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皇宫里,一位身穿龙袍的年轻男子,正高坐于九重御阶之上,在他的身侧略低处,是头戴凤冠,身穿鲜红凤袍的萧容鱼。
这里是太武皇朝的武安宫,是太武皇朝上朝的地方,也是接待他国使臣的地方。
御阶之下,一众大臣小声议论。
“今天是哪国的使臣来了?大楚还是大魏?”
“都不是,是大晋的使者。”
“晋国的使者?咱们太武什么时候和大晋朝又有矛盾了?”
“不是,据说是咱们的皇上想与大晋朝联盟,一同抵抗大楚,这才有了大晋的使臣前来。”
“可这事,为何特地要举办一朝国宴之礼......”
“谁知道呢,但此时看来....并不简单啊.....”
..................
此刻,太武武安宫之中,一众名士云集,却鸦雀无声,太武王朝这边的主宾是朝中的一众大臣,与翰林书院的一众才子,对面坐着的是晋国的使团。
行礼而起,国宴正式开始。
首先是晋国使团的大臣出列。
例行的一番歌功颂德,宣扬了一番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便退了回去。
萧容鱼微微一笑,低声在太武皇帝李锦绣耳边说道:“这些晋国的人物,一个个说话倒是傲气的很。”
皇帝与皇后高坐在上,他们之间的话,根本不会有旁人听见,所以说话倒也直接。
李锦绣无奈一笑:“如今我们太武有求于晋国,这些使臣说话傲气一些也是难免的,更何况,晋国一直号称文人墨客风流雅士之地,但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头却一直被我们太武的翰林书院给占着,自然会有些不服气。”
台下,早有宫女将热菜新浆换上,但太武的一众文臣才子却只顾埋头进食,不敢说话。
其实诸位大臣心中也有数,如今大楚强盛,威压太武与大晋两国,两国之间的谈判基本已成,只差那临门一脚,双方的皇帝签字画押了。
而这临门一脚,就是两方争执不下的关键点。
太武王朝必须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认晋国白鹭书院,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头。
两方最终僵持不下,定下了在国宴当日,以诗文定高低。
胜者,便是今后的天下第一。
李锦绣扫了一眼台下的晋国使团,除去为首的大晋国三皇子之外,身旁的是晋朝的大文士,方孝儒。
“我们大晋久闻太武皇朝文人墨客众多,久负诗名,想必太武的诸位才子们,一定是极有本事,今日我们晋国来此就是想一睹你们太武文人的风采。”晋国三皇子庄墨生说道。
“如此甚好。”李锦绣点头道。
“陛下,光比诗文未免有些无趣,不如我们再加点彩头?”庄墨生道。
李锦绣蹙了蹙眉回道:“不知道庄先生想要加点什么彩头?”
“今日若是我晋国胜了,那便请翰林书院让出这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头。”庄墨生拱手道。
李锦绣眉头一挑,便道:“允!”
其实他对于庄墨生的话到也没有意外。
只是对晋国人的迂腐再次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比斗就比斗,还非得说是仰慕太武的文人风采,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不过他对于这天下第一书院的归属,倒是一点也没有什么兴趣。
只要晋国愿意出兵一起抵抗大楚的百万甲士,那就是将第一书院的名头,拱手相送他也愿意。
只是这些个迂腐书生非得要个名正言顺。
这时,群臣们才纷纷哗然。
细细一想,才明白了,为什么晋国愿意出兵一同抗楚。
原来是为的这个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头。
这话一落,群臣纷纷都将目光望向了方孝儒,这才明白,晋国的三皇子,为何今天带了晋国的一代文学大家来此。
说到方孝儒,晋国的当代的文坛大家,据说七岁便能成诗,十八岁就以状元郎的身份进入了白鹭书院。
三十岁时,便已经名满天下,不单单是晋国,就是在周围几国也极有名气。
现在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就隐隐有了晋国当代文首接班人的气象。
这次晋国的使团提出斗诗,便是由方孝儒出手,而太武这边,则由最近风头正茂号称太武第一美男子的“长青才子”长青楼。
“我晋国是客,不如这一次诗斗,就由我晋国出题如何?”庄墨生拱手道。
“也好,由你们出题又如何,免得说我们太武欺负了你们晋国。”长青楼自信笑道。
长青楼长的极其俊美,有一股儒雅的气质,身穿翰林院一身青色长袍,还真有几番诗坛大家的样子。
“好!那我们便以美人为题,各自作诗一首。长青先生您觉得呢?”庄墨生问道。
“好,那便就以美人为题!”长青楼大笑道。
心中自信更甚几分,他写的诗文大多都和女子有关,庄墨生这一题,恰好是出到了他的心坎里。
唯独皇后萧容鱼柳眉微蹙,这晋国的使团恐怕是有准备而来。
长青公子贸然接下这诗题恐怕会吃亏。
但话已经开口,倒是没有办法收回去了。
不多时的工夫,两张两米见方的方桌便被几位太监抬了上来。
方桌上面,笔墨纸砚赫然齐备。
长青楼立刻就走上前去,提起毛笔蘸好墨,便开始在纸上奋笔疾书了起来。
但方孝儒却前似乎一点也不着急,让人看不出他的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待长青楼将所作的诗词写好之后,没过多久,便有一个史官将长青楼所作的诗递到了御阶之上。
李锦绣眼光一瞥,不禁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好!不愧是长青公子!”
身旁的萧容鱼也凑了过去,细细一品,也是微微点了点头。
这长青公子确实有几分本事,所着的诗文虽然未必能流芳千古,但放在现在来看,也算是一副精品了。
李锦绣身旁的史官将诗接了过去,便开始在众臣面前展示。
众臣好奇,纷纷凑了上来,只见那纸上用工整的小楷写着:“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好诗,果然不愧是长青公子所作,群臣开始纷纷赞叹道,声音格外响亮,似乎要将晋国的使团压倒一般。
“朴素自然,格律谨严,实属难得的佳作啊!”
“好一首七言绝句!”
“看来我们太武这次是赢定了。”
.....
而被众臣纷纷夸赞的长青楼也是难得的谦逊了一回,对着诸臣连连拱手。
方孝儒也看了那诗一眼,不过也仅仅只是看了一眼,淡然道:“写的不错,但也只是不错而已。”
“哗!!!”
此话一出,在场之人无不哗然。
若是其他人说出这样的话,这些群臣们肯定早就骂了个不知天高地厚,狂妄等名头过去。
可偏偏这人是方孝儒。
晋国中青一代文首,方孝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