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女子退下做准备的时候,白衣女人在后院待了一会,也不知是在想什么,许久,方才回过神,进了房间。从服饰上可以看出白衣女人是个不注重打扮的,一切以简洁便利为主,她的寝室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说是极尽奢华也不见得,但终究是比她装点自己要用心多了,也更为讲究。从玉石摆设和那满屋子的书籍上看来,她应该是极为喜爱玉石,也格外有研究的,书籍就更是她收藏的首选。
白衣女人走到右侧的书架下,伸手按动了一个机关,整个书架便动了起来,缓缓地挪向左侧,露出一扇门,白衣女人推门而入,这里藏着的又是另一个世界。
这个暗室乍看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仔细一看,却能看出烧香焚纸的痕迹。
站在正中间,白衣女人抬头看着眼前的墙壁,像是透过它追忆某个人似的,脸上似喜还悲,“陛下,公主已经成年,臣等筹谋多年的计划终于要落下第一枚棋子了,您放心,臣一定会看着公主,绝不让她走错任何一步!可是青莲,青莲已然成魔,为着公主,臣必须把她带离青莲身边,无论青莲对此是何种态度。”
深吸了一口气,许是忆起了许多往事,白衣女人不自觉的握起拳头,微微一叹,“陛下,臣等皆忠诚于您,苟活至今,也是为了辅佐公主夺回帝位,可终究还是心思莫测,意见难合,若是他日刀刃相见,手足残杀,还请您宽恕臣等!”
说罢,白衣女人掀起衣摆,郑重的跪下,磕了三个头,起身的时候,她忽然有些晕眩,不由得扶住一旁的矮桌,又给自己塞了一颗药丸,方缓过劲。恢复了几分力气的白衣女人用手轻抚脖颈,把这副人皮面具给重新压好,免得露了破绽。
若故人来临,得见白衣女人的真面目,只怕会以为自己白日见鬼了,只因她是鄂子琳,沧州大陆史上第一位女相,被元立女帝赞为“玉钩掩萤火”的鄂相,鄂子琳。曾经意气风发,跟在许风吟身后为国为民劳心竭力的鄂相,如今不过是个不能以真面目示人,苟延残喘的疲惫妇人罢了,任谁都想不到她会变成这样。
鄂子琳走出房间后,正想去蓝衣女子那看一眼,就听得脚步声响起,有人来了。出乎鄂子琳预料的是,来的是青莲的人,青莲给她写了一封信,想也知道不会是她希望的内容。一目十行的看完信,鄂子琳眉头微蹙,像是动怒了,又像是疑惑,思考了片刻,鄂子琳让来人等了一会,提笔写下一封信,要来人交到青莲手上。青莲的手下拿着信离开后,鄂子琳冲站在她身侧神色戒备的暗卫下了令。
暗卫领命退下后,鄂子琳抬眼看了一眼门外的天空,“不能再耽误了。”
只没想到三天后暗卫竟一身是伤的跑了回来,他被青莲的人拦住了,双方起了冲突,他牢记鄂子琳的话不可下杀手,对方却没有这个顾虑,若不是他当机立断的选择撤走,只怕就要折在自己人手上了。鄂子琳怒了,青莲这也未免太猖狂了些,须知道许明珠还未出世时,许风吟属意的教导储君的人选,是她鄂子琳。
“可办妥了?”相比鄂子琳那边的气氛紧张,青莲这边要轻松惬意得多了,十一被青莲找了个合情合理无法推拒的理由打发去了别处,暂时回不来,自然不知青莲已经和鄂子琳交锋了一次。青莲去信鄂子琳,不是为了解释她的所作所为,寻求对方的理解的,而是警告对方,别以为和十一联手就能把许明珠带走。
青莲也猜到了鄂子琳可能会有的反应,早早的派了人去拦截鄂子琳的人,她可不敢小看鄂子琳,作为许风吟最为器重的文臣之一,鄂子琳有多少底牌,是她也无法猜透的,所以,她只能先下手为强。只青莲也清楚,这种事她拦得了一次,拦不了第二次,按着身份地位,许明珠终究还是要到鄂子琳的身边的,可青莲不甘心,她等今天都等了多久了,又付出了多少,凭什么就这么把许明珠拱手让人?
理由还是他们所谓的她已然疯魔?她疯魔也好,癫狂也罢,说到底,不过是和鄂子琳等人意见不合,大家道同谋异罢了,她真的有错吗?不,她没错,她也理解鄂子琳等人的忧虑,却并未放在心上,为帝者,不当优柔寡断,登帝位,注定要一无所有,斩断一切束缚,她这么教导许明珠,是正确的,没有半分不妥。
她懒得和鄂子琳争辩这些,也不想把时间放在这无谓的争执上,现在的她正要下一盘棋,待棋局完成,想必以鄂子琳的头脑,大概就能明白在许明珠的问题上,究竟是谁该退一步了。想着,青莲微微一笑,示意跪在地上等候她最新指令的手下退下,起身去了许明珠的房间,这盘棋是她谋划,她却不是棋局的执棋人。
因撤离得太突然,青莲等人这会是住在骆谙先前置办的宅子里,位置偏僻,格局狭小,是小镇上最为混乱的地方了。青莲到的时候,许明珠正好结束打坐,见她来了,便下了床。青莲掏出帕子替许明珠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拉着她坐下,轻声道:“明珠,青姨有个东西要给你看一下,你看过之后,便要马上烧毁了。”
许明珠眉头轻挑,有点好奇,也有点期待,从青莲手里接过一封信后,便打开了。仔细看完信里的内容,许明珠的脸上是藏不住的错愕,但仅是一瞬便恢复了平静,再也寻不到半点痕迹,这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她是越练越好了。
信上说了,那个身份神秘身怀账本的男子是成国太子朱启明的手下,他奉太子之命,追查博州赈灾款消失一事,却不想竟一路查到了四皇子朱祁哲头上。朱祁哲不但联合地方官员私吞赈灾款,栽赃马贼,还和自己的小舅舅私卖军粮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