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战争景气
简直是天高三尺。
大明军队看不上眼的东西,这些土司全要。说起来这些土司兵,其实并不比缅甸当地人富裕多少。
土司大多数都是奴隶制度。所谓的土司兵根本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一切都属于土司。土司所杀就杀。不需要任何理由。
而明代后期狼兵善战,其实也是他们的人命不值钱,战后不管抢上什么,回去之后都是赚的。
如此一来,缅甸祸害成为什么样子了。
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当然了,这是沐春与黄子澄商议过,也是默许的。
无他,缅甸距离大明核心区域太远了。
不管是走云贵到这里,还是从安南,暹罗到这里。甚至是从海路穿越马六甲海峡到这里,都是很远,这就预示着一件事情。
那就是大明能投射在这里的力量很少。
沐春手中的新军,最多的时候不过一万多人,不足两万人。
将来估计也很难部署一个满编的军。除非在其他方面有了突破,云南通往外界的铁路修好了。或者蒸汽机船成功了。
否则这个数量就不会变的。
虽然,沐春也知道将来会派一个藩王来坐镇缅甸。但是面对缅甸当地人的反抗。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而今带来这一批土司过来,让这些土司与本地人结下了生死大仇。将来不管是谁统治缅甸,就有一些坚定的支持者。
如果大明在缅甸站不住脚,从国内迁徙过来的土司们,就必死无疑了。
云贵土司,特别是贵州的土司在国内是问题,一个个都不安分,但是在缅甸,却成为了大明朝廷最大的支持者了。
这也算是变废为宝了。
双方在暹罗会师之后。这一场持续近一年大战,也算是落下了帷幕了。
上奏朝廷,让朝廷处置战后事宜不提。
-------
何夕接到两军会师的消息,已经是隆武六年了。
何夕对这个消息,也是预料之中。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中南半岛上战事胜利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只是何夕觉得有些事情也要收尾了。
这一场战事。总计开销在两千万元左右。分摊在隆武五年,隆武六年的财政预算之中。但是已经过去的隆武五年,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了两亿元。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收入。
几乎比南北战争之前,翻了一倍还要多。
当然了,何夕知道,这个收入并不正常。因为其中很多一部分,是战场上直接的战利品。总计有六千多万元。
已经冲抵了全年的军费。
毕竟,在何夕的计划中,即便不打仗大军一年军费也在三四千万元左右。即便加上两千多元的额外开销。也足够了。
而且何夕更知道。
其实绝大多数的战利品,根本没有到中枢的手中,而是被前线将领与士卒瓜分了。即便何夕再强调军纪也没有用。
大部分明军当兵,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出人投地。
而且朝廷如果与前线将领与士卒抢夺战利品,失军心不说。还很有可能引起别的事情。
于是,何夕也只能制定了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前线战利品,三成归朝廷,三成归将领,三成归士卒,一成算是损耗。
之所以是潜规则。那就是上不了台面。
上了台面就与大明军纪直接冲突。毕竟大明军队应该秋毫不犯才对。
但是实际上,不要做太过分,只求财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当然了,这些战利品即便不在大明朝廷手中,也在大明经济圈里流动,为了支撑东南战事,各种产业是很兴旺的。所谓的战争景气。
而今战争就要结束了。
很多事情都要画上句号了。
而今何夕将内部矛盾转嫁到外部的手法,已经很娴熟了。
就比如这一次,这一场战争,不仅仅是贵州土司南迁了。还有很多地方豪强,也被强制移民了。甚至何夕也决定形成制度。
将来每一个藩王出外就藩的时候,就会让朝廷统计名单,将各地的地方豪强给收刮一下,带走。
这样做也是有好处的。
就看大汉王朝,西汉前期,一代代将关东地方豪强迁徙到关中修陵墓。关东一直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后来废除了陵邑制度,关东立即出现了很多世家门阀,关东非大汉所有了。
