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目的地,她们显然来得有些早了,因为庙会基本是从下午的酉时才开始,而现在才不过未时。
“姐姐,武格格,不如找一家茶馆,一遍听听戏文,一遍品茶,左右是出来游玩,待休息够了,到时候庙会开始了,才更有精力去逛。”宋书丞在马车里听了宋氏的话后,决定打起精神来,好好在武氏姐妹面前表现。
武氏道:“也好,我们出来的太早了,就找个茶楼听戏歇息一会儿吧。”
宋氏点点头,遂又各自上了各自的马车,吩咐马夫往附近的好一些的茶楼奔过去了。
一行人来到了一处看起来很是气派的茶楼,几个人走进大堂的时候,只见里面的茶客熙熙攘攘,这个点并没有多少人。
几个伙计看见走进来几个衣着华丽的妇人和男子,立刻迎了上去,招呼宋氏等人。
“伙计,你们这里可以看戏么?”武氏问道。
“夫人,我们这里是茶馆,不是戏园儿,您要听戏,恐怕得去戏园子了。”伙计明显有点失望。
“那就喝喝茶。姐姐,你说呢!”武氏转头对宋氏道。
“嗯,也懒得再动弹了。”宋氏道。
伙计立刻开心地将他们迎入了一间雅间,宋氏吩咐给两个马车令叫上一些茶和点心,让他们就坐在大厅里。
宋氏与武氏则领着宋书丞和武如玥一块儿进了一间雅间,叫了最好的茶和点心,四个人然后便开始喝茶闲聊。
宋书丞时不时看着武如玥,而宋氏与武氏则开始讲最近四爷的这番举动,再就是兰琴的态度。兰琴与四爷之间的事情,兰琴虽然也跟她们俩提了几句,但是都没有说透彻,只是让她们各自谨慎,尽量避开年氏的锋芒。
坐了一会儿,武如玥便起身走到窗边,开始看窗外。只见大街上行人稀少,因为这个时候小贩们都还没有出来,他们或许还在为今晚的庙会准备着。
宋书丞悄悄走到武如玥的生活,看着她的柔若无骨的肩头道:“如玥妹妹可是无聊?”
“书丞哥哥,你看那些妇孺老幼,生活对她们来说,可真是艰辛。”武如玥看着在大街上做生意的小贩道。
宋书丞顺着武如玥的目光往窗外看,只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与父母在一起卖烤红薯,寒风料峭,她黑漆漆的脸冻得有些发皲,一身被煤炭灰弄得失去了本色的棉袄,两只手插在袖筒里。
“妹妹心真是善。若是同情她,不如我们去买一些她的烤红薯?妹妹可爱吃?”宋书丞以为武如玥是同情那个卖烤红薯的女孩,便说道。
“我不吃那种东西。”武如玥微微皱眉道,“以前曾经与如玥玩得相好的一个女孩,她阿玛乃是当地同里,可惜是庶出的身份,嫁了一个知州的二公子为妻。结果因为没生出儿子,被迫同意夫婿纳妾,最后竟然被一个生了儿子的妾侍毒害了。”
宋书丞微微心惊,他以为武如玥刚刚是同情,可是听到这里,她似乎又在哀叹女子命运的多跌,只好道:“你的手帕交是遇人不淑,如玥妹妹可是担心书丞会是那样的人?”宋书丞以为武如玥是在试探自己,是否会对她忠诚唯一,便这样问道。
“果真是遇人不淑吗?其实与如玥做手帕交的那些女子嫁了人后,也没几个过得好的。不是跟妾侍争风吃醋,就是听人夫婿纳妾而装聋作哑。”武如玥道,“所以女子嫁人,不如……”
“如玥,书丞,你们在说什么。我们可以走了吧?”武氏道,她与宋氏谈了后宅的形势后,又看看时间,差不多可以去了。
两人立刻收了刚才的话题,随着宋氏和武氏走出去了。一行人来到城西的大栅栏门口,果然见四处开始悬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人流也多起来。
“宋姐姐,咱们要牢牢在一块儿,可别分开。等会儿人多。可别走散了。”武氏道,她看见宋书丞已经自觉地走在武如玥身侧,似乎两人还有交流,便不去打搅他们。
就这般,宋氏与武氏手挽着手一块走在最前面,他们的两个丫鬟纷纷跟在他们身后。接着就是武如玥和宋书丞一起并肩走着,跟在他们身后的便是两个马车夫。
街上贩卖各种东西的都有,她们这些从来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看着什么都新奇。宋氏和武氏买了一些街面上的点心,想着带回去给兰琴尝个新鲜的。
武如玥兴趣不大,只是跟在后面看热闹。宋书丞摸不清武如玥的心情,见她时儿明朗,时儿又不语,对于自己的态度忽冷忽热,令他有些不知该如何对待。
“武妹妹,你看那面人?做得很逼真,不如给你买几个玩玩?”宋书丞见一个小摊上的面具做得逼真,便对武如玥道。
武如玥点点头,宋书丞立刻上前与宋氏武氏说,让她们等等。自己则去为武如玥买面具人。
“如玥,你也去看看呀,自己去挑挑,如何叫书丞一个人去选,他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武氏嗔怪地道。
武如玥只好跟了上去,留下宋氏和武氏,看着他们的背影。
“妹妹,我瞧着你妹妹是不是看不上我们家书丞?”宋氏虽然一直与武氏说笑,但是她其实一直都有留意武如玥与宋书丞的一举一动。
“姐姐这是哪里的话,我瞧着他们好像很谈得来呀。如玥就是有些羞怯嘛,姐姐可别介意。”武氏道。
“看看她们,郎才女貌,真是很合适。如果如玥同意的话,不如就将他们的亲事定了吧?”宋氏道。
武氏其实是想送武如玥回惠州的,她怕她在四爷后宅待久了,心思又起了变化,还是送回去为好。
“好呀,其实我也有此意,不如立刻修书与阿玛知道。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姐姐再令伯父和书丞去提亲。这时就可以定下来了。”武氏道。
“好,既然如此,那就请妹妹立刻书信回去,征求两老的意见。”宋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