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战壕,可不是想象当中那么简单,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晋军这些年来,虽然进步神速,基本适应了热兵器战争的模式,却仍有不小的差距!
一提挖战壕,许多人都以为,挖一道沟就行,其实不然!战壕如何布局,挖成什么形状,都很有讲究,搞不好,非但不能提供掩护,反而成了自己给自己挖掘的坟墓!
战壕梯次防御,不同区域功能等等,我们就不说了,毕竟时间太过仓促,要求太高也很难办到,只说战壕的形制吧,绝非一条笔直的壕沟,而是曲折和起伏的形状,若条件允许,拐角处,最好是九十度直角!
如果战壕是一条笔直的壕沟,那就只能祈祷没有炮弹直接落入战壕里了,否则,爆炸的冲击波会顺着笔直的壕道,迅速向两侧扩散!
因为受到战壕狭窄空间的束缚,这种冲击波的威力巨大,身处其中的士兵们,还不如在平地上挨炸呢,被波及者,比被直接炸死的还要多!
反之,曲曲折折,高低起伏的战壕,便能减低冲击波的扩散,尤其是九十度角的转弯,更能有效遏制冲击波的大范围波及,即便炮弹落入其中,杀伤力亦十分有限!
晋军哪懂得这些?他们挖战壕只是为了藏身,避免被枪炮伤及,所以,战壕都是笔直的形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运气欠佳,恰好有敌人的炮弹落入战壕里,便会造成巨大伤亡!
另外,战壕不同于一般的壕沟,质量上绝不能马虎,有条件时,壕壁需要以木料加固,没条件也得用铁锹把壕壁和壕头的土层拍实,否则,一颗炮弹打来,即便没落进壕沟里,掀起或炸塌的土层,也能把人给埋了!
这就是为什么,刚才在汉军炮火的覆盖下,晋军有大量士兵被震死,甚至被活埋的原因,打热兵器战争,他们还是太业余了,上到统帅,下到士兵,思想意识的落后,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即便晋军的战壕,都是豆腐渣工程,也是聊胜于无,虽然伤亡不小,但大多数将士们,还是活了下来,谁想,就在他们操起步枪和弓弩,准备迎敌时,却发现,几乎打不着人!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因为汉军冲锋,采用了三三制战术?这当然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纷飞的雪片,昏暗的光线,使得视野受制,也是重要原因!
邓艾早就告诫过全军将士,因为后勤补给受制,无论子弹还是弩箭,都要省着点用,没把握的情况下,不许乱放空枪!军令如山,谁敢不听?所以,在肉眼看不清目标的情况下,晋军士卒们犹豫了,居然许久没有人开第一枪!
此时的邓艾,正在中军指挥,手持望远镜看到晋军将士们一个个畏畏缩缩,无所适从,居然一枪不开,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连忙下令:击鼓!
击鼓?都热兵器时代了,还用这么原始的方式吗?显然,说现在的晋军已经步入了热兵器时代,还为时尚早,他们有的人还在使用弓弩大刀等冷兵器呢,顶多只是个过渡期而已!
所以,像击鼓而进,鸣金而退等原始的传令方式,仍屡见不鲜,起码在步话对讲机问世之前,也只能如此!问题是,现在汉军的炮火尚未停歇,隆隆的炮声和爆炸声震耳欲聋,鼓声,晋军能听到吗?
您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所说的炮火数量?五门山炮,百余迫击炮,近卫军可是万人以上的独立师编制,才这么点火力,远不及后世正规军,实际上,他们也差得远呢,就是相当于军阀混战那时,一支北洋军阀部队的武装水平!
所以,虽然汉军炮兵几乎火力全开,炮声和爆炸声的密集度却没那么大,有一定时间的间歇,只要晋军鼓手拼命击鼓,整个晋军阵地的所有将士,还是能听到鼓声的!
随着中军响起隆隆鼓声,全线晋军将士终于明白了,原来统帅命令他们发动进攻,可以开枪!那还管什么目标啊,朝着有人影晃动的地方,打就是了!
于是乎,晋军左右两翼的阵地上,霎时枪声大作,无数子弹和弩箭如雨点一般倾泻而出,顿时给正在冲锋的汉军士兵们,造成了不小的杀伤,许多人倒在冲锋的路上,或痛苦不堪,血流满地,或壮烈牺牲,没了气息!
眼见于此,负责指挥左翼进攻的霍弋,连忙命人打出一颗绿色信号弹,告知全军,采取中路牵制,两翼齐飞的战术,对晋军的右翼阵地,发起进攻!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手下的三千人,其中一千人,在正面与敌军交火,吸引晋军火力和注意力,余下两千人,则从晋军右翼阵地的两侧包抄进攻,以图尽快接敌!
霍弋的做法,事实上就是在全军大的钳形攻势下,针对局部发动的小型钳形攻势!
不过,您可别误会,这小型也不小,可不是像影视剧里那样的班排战斗,一千人,至少是一个加强营,换言之,他是指挥三个营从不同方向发动进攻,霍弋实际上是个团长,相当于李云龙那个角色,不用他直接冲锋陷阵!
发出绿色信号弹,是在进攻前,霍弋早已与三个千夫长有约,执行了既定的备用战术!这个改变,是因为他发现,此前的炮火覆盖没能最大限度削弱晋军的抵抗力,而随机应变!
阵地战,可没那么容易打中敌人,尤其是在这种恶劣天气和昏暗的可视条件下,晋军士兵们看不到目标,汉军士兵也看不到,谁也没比谁强哪去,因而,双方比拼的,就是火力密集度!
因而,晋军在一轮胡乱射击之后,表面看来,汉军的正面冲锋受到了阻滞,却不想,换来的是暴风骤雨一般的还击!
负责在正面交火的那些汉军将士们,趴伏于雪地当中,采用卧姿连续射击,将愤怒的子弹倾泻于对面的晋军阵地,子弹呼啸而至,接连不断,打得晋军壕头一阵尘土飞扬,吓得晋军士卒赶紧伏低身姿,不敢露头了!
另外两支千人队,则趁机迂回包抄,迅速到位,直接向敌军两肋猛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