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尾声(6)
梁国的朝臣都以为,大将军王萧靖承会继续架空小皇帝,压制两宫听政,收拢辅政大臣,从此一手遮天。
然而,这些都是他们脑补的。
自从大将军王成亲之后,他们就很难见到他本人了。
“王爷带着王妃玩雪去了。”
雪有什么好玩的?
梁国位于北方,每年下雪成灾,又不是南方人看个新鲜。
大家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到底有什么可玩的,直到成阳郡主府有一名管事,开了个“滑雪场”。
一开始,众人还观望,不知是什么东西。但好奇心害死猫,总有人会去看看。
结果就上瘾了。
滑雪是真好玩。
薛湄这里收费不贵,只提供场地、滑雪板和墨镜。
这个墨镜,做工比较简单,就是宫里制造宫灯那一套流水线下来的,看得不是很清楚,体验感也不好,但没见过的人惊叹不已。
“戴在鼻梁上,眼睛就不怕被雪弄瞎了,真是聪明的做法。”
“这是怎么琢磨出来的?如此一来,甚是便捷。”
因为墨镜和滑雪板都是新鲜东西,滑雪场又真的挺好玩,再加上它是成阳郡主,也就是大将军王妃府上弄的,很快就成了热门。
没有去滑雪场玩过的,尤其是年轻贵公子们,都不好意思跟同伴打招呼。
太皇太后也听说了,对萧靖承和薛湄道:“别成天弄这些,赶紧养好身子,给哀家生个孙儿要紧。”
薛湄噗嗤笑了。
太皇太后不解。
薛湄就解释:“不管什么样儿的老太太,都避免不了催婚、催育,再睿智精明都逃不掉这个命运。”
太皇太后:“……”
所以,她现在是老太太了吗?
她一时有点感叹,又有些欣慰。
担惊受怕了一辈子,终于活到老年了。她不仅仅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儿子的体面,真是好漫长的一生。
大将军王妃的滑雪场,热度退下去才没有几天,又听说大将军王两口子去种田了。
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好像说种的是红薯?”
“这又是个什么玩意儿?”
“王妃说,红薯这东西,亩产高达五千斤,可以做主食。如果是粗粮的话就直接吃;如果想做精良的话磨成粉做成面也可以。再粗略一点,甚至能做菜。”
众人听了,很是哗然。
朝臣们议论纷纷,甚至把此事讨论到了朝堂。
此前种植的主要粮食是粟米、小麦、大米和小米。
小麦和大米是最主要的。
但是由于古代肥料、种植技术,以及未改良的种子等原因,小麦和大米的产量跟后世是没法相比的。
比如说地球时代,小麦和水稻都能到亩产近千斤,但这个年代,亩产两百斤就已经算是丰收之年了。
亩产两百斤的粮食,能让人吃个半饱,一年有半年不挨饿,就已经是风调雨顺。
这就是为什么楚国的皇帝一听说岭南有一年三熟的稻子,就跟疯了似的要去开垦岭南。
现在,朝臣们听说红薯这东西,也能做主粮,亩产还能高达五千斤,他们都觉得大将军王妃这是疯了!
“这不可能!”有老臣在朝堂上,斩钉截铁,“王妃想要拔高自己,也别拿庄稼开玩笑,岂不是让人寒心?”
所谓的寒心,是指升起了希望,又发现这只是王妃给自己积累声望的手段,从而失望导致的寒心。
这次两宫的太后,也不知该说什么。
大将军王不在,四位辅政大臣带头质疑此事,让在朝堂上不要议论了。
毕竟,王妃做这件事并不是为国出力,只是人家自己的私事。
“皇祖母,您觉得此事是真的吗?我现在也找不到大姐姐人了。”奚宝辰问。
太皇太后:“哀家在这宫里太多年月了,外头的事情哪里知道?要说亩产五百斤,倒也可信,毕竟比粮食丰收一些。
但是五千斤……哀家没见过亩产五千斤的作物。”
奚宝辰有点担心:“那是怎么说出这样的大话来的?是不是有人故意捧杀大姐姐?”
太皇太后:“让人去查查,这话到底从哪里传出来的。”
奚宝辰道是。
然而查到的结果,却让太皇太后和奚宝辰都有点意外,这话居然真的是薛湄讲的。
而这个时候的薛湄,正在郊县雇佣当地的农户,替她插红薯藤。
太皇太后派了身边亲近的太监,赶紧去把薛湄和萧靖承找回来。
他们俩人没回来,太皇太后就听到一个喜讯:“王妃有喜了。”
太皇太后一时听得喜笑颜开。。
大喜之余,太皇太后又道:“那赶紧让他们回宫,还在田地里做什么?”
“王妃说,把秧插完就回来。”
太皇太后:“……”
这会儿,她老人家已经不顾什么宫规,直接让侍卫们准备马车,她要悄悄出一趟宫,去把她儿媳妇接回来。
一天到晚的胡闹,成何体统!
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到了郊县的时候,发现这里忙得热火朝天。
她一来,薛湄就很高兴:“母后来得正好,我刚刚还跟王爷说,这个红薯藤也能做菜,炒一盆可好吃了。不仅能做菜,这藤也还能喂猪。”
太皇太后:“……”
所以,你到底是要做菜还是要喂猪?
这儿媳妇要不是自己看了多年了,太皇太后真怀疑她儿子娶了个傻子。
她故作沉了脸:“胡闹什么,有了身孕的人就该在家里静养,哪有你这样在田埂上乱跑的?”
“我没有乱跑,我就看着。”薛湄说,“我知道前期容易胎位不稳,所以我小心着呢。”
太皇太后一点也没看出来她哪里小心了,却实在不好一句顶一句的,再顶下去非得吵起来不可。
于是,太皇太后在这里吃了一顿午饭。
农家菜清新可口,薛湄说的红薯藤,也的确是很好吃,有那种菜蔬的新鲜劲,是宫里的无法比拟。
太皇太后吃完了,也不催着薛湄回去,下午反而和薛湄一起去了趟田埂。
说起京城的传言,太皇太后有点担心:“你说这个亩产,是不是说错了?”
“没有错。”薛湄说。
她是根据地球时代的数据,以及自己去年种植的比例得出来的。
亩产五千斤,薛湄还是保守的说了。
红薯这东西真的很能长。
“这东西的生长期约莫为六七个月,等它丰收的时候,您再来看看就知道,我有没有乱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