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解氏双雄时代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是后知后觉的,很多人都在许多年之后,才恍然感觉到当年的变化。而有聪明才智之人,才能在当时就感觉到这一点。而解缙的兄长,解纶很清楚的感受到这一点了。解纶虽然比不上解缙,但也是国子监出身在何夕麾下作为核心成员之一,所以何夕的命令刚刚下来,解纶就知道了。解纶当日,辗转反侧,解纶与解缙虽然是兄弟,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却不是太好。当然了,身为兄弟,兄弟之情自然是有的,但是解缙这个人,太过聪明自傲,解纶是他的兄长,解缙也没有将兄长看在眼里,在很多事情上,呼来喝去,将解纶当作下属。但是事实证明,解缙在很多地方上,眼光独特。说话难听,但是本质上做得对。特别是,解缙在南京投机,一飞冲天,成为御前红人。让解纶内心之中,很是不舒服。只是,也无可奈何。但是今日不一样了,解纶发现了一个机会。一个赚大钱的机会。解纶在何夕麾下,接触的东西很多,最明白何夕的理念,也最明白何夕的运作方法。在很多人觉得,何夕简直是在变魔术,而解纶却知道,何夕这个魔术是怎么变的。在解纶看来,就那种蒲州张友直,其实就是一个寻常人物。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赚了这么多钱,如果他能有张友直的机会,一定做得比张友直好,决计不会将身家拱手相让,作为了申国公的门客。原因很简单,商人必须依附权力而存在,这是中国多少年来的社会结构。但是解纶即便经商了,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商人,觉得自己是士大夫。而今,何夕放开了口子,让解纶内心深处有一股跃跃欲试之感。只是,他也明白。钱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有钱是不行的。但是他在官场之上,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自己的弟弟的。而如果能够富可敌国,那么解家的权势可以延续得更长远。那时候,解纶在自己弟弟面前,也可以扬眉吐气了。当然了,这也是何夕带来的变化。何夕自己或许没有觉得,但是大批财富在勋贵手中聚集,给社会影响其实是很大的,那就是大大延续了勋贵掌权的时间。朱元璋在太子死后,杀了一批人勋贵后,当时大明朝廷已经过渡到了文官朝廷了。并不是没有勋贵留下来,还有相当不少。只是他们这些勋贵实力都很羸弱。勋贵强势的仅仅是几个人而已。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开海以来,大部分勋贵都赚了一些钱,即便不怎么赚钱的,家中也有十几万两的家底。这看似很简单,不就是勋贵们有了钱。但其实影响非常大。无他,勋贵们从来不缺乏武力的。但是缺乏维持武力的能力。是的,朝廷不允许蓄养私兵,不允许招纳义子等等。但是问题是,这种开国勋贵和承平的勋贵不一样,很多勋贵都是自带班底的。就好像傅友德,他先参进轰击北伐,又到陕西红巾军混,又投奔徐寿辉,后来又投降朱元璋。不会有人觉得,这过程之中,仅仅是傅友德单枪匹马吧。这种情况下,即便有重重限制,勋贵们也可以隐藏很多武力的,不用说放在海上跑船的那些杀胚,就是家里置办一院子,找些农夫来耕作,但是这些农夫一披甲,就能上阵,也没有什么问题吧。皇帝能怎么样?除非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杀一气。否则什么办法都没有。但是这都需要经济支持的。没有钱,谁跟你啊?任何忠诚,都需要金钱来维护的。钱本身就是权力的一种。这一点上,很多人都看明白了。解纶自然也是明白,何夕的一些做法,也起了坏头,毕竟何夕在处理很多事情上,喜欢用钱来摆平。也给很多人不少启发,算是有样学样了。其实很多人也都知道金钱的权力,只是在朱元璋这里,将金钱的作用完全压制了。再有就是钱不够多。几万两的富豪,在几十万两,几百万两的大手笔之前,根本算不了什么。对于解纶来说,他如果不做出巨商大贾,就不值当他放弃而今的身份地位。毕竟,他现在虽然比不上杨士奇,但是等将来,何夕上位,他这辈子未必不能将六部尚书的位置坐上一坐。解纶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第一件事情,就是见杨士奇。杨士奇听了解纶的心思,大吃一惊,说道:“解兄,你放着大好前程在,这有些得不偿失啊。”解纶说道:“杨兄,没有什么得不偿失。所谓之大好前程,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倒是而今的机会,以我对何大人的理解,恐怕是没有下一次了。”杨士奇微微点头,心中暗道:“这倒是没有错。”杨士奇对何夕这一次举动,并不是很赞同的。但是之所以没有反对,是因为杨士奇知道,何夕并不是完全放弃了国家直接开办工厂的模式,而是属于产业调整。之前,大开大放,几乎什么都弄。何夕目的更多是在验证,产业化分工,流水线作业,等等生产模式,代替手工业模式,有没有问题。而今维持这么大的盘子,的确是问题多多。辽东窝案是一回事,从经济效益,人才使用上,又是另外一回事。总之,缩小盘子是真的。但并不代表完全放弃。甚至经过这一次调整之后,很多重点工程掌握在朝廷手中,将来是不会再放出来的。的确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财富盛宴。杨士奇想明白这一点,他也是有一些心动的。只是杨士奇不缺钱。再者,杨士奇的前途才真是远大的。何夕的幕僚之中,姚广孝最重要,但是姚广孝最没有前途。无他,姚广孝才华是有的,但是他更类似于谋士,军争设计,官场设谋,前手布局,后手破局,这是姚广孝的才能所在,但是给姚广孝具体一个官职,反而不行了。让姚广孝去操持具体事务。是对姚广孝的浪费。所以,在北京这一段时间,何夕忙得脚不沾地,但姚广孝却忙得踏遍北京附近的名山古刹,顺便从何夕,申国公这边化了一些银子,准备在北京北边,建一处寺庙。过得很潇洒。而杨震在北京这些事情上,作用也很大,但是奈何杨震不是官员,将来何夕也没有让杨震当官的意思。或者何夕什么时候把持朝政,真正推行变法,将很多经济职能纳入朝廷管辖之下后,杨震才能当官,否则朝廷之中,根本没有杨震的位置。唯独杨士奇,科班出身,国子监而今算是大明朝廷正统取士之路。再加上在南洋有军功在,底子很厚实。至于钱财,给何夕办事的人,何夕都不会亏待,更不要说杨士奇有从军的身份,当年南洋的斩获,何夕可以对军中分了。以杨士奇的身份,家中有一两千两的积蓄,很正常的。一两千两,比起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的豪富,自然不值一提,但是足够杨士奇一家,过上富足的生活。今后在官场不用为钱财发愁了。杨士奇在政治上的野心,不可能让他放弃现在的前途,转而去赚钱,当一个商人,杨士奇也劝了解纶几句,不过见解纶无动于衷,心中也起了其他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