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席未散,庞煖起身道:“臣知大王志在天下,今楚王背信弃义,杀臣旧主。大王若有伐楚之志,臣请为先锋!”
汉王含笑点头,庞煖心中复仇的怒火已经被点燃了起来,其心可用啊!
赵雍啊赵雍,你不是喜欢诈死吗?那么朕就让你好好享受诈死带来的好处。
他对庞煖道:“庞煖,在我汉国,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朕且封汝为偏将军,前往成都刺史、征南将军吴耕帐下听令!”
“臣多谢我王!”庞煖怀着为公子雍复仇的满腔怒火,走马成都上任去了。
汉王之所以将庞煖派往成都,主要是发挥他上次轻舟奇袭长安的特长,希望他和吴耕通力合力,再来一次奇袭郢都,打楚国一个“黑虎掏心”。
相信凭借着庞煖对楚王的刻骨仇恨,这一拳将会打得十分狠辣!
同时也避免了庞煖与身处宛城的赵雍直接碰面,当楚王与赵雍发现自己弄巧成拙时,晚了!
汉王命令端木仲敖,将楚王杀赵雍之事,通过墨家、唐社、锦衣卫的渠道,借助小说家、优伶戏、四联画等形式,广泛流布天下,坐实了楚王轻诺寡信、反复无常的昏王形象。
汉王又下令道:“命令锦衣卫邓陵子,在郢都城中散布消息:赵雍已死,暴鸢欲反……”
“再令老沈走一趟楚国上蔡郡,会一会暴鸢……”
楚国,上蔡城。
暴鸢心事重重地在屋内来回踱步,楚王杀赵雍而求和的消息传到上蔡,暴鸢就开始心神不宁、如坐针毡。
同是降将,暴鸢出身不如赵雍高贵,入楚之后的封赏也低于赵雍,显然赵雍更显尊崇。
但是,楚王对赵雍,说杀就杀!
若说赵雍在晋阳之战中让汉军吃够了苦头,暴鸢对汉军作战之狠也不遑多让,若某一天汉王要我暴鸢的脑袋,楚王估计眼都不眨一下。
“将军,有人求见。”
“不见”暴鸢心中烦闷,顺口答道。
“呃……来人自称新郑故人,并有见面之礼呈上。”
暴鸢疑惑地回过头,往日自己这个亲兵察言观色、善解人意,自己一个眼神他都能明白其中意思,今日这是怎么了?怎的如此不开眼?没见本将正烦着呢吗?
亲兵双手高高举起,手心中躺着一支雕花碧玉玦,通体碧绿的颜色,如同一汪绿色的泉水,随着手掌的抖动,仿佛还有涟漪泛起。
暴鸢手臂长出,一把就从亲兵手中抓回了玉玦,反反复复看了数眼,立即大喝一声:“夫人在哪?”
亲兵道:“属下并未见夫人,但持玦之人,却似曾相识。”
暴鸢喝道:“请!快请!”
沈无损青衣小帽,麻衣芒鞋,白须飘拂,满面带笑地走进了堂中:“暴将军,别来无恙?”
暴鸢惊讶地叫出声来:“沈太傅!”
沈无损轻轻地提醒:“将军低声,低声,以防隔墙有耳。”
暴鸢压低了声音,上前一把抓住沈无损的手腕:“闻听太傅献城有功,入汉受赏,缘何出现在此偏鄙之地?”
沈无损道:“专为将军前程而来。”
暴鸢举起手中玉玦:“拙荆幼子,今安在哉?”
沈无损道:“当初,汉军大兵压境,韩弱丧心病狂,弑君自立,城中大乱。沈某无奈,为阖城百姓计,不得不开城献降。将军家室,沈某自是照拂得当,安然无恙。”
暴鸢疑惑地道:“我曾派出数波亲兵回到新郑,并无家人分毫音讯,自忖皆亡于乱兵,而今太傅持玦前来,莫非诳我?”
沈无损道:“其中原委,皆因汉王。因汉王惜将军人才,故请将军家室西入长安。老夫亲自押车,一路陪同。”
说着,老沈掏出一封信:“此乃尊夫人亲笔家信,将军请过目。”
暴鸢一看信封之上,朱红色的花蕊泥封,确是夫人之物。再拆开信中,字迹娟秀,情意款款,确是夫人亲笔。
暴夫人在信中叙述了前因后果,坦言自己一家不仅没有受到迫害,反而生活优渥,最后写道:“长安花木繁茂,待君归来共赏。”
暴夫人深知暴鸢心中纠结,没有半句劝降之语,但将万千思绪透过纸张全数溢出,将铁一般的男儿湮没其中。
暴鸢个性强悍,纵横沙场,但夫人却出自平阳世家,精通诗书。其文采颇令暴鸢折服,在夫人面前,粗枝大叶的暴鸢,乖得就像一只小奶狗。
正因为如此,夫妻二人伉俪情深,你恩我爱,端得一对神仙眷侣。
暴鸢当初在函谷关兵败之后,归途堵塞,只好随同楚国残兵翻越八百里伏牛山,进入楚国境内。
未及暴鸢返回新郑,就传来了韩国灭亡的消息。
暴鸢当时心急如焚,立即派出数十波亲信,乔装潜入新郑,查找夫人及子女下落。但时适乱世,兵戈扰攘,竟无音讯。
暴鸢想想自己往日对汉军下手之狠,估计汉军入城之后,妻儿不保,遂洒下两行浊泪,无奈投楚。
投楚之后,楚王将其封为将军,驻守上蔡郡,前面是魏韩故土,后面是淮水防线,暴鸢也是被楚王抵在了最前线使用的。
但万万没想到,老沈今日突然前来造访,并且带来了夫人子女的消息,暴鸢又喜又忧,陷入沉默。
沈无损缓缓道:“将军可知,赵雍被杀之事?”
暴鸢点头:“略有耳闻。不过是汉王施压,楚王无标之举罢了。”
沈无损呵呵一笑:“如将军之言,若汉王向楚王索将军之首级,将军该当如何自处?”
暴鸢沉默不语,心里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沈无损继续忽悠:“此事究其根本,皆因楚人背信弃义,言而无信。将军堂堂大丈夫,如此国度,岂可安身?”
沈无损继续道:“汉王雄才大略,礼贤下士。赵雍之部将庞煖,见雍之首已诚心归降。且将军乃是明势之人,天下大势,必将归汉,将军何不顺天应时,归降明主,亦慰尊夫人长安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