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第三集团军,平定徐州的过程很容易吗?不!虽然速度和进展很快,却经历了一场血战!徐州牧陈矫,死守下邳,汉军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攻克!
陈矫此人,为何会如此顽固,不识时务?他就甘愿为即将灭亡的晋国陪葬吗?要想说明这个问题,便要谈到另外一个战场了,就是两国海军之战,触发点,是在庙岛群岛!
庙岛群岛,位于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之间,它是一串岛屿链,扼据渤海与黄海之间的战略要冲!我们说过,正因为庙岛群岛的存在,渤海才成为了中国的内海,否则,就像加拿大的哈德孙湾一样,变成国际公海了!
上一次的沓氏海战之后,汉军顺势占领了庙岛群岛,并在此建设海港和海军基地,好像一根钉子一般,插在晋国的大门口,不仅把晋国海军彻底憋在了渤海湾内,更是控制了通往三韩和东瀛的贸易通道,令晋国如鲠在喉!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他们的海军打不过人家,注定遭人欺负!
不过,司马昭可不傻,这一次,汉国发动全面进攻,他怎么可能想不到关羽的海军,亦有可能由海上袭来?
因而,早在司马昭御驾亲征之前,他就给海军大都督王濬下令,对庙岛群岛发起主动进攻,欲图趁汉国海军主力未到前,一举将其拿下,以掌握海上的主动权!
汉国海军主力在哪?是在日本的九州岛!庙岛群岛,不过是座前哨基地,不能驻扎太多舰船和水兵,不然,后勤补给可是个大问题!
司马昭的决策,就是想打个时间差,令晋国海军先下手为强,拿下庙岛群岛,以拱卫青州及冀州沿海,否则,汉军从海上打来,随时可能登陆,从侧后威胁都城平原!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昭敢于率军御驾亲征的原因之一!他相信,有王濬率领晋国海军与之周旋,汉军想要接近青州和冀州近海,也没那么容易,并无后顾之忧!
司马昭这一军事部署,可能是在整场最后决战当中,最英明的决策!晋国海军驻地是在乐安,距离庙岛群岛更近,上百条战船,浩浩荡荡突然袭来,汉国守军和舰队果然没能抵挡太久,最后落荒而逃!
这是怎么回事?就算庙岛基地,只是一处前哨站,也不至于驻扎在这里的汉军如此弱不禁风吧?说到底,还是因为晋国海军,经过多年隐忍,闭关修炼,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司马懿手下的那些技术人员,现在都能造枪造炮了,蒸汽机业已研制成功,虽然比刘纬晚了那么多年,却已经可以为海军战舰提供动力!
有了蒸汽机,战舰的机动力,得到了显着提升,晋国海军早已今非昔比!当然,王濬他们能顺利攻占庙岛群岛,倒不是因为机动力,而是靠强大的舰炮!
还记得吗?当初,司马师统领晋国火枪军时,卑弥呼曾经帮司马懿造过一种后膛炮,取名“霹雳兽”,这种炮威力强大,不亚于刘纬后来制造的轮式山炮,却是个毛病很多的四不像,用于实战,表现实在拉跨,后来,也就没有普及全军!
但是,制造霹雳兽的生产线,也不能就地拆除吧,多浪费啊!于是,司马懿令曹镤等人改造一下这种火炮,继续生产,专门提供给海军作为舰炮!
霹雳兽的主要毛病在于,没有减后坐力装置,曹镤他们倒是很聪明,给这种火炮加装了一套轮式轨道,再发射时,炮身向后缓冲,遇到弹簧挡板反弹,又能重新回到刚才的发射位置上,进入轨道凹陷卡槽,便重新固定住了!
这种构造,显然不适合陆军使用,因为战场上,炮得拉来直接就能用,若是还得先安装缓冲轨道,工序繁琐,等它准备好,什么都耽误了!
但是,这种新式霹雳兽,却很适合海军使用,缓冲轨道,完全可以固定在舰船上,无需挪动,省去了拆卸安装的麻烦!为了能使舰炮调整左右高低的射击角度,曹镤他们还设计了一部特殊的底座,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实现了自由调整射击诸元的可能!
再说炮弹,由于无烟火药的配方泄露,晋国工匠,造出了一种特殊的绿火药,以至于实现了仿造汉阳造步枪的梦想,用它制造海军舰炮的炮弹,爆炸威力,亦大大提升!
自从上一次的沓氏海战惨败以后,司马懿大概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不惜重金,给海军制造了巨量舰炮,以至于,一艘承载百余人的小型战舰,都装备了十几门舰炮,王濬的旗舰,则更为夸张,大小舰炮,足有上百门,两侧船舷,布满射击孔,密密麻麻,上中下层甲板和船舱,全是炮口!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王濬的旗舰以及其他几艘主力战舰,居然全部外罩铁甲,毫不夸张地说,简直如同近代的战列巡洋舰!所以,晋国海军接近庙岛群岛以后,也是二话不说,一顿炮火猛轰,打得整个海面之上,一片乌烟瘴气,你说,小小的前哨基地,能受得了吗?
前哨基地,精髓就在那个“哨”字上,相当于前沿哨站,顶不住晋国海军的猛烈攻势,在所难免,情有可原!问题是,司马昭的这个时间差,果然打得那么准吗?关羽的海军主力呢?他们为什么没有提前出发,抢先抵达?
这个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刚刚获得一场小胜的王濬!本来,攻下庙岛群岛的汉军基地,他还挺高兴,甚至第一时间发电报给司马昭报捷,可是接下来呢,晋国海军在庙岛海域等了好几天,都没见到汉国海军的身影!
这帮家伙,跑哪去了?难道情报有误?汉国海军并没有主动来袭的计划?
就在王濬苦苦等待了七八天以后,一则意外的消息,忽然传来,汉国海军,居然出现在青州东莱郡南边的不其附近,他们的陆战队,已经登陆,正沿着高密、淳于一线,深入内地,北海郡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