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殿中龙涎香袅袅升起,凝而不散,满殿生香。

皇帝闭目躺在榻上,杨妃在为皇帝揉捏着头部,动作轻轻柔柔,让皇帝十分舒适。

近来诸事纷杂,让皇帝头痛不已,他的气疾发跟着作。

皇帝身有气疾这是项宫廷顶级机密,尚药局也只有几位老供奉知道,并暗里为皇帝治疗,只是这气疾似乎是李家的家族遗传病,御医们也只能开药调理,难以根除。

而秦琅曾经也为皇帝瞧过这气疾,据他的判断,皇帝的气疾应当是心血管疾病。李渊便有风疾,后来也是因为风疾而走。李渊的情况,秦琅认为是脑血栓导致的中风,这也符合御医们对李渊风疾的诊断的。

李世民也有风疾,但更重的是气疾,风疾气疾都有,长孙皇后则也有气疾。

皇帝的气疾最早发作是在贞观六年,上得疾,累年不愈。

李世民的气疾按老御医们的诊断来讲,其实也还是风疾的一种,属于早期症状,皇帝贞观六年气疾发作后,具体症状就是一热或一剧烈运动就开始呼吸困难。

皇帝在贞观六年以后,每年夏天便要去京西岐州的九成宫避暑,也就是隋朝的仁寿宫,当时有大臣曾经劝谏过,说皇帝扩建九成宫花费巨大,经常游幸九成宫荒废政事等,李世民很诚恳的对大臣说,朕不是那好游玩之人,只是身有气疾,热便顿剧。

秦琅也曾奉旨给李世民寻找治气疾的药物,对李世民的病症也做了些研究,他认为李世民得的还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纵使李渊的风疾,还有后来高宗李治的气疾等,但很明显,这就是家族心脑血管遗传病症。

李世民还有明显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年纪轻轻就有三高,这与李世民的饮食习惯有关,也与他以前常在军旅征伐的一些环境有关,以前的李世民虽不好饮酒,可好肉食奶酪,吃的盐重。

从统兵征伐的元帅,到居于深宫朝堂的皇帝,运动量也少了,饮食仍油腻偏咸,荤腥多。

三高在后世虽然常见,但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严重的健康杀手,御医们对这些病统称为气疾,再严重点就称为风疾了。

李渊是风疾发作走的,最后都瘫痪在床神智不清了,李治后来也经常头晕目炫,甚至眼睛都看不清了,明显就是高血压加上高血糖导致的并发症。

唐顺宗后来就中风了,口不能言,而唐穆宗风眩就床,足不能履地。

基本上,唐朝皇帝都有这种问题,很明显的家族遗传病。

尚药局的老供奉就总结过,说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大抵医药虽同,人性各异,唯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绝。

李世民就是八十种气病中的上气,而后来李治属于头风,都是慢性病,需长期服药。

皇帝气疾需长期服药,只要不做剧烈运动,或者是酷热时期,一般都还能控制的住。

但这病情绪得保持平和稳定,不能急怒躁。

“大家?”

杨妃见皇帝似乎睡着了,轻声唤了一句。

“嗯?”

李世民仍然闭着眼,“淑妃按的着实好,你这一按,朕感觉整个头颅都轻松了许多,先前跟针扎一样。”

“大家莫过于操劳,当心龙体。”

李世民长叹一声。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这次气疾突然发作,差点就要了他的命,当时他在甘露殿中用餐,翻看着许洛仁发回的密奏,看着太子和侯君集在陇右的行事,越看越气,气极攻心,一下子就昏迷晕倒在地。

幸好当时魏王李泰在宫中拜见,他留下来一起用餐,及时的传唤御医,又是针灸又是推拿,再加上用药,皇帝总算很快醒来。

但没有人知道的是,李世民昏迷中醒来后,曾经有很短的时间,除了眼睛能动,全身麻痹,手不能动,口不能言。

当时那种只能转动眼睛的感觉,让经历无数大战,从尸山血海中一路杀过来都无所畏惧的皇帝,心中充满了恐慌。

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至今都难以忘记。

好在经过老奉御的针灸后,他终于能重新控制身体了,在床上休养了几天后,基本上没什么大碍了。

事后,皇帝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他短暂的瘫痪症状,他小心的隐藏着这个秘密,甚至对宰相们说,自己只是一时劳累过度导致昏迷,并没有什么大碍。

可这这些天来,皇帝发现了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他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男人的反应能力,自那天后,他再也石更不了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实,他悄悄的召老奉御询问。