一带带迁徙,可以让大明朝廷直接管理地方变得容易。也让一些地方上更多在中枢朝廷的掌控之中。而这些地方豪强在国家内部,与贵州土司一样,是损害国家统治的存在,但是放在外部,殖民地,中国的宗族可比公司,更适合开拓,与在海外扎根的。
也算是尽可能保持大明中枢统治能力,以应对未来多变的局面。
当然了,大明财政收入如此之高,也不仅仅是战争的情况。还有句是变法形成的统一市场,组建形成。天下重新一统之后,各方面的增长了。
等等。
不过,战争即将结束,何夕也不准备在任期内再次发动一场战争了。一些事情也要做准备了。
比如变法。
推行了两年的时间,地方上大部分变法已经差不多了。
有何夕支持,背后有一个完整的利益集团。地方反对势力更是在何夕的铁拳之下,荡然无存。即便有一些小插曲,也只能是插曲,仅仅是插曲而已。
只是何夕也知道,大部分地方府县,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无非是,衙役变为吏员,吏员吃公家饭,由地方读书人报考,能够升官。一个县中,也多了好几个官员。
原本地方上,一个县最多十几个带品阶的官员。但是而今一个县最少十几个官员,多的话,有上百个也不多。
加上吏员最少几百了吏员,还有警察。
吃公家饭的人太多了。
一个县最少一千多人。如顺天府,应天府,这种官员吏员超过两万多的府,并不是太多。但是苏州。松江,泉州,营口,等十几个还是有的。
大明官员加上吏员数量上超过军队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如此一来,大明一年行政支出加上军费支持,一亿元只能说勉强够用。
好在,如此多的人手,也带了大量赋税的有效征收。
何夕估计,在隆武九年。也就是他准备卸任的时候,岁入三亿元,乃至更多都是有可能的。
只是,还清那三十多亿元的国债,还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毕竟在何夕看来,这天下到处都要花钱,修黄河需要钱,修淮河需要钱,修海塘需要钱,修铁路不需要了,发行了公债。
三十亿元也需要紧衣节食数年,乃至于十数年才能还钱。
只是这么大的变化,在几年之内做成。何夕付出了很多。
在何夕手中影响到的人,不知道多少。不知道多少家庭,被何夕大笔一挥。送到了海外。也不知道多少人在何夕的政策之下,家破人亡。
这还是何夕将代价转嫁到了国外,由安南,占城,暹罗,等好些国家承担了这些代价。让何夕又对内缓和的余地。
否则,这一场变法会更加残酷。
这也是中国变法总是难以成功的原因。
中国太大了,仅仅是维持稳定,已经用掉了几乎所有的政治手段与办法。想要让中国变法成功。几乎好像让大象从火圈之中跳过去一样。
不管多么精妙的设计,多么好的设想,在执行之中,总是要走形的。
即便何夕也必须承认,其实下面有很多人打着变法的旗帜,举起何夕的招牌。为非作歹,做了很多事情。
何夕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
知道的这些,将来何夕自然会一一收拾,但并不是现在,不能坏了变法大局。至于不知道那些,何夕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以后好好看看了。
何夕的人望与威信,在变法之中,迅速的消散。
无他,在此之前,何夕是挽狂澜于既倒,重造天下的周公。但是随着变法的深入,无数人因为何夕政策利益受损。
对何夕怨恨非常。
人有一种感觉,但凡得到的东西,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但凡失去的东西,一定是别人的过错,而人们对失去的东西印象更深刻。
这种情况下,因为变法获利的利益集团们,对何夕的支持,也大不如前了。
无他,何夕虽然想进行资本主义革命。但是何夕对资本从来是保持警惕的。在很多方面进行限制,损伤到了一些资本的利益。
对于这些人,他们是记在心上的。
更重要的是,何夕已经不能再给他们什么了。
而失去了利益的人,对何夕恨之入骨,而偏偏这些人遍布在天下各地,作为旧势力的士绅们,他们都是聪明人。迅速与新生的资本主义苟合,同流合污不说。即便,他们失去了掌控天下的权力,但是因为雄厚的底子,他们依旧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势力,有很强大统战价值。
安抚他们,也是作为统治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很多事情都容易被搞乱。
商鞅死于法,人类并不感谢罗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