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崇祯以策测试大臣,其实就是想看看朝中有多少大臣愿意和建奴议和的。

与此同时,杨嗣昌已经在秘密启动议和行动,3月,辽东巡抚方一藻派瞽者周元忠出使沈阳,试探口风,皇太极对其相当礼遇, 并表示:“如有确议,则撤兵东归”。杨嗣昌接到方一藻的报告后,立刻建议崇祯允许方一藻及总监太监高起潜便宜从事,得到崇祯帝默许。

原历史上的皇太极,应该从头到尾也没想过入关,多次想和明朝议和, 后来还是投降的洪承畴极力劝说接班人多尔衮, 这才让清兵入关。

这次的皇太极比历史上更惨。

他在旅顺一带被丁毅连连重挫,在盛京中声望日弱,加上天灾失收,满清境内是一踏糊涂,百姓民不聊生,饭都吃不起,突然收到明朝议和的消息,自然是大喜。

而且他也知道,只要自己同意议和,以崇祯的德性,剿灭了农民军后,肯定要拿祖大寿和丁毅这种军方巨头开刀。

他当然乐意看到明人自相残杀,所以皇太极很积极,并和历史上一样,写了信给高起潜。

周元忠回到宁远, 带回皇太极致高起潜的书信,信中称:“仍言讲款,若不许, 夏秋必有举动。”

这是皇太极第一次被崇祯忽悠,当时他应该挺期盼的, 所以告诉崇祯,你要讲信用啊,你要不讲用,我夏秋一定要派兵打你,我皇太极说话算话的。

皇太极最讨厌丁毅,因为这人无耻下作,没有武德。

但是他觉的崇祯是一国之君,应该很讲信用吧。

见到信后,杨嗣昌极力劝说崇祯帝把握时机与清和谈,但崇祯不敢自己开口,怕被记入史书说自己要议和的,只命方一藻、高起潜“细酌”,实是希望有人替自己出声,背黑锅。

杨嗣昌不依不挠,继续上疏批评言官不顾朝廷处境,只会空言误国,请求“圣鉴允行”,即明确批准方一藻与高起潜议和。此时杨嗣昌主导议和已经公开化, 引起朝臣激烈非议, 掀起弹劾杨嗣昌运动,其中攻讦最力的是少詹事黄道周,他们表面上反对杨嗣昌“夺情入阁”,实际上反对他主导的对清和议。

崇祯于当年7月5日召集群臣于平台,让杨嗣昌与黄道周在御前辩论,最后崇祯帝袒护杨嗣昌,贬斥黄道周等弹劾杨嗣昌的官员,但崇祯也怕众人耻笑自己与建奴议和,同样没敢批准方一藻、高起潜与满清的和议,于是这件事遂不了了之。

皇太极那边本来就缺粮,然后又被明人晃点了一下,说好的议和呢?

尼娘的,崇祯你和丁毅一个德性?皇太极收到消息的时候,肯定是这么大骂的。

皇太极勃然大怒,于是就比历史上提前一个月发动了再次入关。

清兵入关后,崇祯再次宣召各路总兵入卫京师,但某些人即要当表子又要立牌坊的事,其实已经天下皆知。

你想和又不敢亲自说,你当大伙都是白痴吗?

这与李自成兵临城下时他想退向南京,又不好意思自己开口,结果活活吊死是一个德性。

满朝文武都知道崇祯想议和,文臣们都是怒骂高起潜杨嗣昌他们,其实大伙也知道在骂谁。

武将们就不说了,你都要议和了,还打个屁啊?

各部总兵都以各种借口,或停驻不前,或缓慢行动,像刘泽清,倪宠等将从接到命令到最后打完了,都没赶到该到的位置。

8月12日,卢象升到达京城,召对于武英殿。

崇祯问卢象升,建奴入关,你有什么对策吗?

卢象升知道朝廷之前想议和,立马道:“臣主张开战。”

这话就说的很明显,当时就顶的崇祯满脸通红。

想必崇祯也希望卢象升说一句:“臣主张议和”。

崇祯沉默了很久,还是不甘心,只能道:“招抚只是朝臣的意思,希望你出去和杨嗣昌,高起潜再商量商量。”

卢象升拜过皇帝后,转身出去,寻杨嗣昌和高起潜。

三人一见面,先面面相觑,相互看了几眼。

杨嗣昌先问他和皇帝见面说了些什么。

卢象升当然实话实说,圣上问我策略,我说要战。

杨嗣昌也是脸色通红,想了想后,便道:“你有什么想法,可不能浪战。”