老奉御为皇帝仔细的检查了身体过后,给他开了一些药调理,又替他推拿针灸等,可事后皇帝不管召哪个妃嫔,都没感觉了。

才三十多岁的皇帝,虽然已经有了三十多个儿女,可还算年轻力壮,居然就失去了这宝贵的生育能力,这给皇帝无比沉重的打击。

这些天,李世民内心烦躁,心情极差,动则发火。

每晚皇帝都要临幸宫人,一开始是召妃嫔,四妃九嫔,但仍然一样。后来皇帝召那些年轻美貌的宫人,依然没有反应。

皇帝彻底绝望了。

他开始放弃折腾。

他让老奉御保密,自己也不再召宫中美人临幸。

“福儿今日还说要来拜见大家。”

“朕只是小恙,今已无碍,让赵王好好读书吧。”

赵王李福是杨淑妃的儿子,今年五岁,不过已经被皇帝过继到了废太子建成名下为嗣,当初杀兄夺位,并诛建成五子,后来又追封建成为息灵王,再追封息隐王,最后追加隐太子,并把自己的儿子李福过继给建成继嗣,封赵王。

从宗法上来说,李福已经不是李世民的儿子,而是他兄长的继嗣子,是他的侄子了,因此李福也早早就被搬出宫,独居于赵王府。

“福儿也算有孝心了。”李世民淡淡道。

杨淑妃看着皇帝心情一般,本来想找机会向皇帝求情,让儿子李福明年留京不藩的话也终究还是咽回去了。

不久前,皇帝对一众年幼未封的皇弟和皇子们,全都给予册封,册封亲王之爵,并授给世封。

才五岁的赵王李福虽已有爵位,但这次也得了世封,按皇帝旨意,这些皇弟皇子明年都要出京之国就藩。

方仅六岁就要离京,到数千里外的黔中道蛮荒之地就藩,杨淑妃非常不忍心,可名义上她都不再是李福的母亲了。

因为皇帝把李福过继给李建成后,便把李福的抚养之责交给了建成的妻子郑观音。

郑观音也因此被加封为赵国太妃。

可终究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可能真不管。

杨淑妃是宫中诸杨中阶位最高的,位列四妃之一的淑妃,她也是弘农杨氏女,乃是隋朝出将入相的权臣杨素之孙女,父亲杨玄奖,当年欲响应兄弟杨玄感起兵,事不成反被郡丞所杀,杨氏也就被籍没进宫,充做奴婢,后来李家得天下,杨氏被分到了秦王府。

后来秦王即位,她被晋封为四妃之一的淑妃,与韦贵妃、阴贤妃、燕德妃并为四妃。

反倒是生下李恪、李音两兄弟的杨氏,虽然贵为隋朝皇帝之女,可李世民想册封她为妃,却遭到许多大臣反对,尤其是在遭受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后,这事就此做罢,杨氏也只为九嫔之一婕妤。

至于另一位杨妃,其实是李元吉的齐王妃,李元吉被杀后,被李世民安排入宫,后来还为李世民生下了皇子李明。李世民后来追封李元吉为海陵刺王,再到巢敕王,再追曹刺王,后来又让杨妃所生李明过继到李元吉名下,封为曹王。

杨妃也就一直这么不明不白的在宫里,李世民曾经也想封杨氏为妃,可最终被魏征王珪这些旧太子人坚决反对,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已经够难看了,大家掩饰的也十分辛苦。

你现在把齐王妃接到你宫里,大家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你还非要册封为妃,弄的满天下皆知,不嫌丢人吗?

你不丢人,他们还丢人呢。

所以坚决反对,四妃不可能,就是封个才人都不行。

因此,直到先前李世民给曹王李明也授世封地,才给杨氏正式封为曹国太妃,这也是有些模糊了,你可以说这是以元吉曹王妃的缘故升为太妃,如郑观音加封赵国太妃例。

当然也可以是杨氏为曹王生母故,才封曹国太妃。

曹国太妃杨氏,也是弘农杨氏,乃是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家三姐妹共侍一夫,本是段佳话,不过因为曹国太妃原是齐王妃,所以这事一直被魏征垢病。

魏征甚至公然骂杨氏是贱人,陛下不可辰赢自累。辰赢贱,且为二君嬖,淫也。

有文化的人骂人都十分有水平,魏征骂人不带脏字,李世民都杀掉你杨氏的丈夫和你的儿子了,你却还一心一意的迎奉他,这不是又贱又淫是什么?你怎么就不能学学隐太子妃郑氏呢?

