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内。
一众太学生看着邸报上历代岁币的数额,一个个双眼充血,愤怒不已,纷纷怒斥两国狼子野心。
尤其是开封城又传来了辽夏使者嚣张跋扈,两国使者想要再加岁币不说,辽国使者想要将岁币改为进贡,西夏想要再割大宋三城,这就更加刺激了一众少年意气太学生。
“朝堂之争传来,官家下旨驱逐辽夏两国使者,宣誓大宋以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岁币,天下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忽然再一个震惊的消息传到了太学。
“好!”
太学几乎炸锅了,一个个太学生热血沸腾,纷纷拍手叫好。
无他,赵煦的这个铁血誓言正对一众太学生的胃口。
“官家实乃英主也,我大宋有救了!”
太学博士张雍老泪纵横道,他虽然年老,又何尝愿意承受岁币之耻。
“邪医范正当朝补齐半阙《满江红》。”
随后又一道震撼的消息传来。
“岁币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随着半阙《满江红》传遍太学,所有的太学生激动不已,范正这半阙词简直是写到了他们的心坎里,恨不得现在弃笔投戎参军报国,横扫西夏,北灭辽国。
“君有雄心,臣有壮志,我大宋上下一心,何愁不兴。”张雍心中激荡道。
“英主又如何?可惜如今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官家纵然有凌云之志,恐怕也无勇武之力。”
“要是官家亲政就好了!”王棣心中一叹道。
一众太学生心中一动,王棣此言说出众人心中所想。
“范正恳请太皇太后撤帘,官家亲政,太皇太后要斩范正。”
“历朝历代变法从未有不流血而成的,今大宋两次变法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乃大宋之所以不昌也,如果有之,请自我范正起。”
随后,范正越来越多的朝堂壮举传开,所有太学生沉默不语,他们一直称范正为邪医,未尝没有心中轻视,而如今范正做了一件让他们都为之汗颜的壮举。
“范师兄有难,我等太医生又岂能坐视不理?”
“我医家不能再度重演华佗悲剧!”
忽然一阵激昂的喧哗,从一旁太医局传来,顿时让一众太学生侧目望去。
“怎么回事?”众人疑惑不已。
很快有人打探消息归来,脸色难堪道:“邪医范正请求太皇太后撤帘,让官家亲政,太皇太后恼羞成怒要杀范正,一众太医生准备叩阙声援范正。
如今邪医范正变法医家成功,乃是医家的当之无愧的领袖,更是年轻太医生的偶像,如今范正一首满江红慷慨激昂,忠君为国,却被太皇太后冤杀,自然激起太医局的不满。
在经过新党的暗中挑拨,立即群情激奋,声援范正。
王棣见太医局布局成功,出列高呼道:“诸位同窗,官家乃是中兴之主,意图带领大宋变法图强,太皇太后却执意要给辽夏岁币,量大宋之物力,以结辽夏之欢心,更有传言说,太皇太后意图废帝,传位于雍王,甚至有消息称,太皇太后准备调动禁军,武力夺权。”
“简直是岂有此理!”
张雍心中一寒,高太后执政八年,手握大权,未尝没有这个可能?
“老奸擅国!”
“官家已经成年,太皇太后却依旧不愿还政,原来说欲行武后之事。”
一众太学生怒斥道,官家锐意进取,立誓要振兴大宋,而高太后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竟然要废帝,谄媚辽夏两国。
“国家养士百二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诸位可愿随我王棣一起,叩阙请命,让官家亲政,振兴大宋。”王棣高呼道。
王棣乃是王安石之孙,王安石在朝堂上名声不好,然而在年轻人心中却威望极高,其登高一呼,一众太学生纷纷响应。
当下,一队太医生队伍,一队太学生队伍,互为声援!浩浩荡荡的赶往皇城,叩阙请命,请官家亲政。
开封百姓震惊的看着这一幕,然而当他们了解到事情的原委之后,同样义愤填膺。
对于开封百姓来说!送给辽夏的岁币,都是搜刮他们的民脂民膏,而官家好不容易要立志废除岁币,高太后竟然还想继续给辽国送岁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大宋苦岁币久亦!”