卢象升道:“建奴并不可怕,和建奴打只要咱们做好防守就行,如果我们坚壁清野,守好各城,建奴自然不敢深入,不攻自退,我一是担心他们逼近皇陵动摇我们民心,二是担心他们兵逼京城(影响圣上的心情),三是担心他们断我们的粮道,我想集中咱们的兵马准备好,若有机会,看建奴分兵四掠时,寻机破之。”

卢象升打仗当然很有水平,也知道清兵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抢一把就走。

所以他的意思是守好各地,坚壁清野,清兵定然会分兵四处掠夺,到时以众击寡,集中兵马一路路的击破清兵。

高起潜这人被清兵打怕了,一听说还要和清兵野战,当然不停的摇头,咱们守好各城就好,为何要与清兵野战?

杨嗣昌自然也是处处为难,但他表面上不会这么说,还装好心问,可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

卢象升想了想,道:“皮岛丁毅部,能征善战,多次打败建奴,请调皮岛兵马来援。”

又道:“青州总兵王卫忠部,精锐敢战。”能不能也召来。

杨嗣昌满口答应,还说圣上另调了关宁军过来,也归你指挥。

卢象升当时还挺高兴的,没想到杨嗣昌答应的这么爽快。

他出京回到营中后,左等右等,没等到这些兵马的反应。

反而有京城有消息传来,8月14日,皇太极兵发山海关,牵制辽西,朝廷要旅顺兵马攻盖州,从辽东牵制皇太极。

又道,山东有藩王,要调青州兵马护卫济南。

而杨嗣昌答应的关宁军,磨磨蹭蹭,走走停停。

卢象升以节制天下兵马的名义,派人前去斥令各部加快速度,结果各部纷纷向他要粮。

这下卢象升明白了,杨嗣昌根本处处掣肘,故意和自己对着干。

8月中旬,崇祯给卢象升犒赏银一万,由杨嗣昌代为送行。

9月卢象升带兵到昌平,又让太监送来内帑三万两,御马一百匹,太仆寺马一千匹。

此时,进京来援的关宁军到了,当然,老规矩,祖大寿没有亲自来,派了祖宽带了兵马过来,另有蓟镇总兵陈国威部,密云总兵唐通部,前屯卫总兵王廷臣部,玉田总兵曹变蛟部,山海关总兵马科部,约计四万大军。

各部到了之后,都吵着要粮,要饷。

杨嗣昌很快从京师和各地为各部调来粮食,但卢象升发现,他的部得到的粮食最少,杨嗣昌还安慰卢象升,他们算客军,你当年囤田这么好,圣上令各地总兵都学你,你应该不缺粮吧。

10月,清兵一路兵马经过高阳。

本来这次入关前,皇太极已经和诸将说过,不攻坚城,掠夺村落和小堡,抢钱抢粮抢人口。

但不知是谁告诉清兵,孙承宗在高阳。

孙承宗可是清兵的老苦主啊,当年在辽东大伙都是交过手的。

多尔衮大喜,当即下令兵马围攻高阳。

孙承宗这时已经76岁高龄,当即下令全家男子俱上城墙,带领城中青壮两千多人死守。

但多尔衮急于破城,下令两天内不破城,斩前锋先军。

清兵前锋奋不顾身,于次日上午便破攻高阳,活捉了孙承宗。

多尔衮知道捉了孙承宗,自然大喜,亲自来劝降,被孙承宗拒绝。

多尔衮恼羞成怒,下令把他绑在马后,活活拖死,然后将孙承宗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斩杀殆尽,孙家共有一百多人遇难,血流成河。

崇祯十一年清兵入关,大明朝京畿附近再次引起天下注目。

------------

外面天翻地覆,皮岛的丁毅在崇祯十一年还算比较安定。

去年从大员回来后,他基本就是旅顺,皮岛,登州三地来回跑跑,偶而会去济州看看,全力囤田,练兵,养马。

济州岛一年新囤五万亩红薯和土豆,配上粮米,麦豆,极大缓解了他的用粮。

虽然这时的红薯还达不到后世几千斤的产量,但最少五六百斤还是有的,而且产量比较稳定,且不怕严寒天气,对种植环境要求也低,种植简单,很多山地稍微平整之下后,也一样能种,加上需要用到的劳力也少,皮岛旅顺也扩大了种植规模。

到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时,丁毅登州,皮岛旅顺加济州三地红薯和土豆玉米等面积已经超过十万亩。

