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魏吴的联盟,刘循多多少少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但是现在因为南中的实力一部分在攻打洛阳的战役中被消耗,另一部分因为战功在永昌、牂牁、越巂、建宁四郡都多多少少的得到了一份土地。
人无恒产则无恒心,如今南中的兵士人人都有了恒产,再要他们跟着孟获造反,谁愿意?
好好的日子,美美的日子不过,去造反,那不是傻缺吗?
至于祝融夫人、带来洞主、孟忧、木鹿大王和兀突骨,他们不仅在那四郡中也有了土地,刘循还在长安城给他们一人准备了一座府邸。
而且祝融夫人在长安还能随时见到自己的女儿,就算她是孟获的妻子,还要她攻打刘循,那和攻打她的女儿有什么不同?
就算孟获再有反心,祝融夫人怎么着也不会跟着他干了。
这一战对于刘循而言,最大的好处除了瓦解了南军之后,还缴获了大量的兵器。
尤其是马镫。
一共缴获了一万两千余副。
虽然缴获的还不及这一次魏军出战骑兵总数的四分之一,但是对于缺少铁矿的汉军而言,那已经是重大的收获了。
原本大汉铁骑只有三千骑。
现在只要有足够的马匹,就可以扩展到一万三到一万四。
翻四倍有余。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在刘循看来,无论魏吴结盟与否,现在的大汉都必须操练出一支精锐的步兵和骑兵。
只要能有一支精锐兵马,就算他们联盟又能怎么样呢?
刘循经过和张任、郑度、黄权与诸葛亮的连日商议,最终决定,因为马匹不足,一面派人去凉州购买马匹,一面就以现在的马匹数量,操练骑兵。
等马匹购买回来之后,一支万人的铁骑就可以横空出世了。
再就是步兵的操练。
重甲步兵的数量有了四千人。
轻装步兵只要八千。
其中汉军五千,南兵三千。
对于这个数量,张任、郑度、黄权与诸葛亮四人开始都觉得太少了一点。
刘循的理由的。
在一支军队中,轻装步兵的数量永远是最大的,而且国家为了养这样的一支庞大军队都会消耗大量的银钱和粮食。
而战争又不是天天都有。
所以,刘循的意思操练轻步兵,就应当是全民皆兵。
当然,刘循所说的全民皆兵,那绝对不是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成为轻装步兵。
他的全民皆兵是在每年农闲的时候,整个大汉从十四岁到四十五岁的男丁,都要接受操练。
在操练时期,每天的饭食由朝廷提供,但是没有军饷。
当这所有的壮丁都经过了一年农闲,乃至于两年农闲,三年农闲的操练过后,一旦再起战端,需要兵员,刘循可以做到,一道圣旨下去,一日一夜调集十到二十万的大军不在话下。
而八千精锐的轻装步兵就可以犹如骨骼一般,放到这二十万大军之中,做他们的中下级将官。
这也就是刘循为什么只保持八千轻装步兵的原因所在。
最重要的是一年的农闲就那么几个月,朝廷以最小的代价,供养了一支极为庞大的军队,一举两得。
就在刘循大规模的购买马匹,操练大军之时,大魏的朝堂之上正在商议着如何处置司马懿。
因为现在邺城坊间纷纷传言,这一次伪汉的刘循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就是司马懿在其中起了作用。
更让曹叡觉得心惊胆战的是,在邺城有些偏僻的巷道之中,竟然还出现了一些无头告示。
说曹丕是杀死了曹操篡位的,要曹叡立刻退位,改立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为君。
朝中纷纷流传,这封无头告示一定是从司马懿那里出来的。
太尉华歆道:“司马懿当初要求坐守宛城,早就存心不良,现在的这些反迹虽然没有标明是司马懿所为,但是他纵敌就是大罪。为今之计,看来只有出兵讨伐他了!”
王朗也随声附和:“司马懿善于用兵,且野心不小,要除掉他必须乘早。”
陈群听了华歆和王朗的话,满心的鄙夷:“两个老东西,一看仲达出事,竟然这样的落井下石,无非就是怕引火烧身,只是太过下作了一些,非君子所为啊。”
大将军曹真不屑的瞥了一眼华歆和王伦,上前道:“陛下,现在情况不明,要防备这是吴汉的细作行的反间计。洛阳之战,司马懿率领四万人马攻不破诸葛亮防守的营寨,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朝廷现在出兵攻打宛城,那不是逼着司马懿造反吗?”
曹叡沉默半晌问道:“大将军,如何是好?”
曹真道:“陛下可到宛城去游玩,司马懿一定回来迎接,倘若有反意,就在车前捉拿,用不着兴师动众。”
其实,曹真还是相信司马懿不会造反。
如果司马懿真的造反,曹叡这一去,非得厮杀起来不可。
陈群也明白曹真的心思,道:“大将军妙计,此乃汉高帝游云梦擒韩信之计也。”
曹叡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就只能依从了曹真。
于是,他留下曹真坐守邺城,自己点起十万御林军,由大司马曹休率领,浩浩荡荡出了邺城,过了黄河,往宛城而去。
曹叡的大军走到半路,前锋来报:司马懿领着三万大军离开了宛城,向曹叡这边过来。
曹叡一听这话,吓得一哆嗦,命令曹休前往迎战。
曹休率领三万御林军,气势汹汹的迎上司马懿,正要布阵厮杀。
忽然看见司马懿从马上下来,就在路边跪下。
曹休蒙了,心中惊疑不定,策马逼近司马懿问道:“仲达,陛下如何对不住你了,你怎么敢造反?”
司马懿只以为曹睿来宛城是视察军务,最多也就是问一问洛阳之战中自己为什么没有能攻破诸葛亮大营的话,没想到竟然是说自己要造反,顿时吓得面如土色。
“大……大司马,这……这从何说起啊?”
曹休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司马懿连连磕头:“请大司马回禀陛下,臣下……臣下冤枉,臣下绝没有造反之心,这一定是汉吴的反间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