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朝廷正在调兵遣将,押运粮草准备镇压东突厥叛乱。
东突厥在这段时间里也没有闲着,多次对大唐的防线发起进攻。
大唐早有防备,多次打退了东突厥的进攻。
东突厥人见袭扰入侵中原无望,便转而煽动引诱奚、契丹侵扰营州,营州户曹唐休璟率兵击败了奚和契丹的侵扰。
朝廷得知此事,皇帝当即雷霆震怒,好在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大唐终于可以出兵平叛了。
“狄公,东突厥叛乱还未平息,如今奚和契丹又侵扰营州,你觉的陛下会怎么做?”上朝的路上,李敬玄和狄仁杰相遇,李敬玄问道。
他们曾经都是东宫的属官,跟随李承乾一起从东宫一路走来。
“陛下会如何处理此事,那是陛下的职责,我们身为臣子,只需要做好分内之事便可,无需做些毫无意义的事情。”狄仁杰没有在这件事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李敬玄见狄仁杰什么都没说,他也不再多问,大家同僚这么多年,还能不了解对方的心思。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早朝,文武大臣行礼参拜。
“众卿平身!”李承乾道。
“谢陛下!”文武大臣谢恩起身跪坐。
“陛下!奚和契丹受东突厥蛊惑煽动引诱,出兵侵扰我大唐营州,臣请奏出兵平定奚和契丹。”
“以此来断东突厥之妄想,挫败东突厥之阴谋!”兵部侍郎出列行礼道。
“奚和契丹不过是受到了东突厥的蛊惑,才会侵扰我大唐的营州,是他们一时糊涂,经不住诱惑,用不着我大唐劳师动众远征。”
“只需派一名使臣前往便可解决奚和契丹的问题,如今首要的问题,还是平定东突厥叛乱。”
“只要平定了东突厥的叛乱,奚和契丹自然也就会彻底安分了。”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这次势必要彻底平定东突厥叛乱,必全功于一役,彻底解决东突厥的问题。”
李承乾说罢,回头对一旁的王泉道:“宣诏吧!”
王泉一点头,上前一步宣读诏书道:“大唐皇帝令:吏部尚书裴行俭文武兼资,特授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等部兵十八万,并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共同讨伐东突厥,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臣裴行俭(李思文)奉诏。”吏部尚书裴行俭和太仆少卿李思文急忙出列行礼道。
至于营州都督周道务,以及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人,都在前线,诏书除了在这里宣读外,还会另外派人去给他们宣旨。
等到宣读完皇帝诏书之后,周道务、程务挺、李文暕等人才会听从裴行俭的调动。
这次为了能够彻底解决东突厥叛乱的问题,大唐一共出兵三十余万讨伐东突厥。
这是大唐自开国以来,讨伐突厥从来没有过的壮举,这也证明了李承乾对于平定东突厥叛乱的重视程度。
“朕期待你们凯旋而归。”李承乾道。
“诺!”裴行俭、李思文行礼道。
“启禀陛下!突厥人有不少帐户投降大唐,不愿跟随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反贼一起造反。”
“灵州发来公函,请问这些突厥人应该如何处置?”一名大臣出列行礼道。
“并非所有的突厥人都想要反我大唐,突厥人中还是有忠诚大唐的人。”
“传诏给灵州都督,朕决定在灵州南界设置鲁、丽、含、塞、依、契等六州,用来安置这些突厥降户,以防东突厥事件再次上演。”李承乾道。
“陛下既然担心这些突厥降户,会有反叛的一天,何不将他们全部镇杀,斩草除根,免除后患。”一大臣出列说道。
“杀光他们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激起突厥人对大唐的仇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凡是归顺大唐的突厥降户,一律都安置到这六州之中,这次平定东突厥叛乱,这六州便可以作为大唐运送兵马和给养,镇压德温傅、奉职二部的中转站。”
“同时为了防止东突厥事件再次发生,将突厥降户安置在这六州之中,也能对突厥降户的统治和有效的管理,还能让他们为大唐纳赋税服役。”
“这对于大唐来说,有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我大唐为什么不做,突厥人骁勇善战,他们便是大唐骑兵的兵源。”李承乾道。
安置了这些降户,既可以展现大唐的宽宏大量的气度,有能够增加不少人为大唐纳税服役,而且还能为大唐提供兵源。
最重要的还是有这些突厥降户的存在,能够在无形之中瓦解东突厥内部的人心。
大唐出兵讨伐东突厥叛乱,就会更容易一些,一些不愿意跟随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造反的突厥部落。
见到这些突厥降户,也会跟着投降,这样一来,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彻底平定瓦解东突厥叛乱。
这就等于在无形之中,利用这些突厥降户招降那些心思犹豫不定的突厥人。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要奏吗?”又聊了些基本的工作后,李承乾问道。
“启禀陛下!波斯总督府传来公函,波斯总督、波斯王卑路斯薨,波斯总督府请求波斯王子泥涅师回归波斯。”
“吐蕃遣使传来消息,吐蕃王赞普芒松芒赞薨,请求朝廷册封赞普之子器弩悉弄为吐蕃王。”典客令出列行礼。
“泥涅师。”李承乾道。
“臣泥涅师在!”听闻父亲已死,泥涅师十分悲痛,听见皇帝呼唤的他急忙抹了把眼泪,急忙出列行礼道。
“波斯王卑路斯已薨,你即刻启程返回波斯,继承波斯王王位,并继任为波斯总督。”李承乾看着这个在长安长大的波斯王子道。
“臣遵旨!”泥涅师行礼道。
“命左骁卫郎将、门下详正学士宋令文出使吐蕃参加吐蕃赞普葬礼,并册封器弩悉弄为新的吐蕃王。”李承乾道。
“臣遵旨!”宋令文出列行礼道。
李承乾见大臣没有事情需要上奏,便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