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诸王离京说实话,朱雄英对于何夕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理解的。原因很简单。朱雄英自己学习的东西,其实就是现代科学与古代儒学杂糅出来的东西,各方面都有一点,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清末民国初年那个时候教科书相差不大。有根基之后,朱雄英学习起来,并没有门槛。只是,朱雄英一直不能理解。事情在他眼前,他也无法相信,何夕,他姑父居然是从六百年后穿越过来了的。事实就在眼前。也由不得他不相信的。这一段时间,朱雄英就住在何府,如饥似渴的学习新的知识。而随着朱元璋下定决心。南京这一场大戏,也到了落幕的时候了。-----朱元璋诏令,诸王相继离京。南京码头之上,何夕也再送别燕王。这一段时间,燕王在魏国公府,得到了徐达很多传授。毕竟,他是奉朱元璋诏令而来的。魏国公虽然有些猜不透朱元璋想做什么。但毕竟是自己女婿,他总是要照顾一二的。更何况,就徐达本心来说,他其实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家业的。三代为将,兵家之忌。徐达并没有看出自己的儿子们,有超出常人的兵法天赋,老大还行,其他几个就等而下之了。更何况,徐达已经预感到自己的政治生涯要画上句号了。一方面,是徐达知道自己在朱元璋昏迷做做的事情,让朱元璋有些忌惮,另外一方面,就是徐达自己的身体。洪武二十五年,太子不在了,皇后不在了。汤和也就剩一口气了。至于其他老兄弟,折损的不在少数,毕竟,朱元璋都奔七十的人了。而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只有二十四岁,当时很多跟随朱元璋起兵的将领,都比朱元璋大,如汤和。而今,正是他们这一辈子人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徐达也预感自己的时日不多了。背后因为做手术挖出来的大坑,每到阴雨天,钻心彻骨的痛。徐达一辈子行军作战之道,也想有一个传承。燕王不管做皇帝,还是不做皇帝,看燕王的藩国,总是用得上的。于是,就悉心传授给了燕王。对于燕王来说,这一次南京之行,也挺迷惑的。他本来以为自己有机会触摸到最高权力的宝座,但是不明就里,就这样让他回国了。朱元璋虽然也见他了。却决口不提储位之事,反而说起来他学习兵法这一件事情,叮嘱他好好学习。为国家建功立业云云。燕王就知道没戏了。只是这背后到底是为什么?他其实挺疑惑的。此刻,他奉命归国,其他来送的不多。何夕就在其中。毕竟,朱元璋下令诸王归国,这些在政治斗争之中浸泡一辈子的人都已经明白,帝位,诸王是没有机会了,大位就在太子一脉。太子儿子虽然不少,但是成年的也只有朱雄英与朱允炆。大位就在两人之间了。这个时候,这些人精怎么会去沾染藩王,也只有几个不在乎这些的人来送行。无非是何夕,李景隆,梅殷等几个人。在外人看来,这些人都是不管谁上位,都不会有太大影响的人物。燕王与这些人如何寒暄不去说,但到了何夕这里,燕王却留下何夕私谈,问道:“这几日,你一直在父皇身前行走,父皇怎么想的,能透漏出一下吗?”何夕苦笑说道:“殿下,你说行不行?”燕王苦笑说道:“也是。”他有一些怅然若失,燕王来之前,做足了心理建设,似乎对那个位置一点想法都没有,但是身为皇子,怎么可能真一点想法都没有。只是他豁不出去争一争而已。而今,知道大位与他擦肩而过,其实内心深处,也有一些不甘的。何夕说道:“不过,有些事情,我即便不说,殿下也不过晚几日知道而已。”何夕已经开始为未来做准备了。何夕推敲未来的事情,燕王是其中一个极大的变数,燕王而今还不知道。所以一定要与燕王搞好关系。虽然何夕也不知道这种私人关系,在关系到天下大事的时候,到底能有多少作用。但是哪怕有一点作用,也是有益的。燕王说道:“哦,何事?”何夕说道:“我不日就要回北京了,还是北京留守,主持北京,河北,辽东军政事。”燕王说道:“大哥家老二?为什么是他?”燕王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何夕整体上偏向谁?燕王自然是知道的。如果朱元璋敲定的是朱雄英,那么何夕应该留在京师辅政,而不是相反。燕王对朱允炆继位,是有一丝不满的。无他,规矩。如果按照有嫡长制,太子一脉为嫡长,那么朱雄英又是嫡子,又是长子。怎么也应该是未来的储君。如果说,不以嫡长而论,那以国立长君,就根本轮不到两个孩子。他燕王比不上朱允炆吗?何夕对于燕王这样说,也只能苦笑一下,而今知道朱元璋整体计划的人,也只有何夕,甚至朱雄英也不能完全了解。这个是万万说不出去的。说出去也没有人相信。谁也不相信,朱元璋能下如此狠心。不惜用千万条人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铺路。何夕只能苦笑。燕王顿时理解何夕这种苦笑,拍着何夕的肩膀,说道:“老爷子糊涂了。你如果在中原待着不舒服,随时来我这里,不要看,我燕国是偏远苦寒之地,但是这我燕国不会永远是这样的。”“燕国的未来,还是你做出的规划。你来帮我,我将燕国大事全部托付给你,我主军,你主政,你我兄弟联手,打出一个大大的天下。”一瞬间,何夕有一丝心动。因为一张白纸好作画。是的。燕国而今不过几十万人马。但是何夕相信燕王将来不会让燕国局限于松嫩平原上的。将来一定会打出一个大大的天下。未来的燕国,如果能幅员万里,横跨大漠,再与大明互通有无,其实就有了工业化的基本条件了。比起在中原搞改革,非要一场大厮杀不可。而在燕国可就没有那么多的掣肘了。毕竟,燕王朱棣是征服者,一切矛盾都在征服之中清洗过了。只是何夕心中随即摇头。一来,何夕很清楚,未来是海洋帝国的天下,燕国最多成为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甚至是最后一个游牧帝国。却难以跟上大航海的节奏。二来,虽然古今不同,让何夕的民族认同,有些错位,毕竟大明与未来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政治实体,燕王所在的燕国,在大明人看来,也是大明。但是何夕眼中,为未必是中国了。将来燕国强大之后,必然与大明本土发生冲突。他何夕来到这个时代,是为了打造一个强大的游牧王朝来入侵中原的吗?虽然这个游牧王朝上层也是汉人。何夕说道:“如果真有那么一日,我一定会投奔四哥的,不过四哥也知道,我一生心血都在变法之上,我可死,法不顾可灭。吾可族,吾学不可绝。所以,不管什么样子,我都要搏一搏的。还希望四哥看在你我多年交情份上,将来帮我一把。”燕王听了何夕的话,沉默了一会,叹息一声,说道:“你这又是何苦啊?世间很多事情,本就是不可强求的。老爷子都放弃了。你又能折腾出什么水花,你不为你自己想想,也要为安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