蔡锷默许的话,唐继尧就真的瞒着他带走了这么多不对的话,那么不要说蔡锷发现之后会如何,就是把手边境的部队,也绝不会任由唐继尧将部队带出云南。
至于李永泰,此人没有什么名号,但是确实对自、治、党忠诚异常,而且他本人对于唐继尧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非常的厌恶,所
南京督军府内,冯国璋看着刚刚送来的战报,不由得感觉到了头痛,现在护国军的进军趋势,实在是凛然感到头痛,虽然这么多天以来护国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兵趋势,可是毕竟护国军一直占有上峰,这对于北洋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段祺瑞上一次也亲自赶赴京城,与袁世凯会晤,可是收效甚微……而且冯国璋还听说,袁世凯竟然还有调兵前往川、湘加大对护国军镇、压的趋势,看着地图上日益退却的北洋军,冯国璋的心里真是不知道应该焦急还是应当苦笑了,曹锟是个干将不错,而且护国军的根基本就不稳但是谁能想到,到现在居然会闹成如此的局势?
冯国璋有心与曹锟通电,希望能够从他的嘴里得到一些确切的消息,但是奈何现在自己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这样的事情如果传出去,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最终只好作罢。其实冯国璋这样的尴尬位置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当时他能够确切的表明自己的立场的话,或许袁世凯早就收手了,但是谁想到,这或许就是他的一念之仁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吧。
金陵军现在排兵布阵,威慑邻近各省份,但是介于护国军不断通电全国的的胜利消息,所以原本就不怎么安分的那些人,此时也蠢蠢欲动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冯国璋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有心想要调动军队镇,压,但是现在他所能做得其实已经更过分了,金陵军不少队伍已经跨越了省份,进驻到了其他督军的地盘,要是他们看在冯国璋的威望上,恐怕早就打起来了,所以现在冯国璋再用兵的话,只能给他们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已借口,毕竟是他冯国璋先用兵在先的,他们出于自保,不得以用兵,那么随后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冯国璋不能轻易的动兵,而且现在的情况是,非但他不能够轻易的用兵,就是想着将自己的军队从各个省份调动回来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各省的将军已然采取了行动,金陵军调入一个旅,他们便调两个旅来,将金陵军前后夹在一处,也不打,当然越不退兵,更不允许金陵军退兵。
冯国璋不是没想过把队伍调回来,然后找一个理由,堆在直隶属地,已此来作为对北京的卫戍,可是他没想到,这一次自己的想法是要泡汤了,各省督军虽然没明说各自的意图,但是他们的行为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们这是介于他冯国璋二十万金陵军的压力无法参与到护国运动中,但是他们这样做,也算是间接地援助了护国军,毕竟谁知道冯国璋调兵回来是防守南京,还是要派去前线支援曹锟那?
所以他们这么做,也算是为护国运动出了一把子力气了;同时虽然现在大势倒向护国军,但是北洋军也未必就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的,所以他们这么做也是有着更深的打算的,要是到时候护国军战胜,他们自然能够在蔡锷的面前买个好,说是自己牵制了冯国璋部云云,而后要是袁世凯战胜的话,他们又可以说自己牵制了冯国璋部什么的,总而言之吧,他们现在正好是借着冯国璋的队伍,反倒成了两面都能买好的情况。
冯国璋自己倒是成了他们的垫脚石,想想,冯国璋也是深感自嘲,原本这些人能够与他联名通电还是在自己的胁迫之下,毕竟精锐的金陵军是他们必须要顾忌的,而且那个时候,冯国璋的身体素质比之现在要好的多,或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吧,冯国璋的身体比之从前大大的不如了,别看冯国璋自视一个人,但是他对于金陵军的意义不同,他在金陵军就在,他不在了,金陵军何去何从,还不得而知,所以现在这些将军们之所以胆敢如此,也是因为受到了这个原因的影响。
“慰亭,虽然你我同出北洋,同时有对于这个国家奉献过自己的力量,咱们两个人可以说的上是生死之交了,听我一句吧,就此放下你个称帝的梦想,一切还都有改变的余地,要不然大势所趋,怕到时我也无法控制手下的部队了。你知道,我老了,虽然现在名义上我是金陵军的统帅,可是实际的权利还都掌握在我帐下那些骁将的手里啊,现在他们不敢乱动是因为我,同时也是对于你的威望有着忌惮,有其加上现在曹锟的八万军队纵深一百余公里的战线部署,可是一旦曹锟战败,亦或者是再有什么人加入到护国军中,到那个时候,他们为了各自的前程,怕是要架空我这个统帅,然后……慰亭,要是在年轻一些,或许我还能够帮到你,但是……哎,悬崖勒马吧。”
“我明白你的意思,华甫,这些话你我就不必说了,你好好的修养你的身体,就看着我是如何将蔡锷那个狼羔子打回到云南去的吧。”
“慰亭,保重。”
想起自己之前与袁世凯的通电,冯国璋的心理不由得感慨万千,那儿一样,可是现在几乎已经算是物是人非了,袁世凯情况他不清楚,但是想来他不会比自己活得舒坦吧,洪宪帝国还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这,奈何,那些所谓的“君子”们,还不知道大难即将临头。
“慰亭,其实我给你打这个电话就是想和你说一说,看一看现在的形式吧,我真的不想看到你成为众矢之的,落得一个千古骂名的那一天,我,哎,慰亭啊,我与芝泉真的不是……”
那位说出口的话,恐怕日后也终要他说出,而袁世凯当时要是能够听从自己话,或许,或许……再多的或许此时也显得毫无用处了,能过改变局势的人,现在除了袁世凯自己,再没有任何其他人了。
北、京湖北会馆内,段祺瑞此时正与徐树铮通着电话,电话中,徐树铮对段祺瑞问道:“怎么,您老在北京还算顺利吗?”
“又铮啊,我在这里好得很,倒是你那边,处理好所有的问题啊,我看这一次慰亭恐怕是……华甫那边的动向你要密切关注,曹锟此人不足为虑,但是他手下的军队现在恐怕未必还是北洋军了,我的意思你很清楚,所以又铮,把一切能用的人,都集合起来,总有一天会用到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