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三娘与杨素晓母女三人的江南行也提上了日程。
罗掌柜的侄子罗二郎,也就是如今玉珠的夫君,正好运送药材到了京城,过不了几日他就会从京城转去江南。三娘与杨素晓、静娈三人正好可以随商队一起,路上也算有人照拂。
玉珠这次也会随商队一起,一则与罗二郎团聚几日,二则受了老师朱夫子的委托去江南拜访一位故人谭四娘。她也是杏林高手,专攻妇人病症。玉珠十分感激朱夫子,因为她明白老师让自己去拜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位谭四娘提点一二,以方便自己的医术更进一步。
他们定在七月底出发,跟随商队赶路而行,陆路转水路而下,大约十五日左右的路程,争取可以赶到江南过中秋。听说江南的中秋与京城大不相同,温婉水乡、蟹肥菊黄,月亮都比京城更圆、更亮一些。
七月廿三,芙蕖会的第二日,童贯在采买的间隙溜达到玉珠所在的杨家药铺。发现玉珠居然出乎意料的不在店铺内。与罗掌柜一番打探之下才知道玉珠与三娘第三日就要出发去江南。他一个轱辘爬起来,顾不上随行的人就往赵顼的书房跑去。
“你说她们行程已定?”赵顼凝重着神色的问着。童贯推波助澜的说着:“昂,对啊,早些天就定下了,明日里就出发了!”
赵顼捏了捏眉心,最近的朝堂让他有些心累,各方势力明着暗着各种较劲,让他的查证和新政都不太顺利。过了半晌赵顼才闷闷的问道:“可知她们为何忽然离开?”
童贯想了想罗掌柜的话,带着些猜测缓缓说着:“据说……是罗掌柜的侄儿恰好去江南送药材,他的娘子也就是玉珠姐姐会一同过去,嗯……好像……三娘姐姐她们也准备去过中秋……,跟随商队一同行走会更安全……”毕竟他当时着急回来报信,罗掌柜也隐去了“松二公子”的信息,所以有些信息也是零散的,只能说的没那么肯定。
赵顼却是明白的,他知道陈静松这些年在江南跟随秦家,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也明白三娘与母亲定然是思念他才会想去团圆,只是这个突然来的消息还是让他有些胸口痛——她居然都没有想着告知自己一声。
只是想到那日在街边的茶摊,三娘对自己说的“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你先做好你想做的事,可好?”他又暗暗放了些心,毕竟只有自己做的更好,才对得起她的期盼。如果自己这时太纠结于儿女情长,朝廷那边势必要乱做一团,那又如何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呢?
于是,他只能叹了口气,吩咐着:“你这样,安排人悄悄送一些布匹衣物、干粮点心,再安排几个侍卫同行……”“官家!”童贯心急如焚的打断他,“您不去阻拦一下吗?她就要走了啊!”
赵顼看着他着急的面庞,有些无奈的说着:“你认为,我阻拦她,她就会留下吗?”童贯一时语滞,只挠了挠头,重重叹了口气:“我知道了,这就去安排。”
与赵顼设想的略有不同,当晚三娘家收到了三大车的物品。一车全是秋装、冬装和各种布匹绸缎,一车是小吃点心以及吃穿用度的物资,一车是首饰珠宝和补品药材。最后还带了十个侍卫,浩浩荡荡的站在陈家小院的门口。
三娘看的哭笑不得,杨素晓也是惊的张圆了嘴。在三娘与童贯双方相持之下,最后只留了四个侍卫、半车的衣物和半车的小吃首饰。其他全都退还回去。
只不过这声势浩大的场面还是沸沸扬扬的被人七嘴八舌的传了出去。当晚,高彦正与朱明希坐在茶楼上喝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微微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