“官家乃是中兴之主,请太皇太后撤帘!”
随即一个个开封市民也纷纷追随太医生和太学生,前往皇宫叩阙。
更有激进的书生文人,直接来到白虎堂,围着大门怒骂其枉负君恩,胆敢奉高太后之命作乱,日后必遭清算,诛其九族。
“简直是岂有此理!竟然胆敢围堵白虎堂,此乃死罪也!来人,将他们全部抓起来。!”高公纪怒不可遏道。
“高将军万万不可,这些都是书生文人,很多都有功名在身,我等不可轻举妄动。”太尉孟元摇头道。
大宋以文御武百年,武将对文人的畏惧犹如刻在骨子里一般,他们宁愿面对凶狠蛮横的辽兵,也不敢将兵锋指向文人,因为这可是犯大忌之事。
“放肆,太皇太后一心为国,劳苦功高,他们竟然公然辱骂,此乃大不敬之罪,别忘了尔等有今日地位,皆受太皇太后恩典。”高公纪怒声道。
一众将领顿时默然,高家原本就是将门世家,在军中颇有威望,其执政之后,众将也乃是他们一手提拔。
就拿当今太尉孟元来说,原本仅仅是一介防御使,其孙女受高太后欣赏钦点为皇后,其又被高太后连续提拔,坐上了太尉之职,高太后对其恩重如山。
孟元自然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对于高公纪多加重用,让其俨然是太尉第二。
“官家无故逼宫,实乃有违孝义,如今太皇太后生死不明,尔等坐视不理,岂不是忘恩负义,如今开封城一片乱局,我等若是协助太皇太后拨乱反正………………。”
一众部将脸色一变道:“高将军慎言,军中无虎符不得出兵,此乃祖制,太皇太后未传来旨意,枢密使曹大人未传来调兵之令,我等若轻举妄动,无论是何理由,必死无疑。”
一众书生可并未危言耸听,宋朝吸取五代十国的教训,对武人戒备森严,任何胆敢作乱的苗头皆会重判。
这一次乃是官家和太皇太后夺权,他们若是参与其中,哪怕是太皇太后胜利,其死后恐怕也难逃下一代帝王的清算。
毕竟无论是何种原因带兵逼宫,对帝王来说都是无法原谅的,再说满朝大臣已经支持官家亲政,他们又何必做这个出头鸟。
“我等并非是谋反作乱,而是要保证太皇太后的安全,别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教训。”高公纪低声蛊惑道。
一众将领不由眉头一皱,他们的确是受高太后提拔,唯有高太后在,才能保住他们的位置,若是官家亲政,恐怕…………。
“而且官家受到邪医范正蛊惑,立志变法,日后必然重用新党,重启辽夏之战,到时候有多少无辜将士牺牲,你我恐怕也难逃一劫。”高公纪再次威胁道。
孟元和一众将领心中一震,他们都经历过亲历年间的战争,自然知道战争的残酷和西夏士兵的凶猛,心中畏战情绪滋生。
“而且我等并非孤军奋战,文官之中亦有很多追随太皇太后,定然不会对官家不孝行为坐视不理。”高公纪自信道。
高太后乃是保守派领袖,其追随者众多,今日不过是被赵煦打一个措手不及罢了!真正较量也未必会输。
一众将领对视一眼,缓缓点头,而太尉孟元则脸色犹豫。
高公纪见状低声耳语道:“孟皇后乃是高太后钦点,官家素来不喜,若是太皇太后失势,恐怕孟皇后的皇后之位不保!你莫要忘了仁宗朝废后郭氏前车之鉴。”
孟元脸色霍然一变,郭氏乃是仁宗的第一任皇后,同样也是太后刘娥的钦点皇后,为仁宗不喜,仁宗亲政之后,很快废掉了郭氏,另立曹氏为皇后,而孙女孟皇后和郭氏如出一辙。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孟元脸色郑重道:
高公纪见状,心中得意一笑,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太尉之位,还是为了皇后之位,孟元必须站在太皇太后这一边。
有了太尉孟元的支持,大事可成!
孟元忧心忡忡的回到孟府之时,天已经黑了!
