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高地附近的地形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放眼看上去较为开阔平坦,但真要是细看的话就是这一块高那一块低的,就像海面上的波浪一样。
实际上不仅仅是142高地附近是这样,一线绝大多数地方都差不多……被炮弹覆盖数十上百遍了嘛,自然到处都是弹坑忽高忽低的,只不过142高地附近本来的地形也差不多是这样而已所以特别明显而已。
另一方面,就是5号、6号高地之间的那道狭谷还是“s”形的。
黄建福就是根据这两点制定了一个“坦克打游击”的战术。
黄建福是这样的分析的:
首先,因为142高地及5号、6号高地附近的地势高低起伏,这不利于坦克在行进中射击,同时目标的运动轨迹也很难被掌握。这个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59中来说是有好处的,原因是59中本来在行进中就因为条件限制无法瞄准,那也就不在乎行进中的射击条件是否更加恶劣了。
反观这种地形却会对苏军的t72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尽管其安装了相对较为先进的火控系统。
其次5号、6号高地之间的狭谷是“s”形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我军坦克驶入这条狭谷基本也就安全了。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就像我们构筑坑道时往往也要拐一个弯……子弹是沿直线飞行的,如果把坑道做成一条直线到底的话,那么机枪对着坑道口一阵扫射也就将藏身在里头的战士一窝端了。
但如果拐一个弯的话,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甚至还可以为藏身在坑道内的战士提供一个很好的掩体,冷不防的从弯处冒出来就朝坑道外打上一梭子弹。
同样的道理。5号、6号高地之间的这个狭谷就相当于一个弯曲的坑道,区别只是这个坑道比较大一点,而且躲在坑道里的不是战士。而是坦克。
于是当越鬼子的坦克及装甲车在炮兵及步兵的掩护下气势汹汹的朝142高地猛扑上来的时候,黄建福并没有迎上去。而是按兵不动。
这在兵法上就叫“避其锋锐”,这使得原本还想大干一场想给中国坦克部队一点颜色看看的越军有点无处着力的感觉。
接着就在越鬼子站在142高地上欢呼的时候……这时的越鬼子似乎可以放心的在高地上欢呼,一个是因为我军142高地上的驻军又像往常一样退守进坑道并被越军火力给封锁住,另一个则是因为我军现在没有炮弹,不能再像之前一样为142高地提供炮火援助。
因此,越军一占领142高地就十分嚣张的大喊大叫,并明目张胆的在142高地上构筑机枪阵地、迫炮阵地准备为其进攻5号、6号高地做准备。
但就在这时,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我军坦克出手了……
首批投入战场的坦克不多。左翼两辆右翼两辆,一共只有四辆。
这又是一个出乎越军意料之外的地方,要知道越军有六辆t72,而我军有二十辆59中。这种对比是很明显的,t72数量虽不如59中多,但性能却要比59中好得多。
所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中*人肯定会以性能不如t72但数量却占优的59中发起集团式攻击也就是狼群战术来以多打少吧!
谁想中*人非但没有这样做,反倒只出动四辆。
很明显,这么一来59中就是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处于绝对的下风……这不是找死吗?!
所以越军根本就没有将这四辆59中放在眼里。这使得那些在142高地上构筑工事的越军根本就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越鬼子十分熟悉我军坦克的性能,知道59中无法在行进中瞄准。
但越鬼子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因为下一秒这四辆行进中的59中突然就“轰轰”的朝142高地打出了几发炮弹,而且这几发炮弹全都十分精准的落入142高地上并在越军人群中炸开。
这一来就把越鬼子全都打懵了。事实上在听到一线炮兵观察员报告这个战况的时候我也大惑不解……不是说59中无法在行进中瞄准的吗?黄建福这家伙是怎么做到的!难道说我军59中这时也改进了火控系统?
不可能啊,59中虽说有改进,但不过就是加装了测距仪,仅仅只是改变以前开炮看炮手的感觉而已。再说了,要是59中改进了火控系统,我这个合成营的营长怎么会不知道。
后来才知道,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59中并没有改进其火控系统,这仅仅只是黄建福玩起炮兵试射的方法而已。
简单的说。就是在越鬼子上来之前,也就是142高地还在我军手里的时候。黄建福就带着他的坦克连将坦克开到142高地附近进行一次详细的试射。
这些试射的位置全都不一样,有的坦克在这有的坦克在那。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142高地。
炮弹准确命中目标之后,黄建福就把这些位置及坦克炮的诸元给记了下来并列成一张表发给每一个坦克手,甚至还为了方便协同为这些特定的位置编了序号并进行一次必要的演练。
于是问题就变得简单了,59中在行进中无法瞄准是没错,但是如果目标是不会动的142高地呢?