他的人口为旅顺五十万左右,济州十一万,登州要养的大概在七万左右,共有六十八万人要他养。

现在在用粮这块,他基本已经没什么问题,每年还能卖掉一些多余的粮,用来缓解他在大员的投入。

现在三地的囤田是,登州三十二万亩,皮岛旅顺金复州长生岛等加起来六十二万亩(这边已经没地了,已经是极限。)济州是四十二万亩(济州的极限是五十万亩左右,估计明年这个时候也就到顶了。)总计一百三十六万亩。

登州也差不多,因为其余的田都是有主的,没主的,能囤的,已经被丁毅囤光了。

他最终的田,可能就在140万亩左右,另有登州可收税田一百六十二万亩。

这样近三百万亩田养六十八万人是完全没压力。

加上他现在有十万红薯和土豆,后勤司估计今年秋收后,因为济州种粮产量较高,今年税收可达新高。

去年三地收粮是:登州税粮五十二万石。(登州田最多,粮最少,主要是税低,有一百多万亩不是丁毅的田。)济州税粮九十三万石(包括朝鲜给的二十万在内),皮岛旅顺四十万石,三地加起来比前年略少,少是因为这两年天气越来越冷,尤其皮岛旅顺这边特别冷,夏麦过冬困难,到夏季产量都会大减,现在丁毅全靠红薯和土豆玉米来支撑产量。

这样去年丁毅拿到手上是近两百万石粮,今天估计也在这个数上,有可能会更多。

这已经是非常可怕的数字,万历年间,明朝宗室的俸禄是八百万石,史书上说“二省(山西和河南)之粮,犹不足供宗室禄米之半。”

也就是说,当时山西和河南两省的粮食产量,还不到四百万石。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个原因,各省不用交税的太多,各种勋贵书生富人们的粮基本不用交税,也不在统计里,交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所以才说两省之粮不足宗室一半。

此时大明朝其他地方,大部份亩产两石,或一石五,甚至还有一石以下的。

丁毅种的好,因为他认真的在做这件事,这是他席卷天下的根基,另外他手下人也都在认真的做这件事,因为大伙都要跟着丁大人活下去。

三是丁毅对种田能手极为看重,专门搜寻这种人才为自己种田,学校还专业培训相关的人才,想着各种办法提高产量,或者说是保证产量。

这时代影响田地最大的是天灾,然后是杂草,土地肥力以及种田的专注。

普通老百姓那会关注这些,只有丁毅在拼命解决各种问题,想方设法,保证产量。

以他现在的粮食结构,肉类和鱼类的提供,他治下全部68万人口大概消耗掉的粮食在130万石左右。

这意味着他全年有机会余下七十万石。

另外军官等田多的,他们吃不完的话,最后都还会卖给丁毅。

比如他们的军官,工匠等技师,每人都有上百甚至几百亩,收获的粮食,除了给佃户的,自己吃的,根本用不完,大部份最后还是会低价卖给丁毅。

丁毅估计自己今年最终会余下100万石左右。(松江徐家的不计)

如果能全部卖掉,以今年的粮价,最少能得到一百八十万到两百万两。

其中会有一半用来支持大员的建设。

这意味着,只要粮种的好,还是能赚钱的。

特别在明末这个特别缺粮的时代。

现在还没到秋收,丁毅这些天,每天在和阮文龙算着年底可以得到多少粮,卖多少银子,想想都开心。

以前是缺粮缺钱,现在都能卖粮换钱了。

这比海上跑着做生意还赚啊。

但现在他手上只有六十多万人,敢说能种的田能卖粮,要是有七百万人口,可不敢说。

比如登州莱州都算在他的控制之内。

仅登州另有三十多万百姓,也有上百万田。

无论丁毅的人怎么去宣传,他们种田的效率产量,远远不如丁毅。

这种事,必须要在强权制度下,压迫着完成才最好。

就在丁毅天天在皮岛想着数钱数到手抽筋时。

9月底,朝廷下令,让皮岛兵马进攻盖州,牵制建奴。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沧桑百年第一部混在皇宫假太监尘途雕弓落流氓县令:抢个女帝回家过年一觉醒来变赘婿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军旅生活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最后一个道士Ⅱ战国野心家迪迦之重生怪兽春秋鲁国风云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兵锋王座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秦昊是什么小说夜君太子镇西王:天下霸业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大唐扫把星牧纨修仙者降临,我开启了仙秦重工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千金令,魔王的小俏妻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他能气死周瑜,你管这叫莽夫?游行在古代我是大明瓦罐鸡从唐开始的克苏鲁三国突将扼元汉末少帝钢刀连皇权王座神医傻妃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谍云重重大唐闲散王爷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皇明朱慈炲满朝奸佞,你让我做千古贤相道光一统寰宇快穿之教主难追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