突然发现孟府张灯结彩,极为隆重,正想发火怒斥,却看到一个雍容华贵的身影,正是孟皇后。
“老臣参见皇后娘娘!”孟元上前行礼道。
孟皇后连忙扶起孟元道:“爷爷!此乃家中应该是孙女给你行礼!”
孟元固执道:“礼不可废,如今你已经贵为皇后娘娘,君臣有别!”
孟皇后不由一叹,孟元一直就极为固执,她对此也极为无奈。
“你怎么突然回家,莫非官家刚刚亲政,就将你赶了回来!”孟元忽然豁然脸色一变道。
孟皇后苦笑道:“爷爷这是什么话?是官家请本宫前来,劝爷爷稳定军心,确保军中不乱。”
孟元眉头一皱,他没有想到官家竟然让皇后亲自来劝他。
“太皇太后如今怎样?”孟元问道。
孟皇后如实回答道:“皇祖母如今正在寝宫,向太后正在劝她!”
孟元默然,他自然知道孟皇后口中的‘劝’是什么意思。
“伱应该知道,太皇太后对孟家有大恩,官家并不喜欢你,若非太皇太后钦点,官家不可能立你为后。”孟元凝重道。
孟皇后脸色不变,点头道:“孙女知道,然而孙女已经嫁给了官家,就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更何况,孙女如今已经怀有龙种,已经和官家荣辱与共。”
孟元冷静道:“后宫中,除了你还有两位妃子怀孕,你若生的并非皇子,若是太皇太后不在,恐怕难逃被废之命!”
孟皇后对此并无意外道:“哪怕孙女此次生下的是公主,日后也会生下皇子,因为孙女已经掌控了女子怀孕的秘方。”
当下,孟皇后将范正的怀孕规律道来,孟元的脸庞第一次出现动容,如果有此方法,孟皇后诞下皇子的几率大增,皇后生下的嫡子,日后定然是嫡长子,未尝没有机会登上皇位,那时孟家的地位才稳如泰山。
当然,孟皇后有所隐藏,她没有名言赵煦的身体状况,如果赵煦的身体恢复,那她必定会诞下皇子,如果官家日后不育,那她只有听天由命了。
“而且妾身可是在官家立下军令状而来,若是不能说服爷爷,恐怕不用官家废了孙女,孙女也无颜再见官家了。”孟皇后一脸凄然道。
孟元顿时脸色一僵,他自然知道孙女和他的脾气极像,肯定会说到做到,就是没有高太后的支持,孙女可能会被废。
而如今他若支持高太后,自己孙女就已经自废皇后之位了。
“父亲!此乃他们祖孙的恩怨,他们打着骨头连着筋,难道官家还能杀了太皇太后不成?我们孟家为何要冒着灭族的风险参与其中!”孟皇后之父孟在苦心劝道。
孟元天人挣扎,一边是高太后的提拔之恩,一边是孙女未来的幸福和孟家的前程。
良久之后,孟元叹声道:“务必要保证太皇太后的安全。”
孟皇后顿时喜极而泣,知道爷爷决定站在了官家这边!
“多谢爷爷!”孟皇后郑重一拜道。
“希望你以后莫要后悔!”孟元一叹道。
当下,孟元下定决心扶持官家,立即开始暗中布局。
与此同时,蔡确踏入曹府,曹家和高太后关系莫逆,高太后乃是曹家的外甥女,两家历代互为犄角,相互扶持。
光献皇后曹氏让外甥女高氏嫁给英宗,高太后垂帘听政之后,报之以李任命曹晖为枢密使。
半个时辰之后,蔡确自信走出曹家。
越是高门大阀,越是行事小心谨慎,如今朝堂三位宰相皆支持官家亲政,民间群情激奋要求官家亲政,曹家只需保持中立,就能保证荣华富贵,自然不会冒险行事。
随后,蔡确又连连拜访数个军中重臣,这些都是当年熙宁变法的军中支持者,以作万全之策。
做完这一切,蔡确重重的松了一口气,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他知道这一切,追随高太后的顽固派定然也没有闲着,然而只要军中稳定,官家年岁已经十八,掌握亲政大义,再加上民心在官家,这一次新党赢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