所以最后杨氏在宫中无名无份也不行,魏征不但逼着皇帝把杨氏封为曹国太妃,这是让杨氏又恢复元吉妻子的身份,同时还让皇帝下了一道诏令,曹国太妃死后不得陪葬昭陵,且让杨氏随曹王李明出宫,并等明年曹王就藩时一同前往藩国。

杨淑妃生的李福被过继给了李建成,小杨妃生的李明,又过继给了李元吉,实际上两杨氏都没有了依靠,因此在宫里,只能仰仗阶位最低,但却十分得宠的同族姐妹杨嫔。

毕竟杨嫔生二子,虽然一子也不得皇帝喜欢,还被骂畜生不如,但吴王李恪却有贤名,得皇帝喜欢,经常称赞英果类我。

而李恪表现也极好,在朝中得到了弘农杨氏和兰陵萧氏的支持,联姻二姓,得全力支持。

杨淑妃自己的儿子都被过继出去了,又没有其它儿子,将来指望不了别人,更指望不上长孙皇后生的太子承乾,只能寄希望于姐妹杨嫔生的吴王了。

“臣妾昨日去看望妹妹,听说吴王这次在云南平定东爨叛乱中,表现很是出色呢,年纪轻轻,便已经能够亲自披甲上阵,不但鼓舞士气,还亲自斩杀了数个叛军,率军取得一场大捷,十分了得,还从东爨叛军手里亲自夺回了南宁州石头城。”

听杨淑说起吴王李恪,李世民脸上也有了一点笑意。

“朕先前还担忧他,刚去藩国就遇叛乱,本来还下旨说让他先到戎州避避,倒料不到这小子不愧是朕的种,也还有几分胆气,竟然敢南下平乱,打的还不错。”

杨淑妃立即趁热打铁,顺着皇帝的话夸赞起李恪来。

“圣人当年十六岁便领兵,统兵征战,所向无敌,吴王这次表现也确实很好呢。听说连卫公都对吴王大为赞赏,认为吴王虽贵为皇子,却能身先士卒,勇于平乱,十分可嘉!”

李世民嘴角上扬。

“朕当初让李恪去南中,就任这南宁州都督,看来确实没选错,这小子有担当有勇气。”

杨氏又道,“都说虎父无犬子,圣人英明,皇子们自然也就了得,吴王在南中英勇平乱,太子不也亲自陇右击贼吗?臣妾听闻,太子殿下更是了得,已经能直接统领河西陇右剑南安西等数道几十州之十数万兵马呢,威风凛凛大有当年圣人东征西讨打天下的雄姿呢!”

这话却让皇帝脸色一下子难看了起来。

吴王李恪在南中虽然只是杀了几个叛军,夺回了一座小城,但确实还表现不错,可李承乾在陇右,那就是胡作非为了,不说他从长安偷跑去陇右,就说如今他一个宣慰使,却擅夺了侯君集这大总管的统兵之权,就已经非常过份且严重了。

皇帝先前昏倒,也正是看了这些奏报,如今杨妃旧事重提,说是太子英明,可李世民听的却心头直犯堵,甚至呼吸都开始困难起来了。

“不要提那些孽畜!”

皇帝怒骂。

“真当朕不敢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朕贤德的皇子可不少!李泰李恪都比他强许多!把朕逼急了,朕便·····”

李世民突然感觉到杨妃为她捏头的手力变重了一些。

他闭上嘴,没再往下说了。

“圣人?”

“哦,没什么,朕刚才什么也没说,你什么也没听到,明白吗?”皇帝突然睁开眼睛,带着十分严厉的眼神瞪着杨妃说道。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沧桑百年第一部织明尘途雕弓落流氓县令:抢个女帝回家过年一觉醒来变赘婿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军旅生活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最后一个道士Ⅱ战国野心家迪迦之重生怪兽春秋鲁国风云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兵锋王座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秦昊是什么小说夜君太子镇西王:天下霸业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大唐扫把星牧纨修仙者降临,我开启了仙秦重工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千金令,魔王的小俏妻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他能气死周瑜,你管这叫莽夫?游行在古代我是大明瓦罐鸡从唐开始的克苏鲁三国突将扼元汉末少帝钢刀连皇权王座神医傻妃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谍云重重大唐闲散王爷枪械主宰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皇明朱慈炲满朝奸佞,你让我做千古贤相道光一统寰宇快穿之教主难追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