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营帐内,烛火摇曳,几位唐军将领围坐在一起,神色凝重,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前议事即将展开。
唐军在定襄外围驻扎,因为地形的关系,倒是和漠北军有一定距离。
在漠北军各部集结时,凌云也来到了定襄,与他一起来的,还有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杨兴等人。
凌云在场,坐在主位的是久经沙场的凌云,因为刚到,还有些疲惫。可他面容刚毅,眼神中透露出久经沙场的沉稳与睿智。
“诸位,如今漠北人集结于此,气势汹汹,大战一触即发。
我等肩负国家重任,百姓之望,不可有丝毫懈怠。今日召集大家,便是共商破敌之策。
定襄,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我中原诸王朝和漠北决战之时,这里便是最佳战场。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意见。”
一旁李靖微微颔首,率先发言:“殿下,敌军虽然兵力雄厚,且装备精良。但是,在我唐军面前,也得不到好处。
只是,想要彻底消灭漠北军主力,不可与之正面硬拼,当以智谋取胜。”
“哦?李将军有何高见?”凌云微微扬起眉毛,饶有兴趣地问道。
李靖站起身来,走到营帐中央的地图前,指着一处山谷说道:“诸位请看,此处山谷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高耸,中间道路狭窄。若能在此设伏,定能给敌军以重创。”
“此计虽妙,但敌军将领也非等闲之辈,岂会轻易中计?”李世绩提出了疑虑。
李靖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敌军主将颉利可汗生性傲慢,且急于求成。
若我们派出一小股部队佯装败退,引敌军进入山谷,敌军必以为我军经过长途跋涉,兵困马疲,不堪一击,从而穷追不舍。
届时,我们再以伏兵出击,定能大获全胜。”
众人纷纷点头,对李靖表示赞同。凌云脸上带笑,片刻之后,他缓缓说道:“此计可行,实不相瞒,诸位在这个位置。
我凌云军团已埋伏数日,到目前为止,漠北人还以为那是真空地带。”
“殿下所言当真?”
“这太好了!”……这下,唐军将领的脸上都露出了不可思议,惊喜的表情。
凌云微微低头,“漠北南下时形势危急,本王不得不冒风险。将队伍隐蔽起来,想着时机一到,便可一举扭转战局。”
凌云说出这种话,只怕在座的没人会信。哪里是迫于无奈,恐怕是预谋已久。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道宗开口了:“云哥,我有一计,可与埋伏之计相辅相成。”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李道宗,凌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这是给他表演的机会了。
李道宗心中欢喜,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们可在山谷两侧的山峰上布置大量弓箭手,待敌军进入山谷后,以火箭攻击。
同时,在山谷出口处设置障碍,阻止敌军撤退。如此一来,敌军必陷入绝境。”
凌云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道宗此计甚妙。但我们还需考虑到敌军的援兵。若敌军援兵赶到,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云哥放心。”李道宗再次发言,“我们可派人手在敌军援兵必经之路上设置陷阱,拖延其行进速度。
同时,我们可派出一支奇兵,绕到敌军后方,袭击其辎重部队。
这样一来,敌军援兵即使赶到,也会因粮草不济而无心恋战。”
凌云看着李道宗微微点头,果然是李家这一辈中的杰出人才:“道宗之言正合我意。
诸位,刚才道宗所言,本王已做了准备。可以放心,一旦定襄之战展开。颉利的粮草将会彻底被切断。”
众人听之,心中暗惊。李道宗才说出来,而凌云已经在做了。看这架势。凌云早就算准了,定襄必然会是决战之地。
想到这,众将庆幸的同时,又对凌云有些敬畏。幸亏是一队的,若是敌人,还不被坑死。
事情拟定,凌云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此战关乎国家存亡,我等务必全力以赴。战场建功,就在定襄。”
“谨遵殿下之命!”众将领齐声应道。
入夜后,凌云带着人出了大营,夜深时,他站在了定襄东边的一处高地。
在这里,凌云军团的弓箭手们静静地潜伏着,手中的弓箭随时能搭上了弓弦,准备发射。
山谷出口处,士兵们正在紧张地设置障碍,确保敌军无法轻易逃脱。
杨波站在凌云旁边汇报:“殿下,都是按照您的吩咐,已经全部准备好。
一旦漠北军溃败,进入这里,定然插翅难逃。”凌云军中,很多将领都是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