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赵雍期待的目光,楼缓轻吐出两个字:“不动。”
不动,就是要求赵雍不得擅自离开宛郡,毕竟赵雍已经在宛郡经营许久,有了根基。
只要赵雍不轻易离开宛郡,那么楚王要想杀死赵雍,非得大动干戈不可,这可不是楚王愿意看到的。
赵雍不无忧虑地道:“雍今日已为楚臣,若楚王宣召,无故不往,则形同造反,雍在楚国必无立锥之地!”
面对赵雍的忧虑,楼缓又吐出两个字:“主动。”
不动!主动!
这是一对截然相反的悖论,令赵雍一脸愕然,无所适从地立在当地,不知所措。
楼缓道:“所谓‘主动’者,臣愿代公主前往郢都一行,面见楚王,献上破解汉国讹诈有效之策。”
赵雍大喜:“先生有何良策,可破汉国讹诈,既保赵雍安危无虞,又不使楚王进退两难?”
“诈死!”
楼缓此语一出,四座皆惊,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楼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属下识得一人,与公子容貌极为相似。只要稍加修饰,必能以假乱真。届时取其首级,送往汉国,自可瞒天过海,暂渡此劫。”
赵雍皱眉:“此计虽妙,但,楚王会同意吗?”
楼缓笑道:“公子放心,属下自有办法说服楚王。”
楚国朝堂。
楚王高坐王位,面色凝重。下方,令尹昭阳和大夫子华与正在激烈争论。
“大王,汉国兵锋正盛,若不交出赵雍,只怕天降横祸,楚国遭殃啊!”子华拱手道。
“住口!”昭阳怒目而视,他感觉到自己一国令尹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赵雍乃我楚国封君,岂能轻易交出?此乃汉国辱我,必不可应!有应此求者,有如国贼!”
子华针锋相对:“将军景翠一败函谷,将军屈丐再败曲阜,申息之兵全军尽墨,楚飞骑片甲不留。楚国亟需休养生息,来日再战,大王三思啊!”
昭阳冷哼道:“我楚国地方万里,带甲百万,方城为城,汉水为池,楚虽三户,灭汉必楚!”
子华还欲辩论,楚王伸手制止了这两人的舌战,他模棱两可地道:“此事关乎楚国存亡,不可不慎,还是从长计议。”
子华急切地说:“卫鞅之兵于武关磨刀霍霍,儿良之兵于汉水虎视眈眈,带佗逼近方城,孙膑饮马淮水,淳于浩艅艎入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等不得啊!”
昭鱼也听不下去了:“子华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昭鱼不才,愿为王出战!”
“报!”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晋阳君赵雍遣门客楼缓,求见大王!”
楚王略一沉吟:“宣。”
楼缓走入殿中,落落大方地向楚王行礼:“陪臣楼缓,拜见大王。”
楚王淡淡道:“楼先生此来,何以教我?”
楼缓拱手道:“陪臣此来,是为解大王之忧。”
“哦?”楚王挑眉:“先生有何高见?”
楼缓不卑不亢:“大王,杀雍事汉,实乃下策。汉国狼子野心,今日要赵雍首级,明日便要令尹首级,后日便要大王首级。此等虎狼之国,岂可轻信?”
在楼缓上殿之时,楚国君臣默契地闭嘴,不再讨论赵雍之事。
不料楼缓直接将窗户纸捅破了,你们不就是在讨论我家公子的生死去留吗?
楚王略显尴尬,他咳嗽了两声道:“赵雍乃不谷亲封之晋阳君,先生休要猜疑……”
楼缓道:“大王,此乃汉国一石二鸟之计。杀赵雍,则大王英名尽失,天下无人敢投奔楚国,更损失一员抵抗汉国之大将;不杀赵雍,则汉国必以此为借口,向大王极限施压,甚至大起刀兵。臣知大王两难也!”
众人更尴尬了,楼缓是一语道破天机啊,将楚国的难堪抖落一地,碎得稀烂。
子华也顾不得许多,他急切地道:“楼先生护主心切,可以理解。但我楚国虽强,也需休养生息。我王绝对不杀晋阳君,只是希望晋阳君西入长安一行,若能换取数年和平,我楚便可趁机整顿军备,积蓄力量。这也算晋阳君对国家忠心之举了。”
楼缓转向子华,双手击掌:“大夫好算计!大王虽不杀赵雍,但赵雍却因大王而死。大王一世英名,就算是毁在大夫手上了!”
他转过头继续向楚王道:“天下皆知汉王善于蛊惑人心、网罗人才。大王猜一下,汉国究竟是要我家公子人头,还是要我家公子这个大活人呢?汉王若招降我家公子,楚国岂不又多一强劲对手乎?”
昭阳、昭鱼从中间听出了门道,二人齐齐向楚王拱手:“大王,楼先生所言极是,俱酒知大王不忍杀赵雍,此乃将贤才逼入汉国之计啊!”
楚王一咬牙,以手击案:“晋阳君千里来投不谷,不谷岂是无信之人,回复汉使,彼若战,便来战!赵雍,不谷是保定了!”
昭阳、昭鱼双双高呼:“大王英明!”
子华连连摇头,不断叹气!朝堂之上,也是一片私语。
楼缓提高了声调:“我家公子忠于大王,岂可为活己一身,而陷大王于不义?更不愿陷国家于万劫不复!”
楼缓的话,将全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干嘛呀姓楼的?杀赵雍你不让,保赵雍你还要唱高调!红脸黑脸你一个人都唱了呗!
楼缓高声道:“陪臣有一计,既可应付汉国,又可保全楚国。”
楚王顿时来了兴趣:“先生请讲,快快请讲!”
“诈死!”
楼缓道:“取一与赵雍容貌相似者,稍加修饰,必能以假乱真。届时取其首级,送往汉国,自可天下无事。”
楚王沉吟不语。
子华急道:“大王,此计太过冒险。若被汉国识破,只怕……”
楼缓笑道:“大夫多虑了。某已觅得与赵雍面貌相当者,情愿赴死,请大王许其上殿,令众人一观。”
楚王应允,不一会儿,两名武士带领一人上殿,此人施礼道:“草民拜见大王!”
楚王道:“壮士,抬起头来。”
此人抬头凝视楚王,众人齐齐观之,果然与赵雍不差分毫,只是眉宇间少了赵雍那种贵气与自信。
子华试探地询问道:“壮士可知所来何事?”
此人道:“草民尝闻: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草民愿以贱命一条,换取家国永安。”
楚王动容:“真壮士也,厚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