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途中,必然是要经过宝象国的,这么浩荡的船队自然引起代洛王的主意,还以为是有外敌要入侵,得知是叶蓁之后,代洛王派出船队前来见叶蓁,听说叶蓁是要回去打战,便让蚩蛮带着五千士兵跟随她,另外还送了叶蓁五船粮草。(..)
数百条船迎风破浪地从大西洋来到内海,有姜大川在前面掌控航路,他们并没有需要很长的时间,大约四个月就来到白龙江的入口。
“我们在进入内海的时候,相信所有人都发现了,只是不确定有没有谁猜到是你。”皇甫宸走出船舱,看着站在船板的叶蓁,他慢慢地走了过去。
“如果到现在还没人主意到我们,那我们可能就成幽灵了。”叶蓁淡淡一笑,数百战船忽然从大西洋出现在内海,不管是墨容湛还是赵雍肯定都已经开始警惕了,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此时这两个国家的沿海边境肯定已经都是水兵布防了。
皇甫宸勾唇一笑,这么庞大阵容的幽灵比人还要让人觉得可怕。
“夭夭,接下来该去哪里?”皇甫宸低声问,他们都已经来到这里了,她难道不想去见墨容湛吗?
叶蓁微微蹙眉,在进入内海的时候,她就已经让人去打听关于这两年来在中原发生的事情,锦国和齐国分别霸占了西凉三分之二的土地,而东庆国也失去了平井和东莱,连青州也一并被靳楼霸占了,但是,也仅仅是这样而已。
“东庆国还想跟锦国联盟,李珩比我想象更加不要脸。”叶蓁冷哼了一声。
皇甫宸轻轻叹息,“我不是问你东庆国的事,是阿湛,他要是知道你回来不跟他说,会生气的。”
叶蓁垂下眼眸,她比谁都想要去找墨容湛,但是他们如今不能去锦国,这十万精兵不能先去锦国,不然到时候她就掌控不住了。
“先去白龙江。”她要从白龙江进去,直达东庆国的边境,然后再打到他们的王都城。
她知道墨容湛至今都没有宣告她薨逝的消息,连谈都不让人谈起,他是在等她和孩子回去,但是……还不是时候,她不想回去之后又只能困在后宫之中受他保护,她知道自己总是忍不住对他妥协,她想要为自己做主一次。
皇甫宸知道她的决定,只是轻轻地点头,并没有再说下去了。
“姑娘,前面就是白龙江的入口了,再过两天应该就能抵达。”后面走来一个中年男子,低声地对叶蓁说道。
这是叶亦清派给叶蓁的人,叫雷应春,姜大川在前面的先锋船开路,他最是清楚该怎么样选择最快的航线图来到白龙江。
“从哪里上岸?”叶蓁低声问道。
“水鬼渡。”雷应春回道,“是东庆国最南边的海域,因为山崖陡峭,连边防都特别少,我们可以从这里上岸,先夺下最近的港口,然后再上岸整军。”
叶蓁说,“让沈将军和蚩蛮将军先过来商议。”
沈洛阳是跟在水一琛的身后来的,叶蓁看到他们一起出现还有些讶异,她已经几天没看到水一琛了,他解释是为了水苗苗才在这里,但是叶蓁却听水苗苗说,他早就在南州准备了十船的粮草,根本不是一时兴起才要跟着她们去锦国的,应该早就准备好的。
她有点不明白水一琛的想法,他准备了这么多粮草给她,却一句话都没说过,她就算要感激他都不知从何说起。
“天妃,大将军是我们以前的主帅,这次……能不能……”沈洛阳给叶蓁行了一礼,转头看了水一琛一眼,深怕自己说的这番话会让水一琛不高兴。
叶蓁看向水一琛,皇甫宸跟她说过,如果让水一琛成为主帅的话,会比沈洛阳更加有威严,不是说沈洛阳带兵不如水一琛,以前水一琛还没去南州的时候,如今的这些士兵本来就是他带出来的,沈洛阳还是他的副将。
水一琛目光沉沉地看了看沈洛阳,那双蓝色的眼睛森寒得让人心生惧意。
叶蓁走到水一琛的面前,抬头直视他的眼睛,“水一琛,你愿意成为我的主帅吗?”
她的主帅?
水一琛低眸看着她妍姿俏丽的脸庞,想起她第一次出现在他视线中的样子。
他从来没见过有哪个女子像她这样站在人群中都能显得那么流光溢彩,灼灼其华,一颦一笑好像会灼伤别的眼。
“末将……听令。”水一琛单膝下跪,眼睛充满侵略地看着叶蓁。
叶蓁勾唇一笑,伸手向沈洛阳。
陈洛阳立刻将手中的主帅令牌交给叶蓁。
“大将军,那我就将十万精兵交给你了。”叶蓁低声说,将令牌交到水一琛的手中。
水一琛抬头看着她,“不负所望。”
叶蓁看向前方,“我们就要到白龙江了,如果从水鬼渡上岸的话,我们不可能所有人一起上去,要先占得一个港口,大将军,你如何看?”
“要先知道最近的港口有多少布防,如果人数不多,我们几百人就能够将港口夺下来。”水一琛说道。
雷应春说,“从水鬼渡的悬崖上去,最近的边坝港口有二十里路,是南边最大的港口了,但是因为水鬼渡的原因,这个港口人烟稀少,已经荒废了些年,布防的士兵应该不多。”
因为李珩肯定料不到有人能够从水鬼渡上岸的。
“那就让蚩蛮带人去将港口抢夺过来,我们先上岸扎营。”水一琛说,“他们宝象国的士兵擅长悬崖作战。”
“天妃,水鬼渡便交给我们。”蚩蛮上前说道。
叶蓁点了点头,“那就从水鬼渡上岸,先夺边坝。”
他们的数百战船出现在白龙江的时候,一直在观望防备的各国边防大将终于看出端倪,这些战船是冲着东庆国去的,而李珩在得知消息想要派兵抵挡的时候,已经是来不及了。
三天之后,蚩蛮带着五百士兵夺下边坝港口,叶蓁下令,所有士兵上岸扎营,修整之后再出兵踏平东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