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染色的!”
李鱼心中顿时一颤。
他已然断定,这是一件清初仿北宋哥窑的物件,“仿哥釉狮耳炉”。
“没想到竟然在这儿还能看到一件不错的!”
李鱼心中不由得开心起来。
毕竟这件狮耳炉,论价值,也就三四千的样子,但好歹也是一件拿得出手的物件儿了。
更何况,店里本就缺一件香炉。
于是李鱼立马看向摊主道:
“老板,你这件怎么卖!”
而摊主此时也正好接待完另一个顾客,听完李鱼的话,对方则是打量了一下李鱼二人,见穿的也不算什么名贵服饰,眼中也立马闪过一抹失望。
但还是开口道:
“一千块,这是正经到代的物件,你要是喜欢就拿去!”
对于摊主喊出的价,李鱼也不以为意。
毕竟古玩商人都是高喊,可饶是如此,对方也只是出了一千的价。
当然,之所以出一千,李鱼也能看出来对方是因为他们的穿着才给出的价。
既然是做生意,也自然是怕出高价吓跑了顾客,失去生意。
因此,大部分古玩商都要看人下菜碟的。
不过李鱼听到对方的话,心里却是有点喜色。
因为就从价来说,摊主就对自己这件香炉不懂。
这自然也就好砍价了。
“老板,你这件看上去的确不错,但一千太高了。这样我出一百,卖不卖?”
“拿走!”摊主痛快的摆手道。
而李鱼也是被摊主的利索给整不会了。
他都已经准备好好跟对方杀杀价,想着最终的落价应该是二百左右,可没想到对方竟然都不还价。
但很快,李鱼也就想明白了。
摊主有很大可能就是将此物件当成了赝品,甚至说是低价入手。
所以李鱼出价一百,对方就连还价都懒得还了。
不过这倒是便宜了李鱼。
很快李鱼就掏出钱,交给了对方。
而后又看了看其他的物件,发现没有什么可上眼的才与张志勇离开。
“鱼哥,难道这也是一件好东西?”
张志勇刚才是知道李鱼在看货,他不是很懂自然是不敢多嘴坏事。
而李鱼也是露出一抹笑意,将手里的物件给张志勇解释了一番。
一晚上收入两个不错的物件,二人这一次也算是有不小的收获。
当二人返回店里的时候已经是快接近凌晨四点钟了。
但十月末的晚上已经是很长了,得接近六点才天亮。
于是二人又睡了个回笼觉,直到日上三竿才被楼下的敲门声所惊醒。
“鱼哥,你去看看吧,我实在不想起来了。”
张志勇翻了个身,继续抱着毛毯睡起懒觉。
这些日子张志勇跑东跑西的,也是没少忙活。
好不容易今天没个什么事,李鱼自然不会说什么。
“好吧,那你在睡会儿,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不过刚走到楼梯口,张志勇的声音就传来,
“鱼哥。要是有啥事,喊我啊!”
李鱼也并没有回话,而是径直走下楼梯。
他倒要看看到底是哪个不长眼的,打扰美梦。
门李鱼用的是木加玻璃的,刚一下楼,自然就看到敲门的是谁。
原本想说一些牢骚的话也是收了回去。
“小徐,你怎么过来了?”
李鱼连忙开门道。
而来人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子。
一身寸头很是精神。
此人是给李鱼制作牌匾和对联的张师傅的徒弟。
名叫徐东。
只见,徐东也是带着一抹笑意道:
“鱼哥,我师父说,昨晚他收了一件清代名家题字的牌匾,问你要不要呢!”
听到徐东的话,李鱼顿时眼前一亮,一下就睡意全无。
“要,当然要啊。在哪儿呢!”
在前几日刘诚帮他找了张师傅之后,李鱼就打听过一些比较名人题字的牌匾。
毕竟古玩行,牌匾是很重要的。
要是能得到一些名人题字的匾额,自然是最好的。
“鱼哥,那你跟我来!牌匾在店里呢!”
而李鱼也是来不及招呼张志勇,直接从外面锁上店门,而后便忙不迭的带着徐东开车去到张师傅店里。
“张师傅,牌匾呢,牌匾在哪里!”
刚已进店,李鱼便着急忙慌道。
而一边干活的,张师傅也是抬头看向李鱼,
“小李老板来了。来,看看这匾!”
李鱼立马凑上前。
只见张师傅拿出一个长度约一米五左右的木匾。
虽说牌匾的长度,比李鱼的要求低了些,但上面的题款可就不一般了。
“左宗棠”,加上他的印章。
一时间李鱼也是不由得眼前一亮。
而牌匾的上写着三个大字“赏古斋”。
李鱼端详了片刻,确定材质是清末的松木,而字和印章也并无问题。
也就是说这是一件,左宗棠题字的牌匾。
一时间,李鱼也是不由得感到一抹激动。
毕竟一位名人题字的匾额挂在门上,那可是画龙点睛,声先夺人之效果。
对于店铺的名气那可是有着帮助的。
“张师傅,不知道这字能不能改动?”
李鱼也不在乎多少的价,反倒是问起字来。
毕竟赏古斋这个名字来说,虽然也不错,但总感觉像是别人赏赐的,要是解释不来什么典故,也比较糟心。
况且不改字,毕竟是人家的东西。
而且李鱼也知道,古玩店的那些名人题字的牌匾,尤其是转手的那些,大多都是改动过一两个字的。
“当然可以,小李老板你就放心吧。就我这手艺,要说干这行,就是整个京远市也绝对找不出第二个来!你就说要改什么字吧!”
提着张师傅的吹嘘,李鱼倒也并未多说什么,毕竟对此人李鱼也算不上熟悉。
但既然是刘诚介绍的,对其手艺,他自然也不会怀疑。
就算不是他说的那么厉害,但也绝对是一位雕刻大家。
这一点从店里的一些成品也能看出来了。
“就把这‘赏’字改成‘聚’字吧!”
李鱼沉思了片刻后,手指向第一个字道。
“聚古斋”张师傅点了点头,“不错,的确比赏古斋好听得多。”
很快,李鱼就把钱给了对方。
既然是一件老牌匾,还是一位名家题字的。
这价钱自然是有着很大的出入。
而且他之前定做的牌匾已经做了一半,中途更换,之前的钱自然也要付的。
虽说因为刘诚的关系张师傅给李鱼折算,但这一来而去的也是花了五千块。
不过这个价李鱼自然也不会讲。
毕竟这牌匾的价值就放在这儿,他不要,有的是人要,所以这种牌匾的价几乎是没得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