那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开打时每一辆坦克基本都进行着这样的事:
首先是车长大喊一声“三号位置”,这就表示坦克即将驶向数据表中的第三号位置,于是驾驶员马上将坦克开放三号位置,炮手按照数据表里的数据调整好坦克炮诸元,接着在坦克驶入三号位置时车长大喊一声:“放”……
“轰”的一声,炮弹就准确的砸在了142高地上。
142高地总共才只有几百平米。而这时该高地上还到处都是越鬼子在活动,于是随便打上一发炮弹都能将几名越鬼子炸上天。
这一来就让越鬼子大惊失色,尤其是坦克兵……因为我军59中看起来就像是在行进中“有的放矢”。于是想当然的就以为中*人是不是把坦克升级成拥有可以在行进中准确的火控系统了。
其实这不怪越鬼子会这么想,当时就连我以及在一线看到这一幕的四十师步兵们也这么想。
更何况。越军也很清楚中*人这几年的装备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兵装备由以前的56半、56冲发展成现在的八一杠,反坦克装备也在不断改进甚至还有反坦克导弹,尤其是炮兵方面还投入了先进到他们无法想像的炮瞄雷达。
于是自然而然的,越军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59中很有可能在美国佬的帮助下已经能够在行进中射击了。
那这还了得?中*人拥有二十辆这样的坦克,而越军只有六辆。
这一来就给越军坦克兵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因为拿下142高地刚刚高涨的士气马上就矮了一截。
但越军的特点就是从来都不愿服输的,不仅步兵是这样,坦克兵也是这样。
于是下一秒他们的t72和装甲车很快就迎了上来……
但令人意外的是59中并没有与越军坦克作战的意思。反倒是拐了一个弯就朝位于中部的狭谷驶去……142高地是不会动的,所以打得准,这种方法用在会动的敌人坦克和装甲车上就不管用了嘛!
越军当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坦克和装甲车紧紧的追了上来,同时一边追着还一边朝59中开炮。
这的确是他们开火的大好时机,59中这时面对着他们的是较为薄弱的侧面装甲甚至是背面装甲,一旦被t72那的滑膛炮命中那就无疑就玩完了。
但是让越鬼子气恼不以的是,因为这一带的地势起伏不平,所以就算t72能够在行进中射击却根本就没法瞄准,它们打出的炮弹在坦克的颠箥中离59中都有十万八千里。有些甚至都打到了5号、6号高地上。
这其中有两辆t72比较聪明,它们选择了停车瞄准……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命中目标的机率,至于追击目标就让其它坦克来做。
只可惜由于地势起伏的原因。目标的轨迹也同样无法预测,但这些炮弹至少不会偏差太多,大多都打在59中周围,还是能给59中构成一定的威胁。
不过越军的时间却不多,因为59中很快就驶入了5号、6号高地之间的峡谷,接着一个拐弯就不见踪影了。
这时“s”形峡谷就发挥了作用,不管越军坦克在后头怎么轰炸,它们的炮弹总不会拐弯,于是全打在谷口处而无法对驶入的59中造成半点伤害。
“好!”指挥部在听到前线炮兵观察员的实时汇报之后。很快就响起了一片叫好声。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还能打成这样,那的确是不容易。
但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一辆越军坦克不知死活的跟进了峡谷……
我想。这也许是因为越军不服输的民族特性造成的,这种特性在大多情况下是好的。比如越军可以在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殖民和侵略下长期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
但有时又是不好的,比如在战场上往往憋着一口气就不顾生死的往前冲,这就是“意气用事”。
不过我想,这辆坦克之所以敢闯进峡谷,其实也有一探峡谷究竟的意图,所以跟着这辆坦克进来的还有两辆装甲车,装甲车上很快就下来了十几名步兵为坦克担供掩护。接着坦克就带着步兵缓缓驶入了峡谷。
其结局就不用多说了。
峡谷两边早就安排好了我军的反坦克部队,无后座力炮、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等一应俱全。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是不会使用反坦克导弹的……这玩意一枚就几万人民币,所以能不用咱们还是尽量不用,同时在峡谷我军与越军坦克接战时距离不过一、两百米,在这种距离上完全没必要用反坦克导弹。
等到越军坦克深入到我军包围圈后,随着黄建福一声令下,草丛里、石头后,突然就冒出了一个个火箭筒射手或是无后座力炮,轰轰的就是一阵乱打……t72装甲是厚,我军有许多火箭弹是居高临下的打击其薄弱的顶部,于是当即就将t72打成了一团火球。
至于后头跟着的步兵和装甲车吧,除了被火箭弹炸得抬不起头外,他们还要面对缓缓从拐弯处开上来的59中。
这时自然就是59中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一炮就将一辆装甲车轰上了天,接着并列机枪和高射机枪冲着越军步兵一阵乱打,只打得越军一阵鬼哭狼嚎惨叫不已。
这一幕就更是让峡谷外的越军感到一阵阵的毛骨悚然……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如果是亲眼看到了就不觉得有什么,反而是那种没有看到的,就会让人在脑海里产生无限的暇想,结果是越想越恐怖。
就像现在这样,谷外的越军看不到谷内的情况,只听到谷内一阵枪声、爆炸声,还有越军的一阵阵惨叫声,接着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越军一个也没有走出来……这使得这个峡谷似乎就变成了一个吃人的机器,就等着越军送上门去自投罗网。
这时越军就有两个选择:
一是按计划进攻5号、6号高地。
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中国坦克部队还在,它们随时都可以再次上演一出这样出来绕一圈再藏身进峡谷的好戏。而那时又很有可能是越军在5号、6号高地上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另一个就是继续寻找战机与中国坦克部队作战。
但中国坦克部队现在不出来又能奈他何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