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进犯紫荆关,也先进犯紫荆关!”
初五这日,薛瑞刚到档房,还没等茶泡好,就听监中传来呼喊声。
也先这个名字,京城可谓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甚至能止小儿夜啼。
听闻也先果真进犯紫荆关,监中官生顿时炸了锅,紫荆关乃是京城咽喉之一,要是被也先攻破,京城危矣!
薛瑞随天文生们去看邸报,等了半天,才看到具体内容。
这军报是紫荆关守备孙祥所奏,离也先进犯紫荆关已经过了一天。
军报中写着,当时也先架着朱祁镇前来扣关。
孙祥自不会开门,索性将计就计,派都指挥刘深出城,以拜见朱祁镇的名义去查探瓦剌虚实。
这次随也先扣关的人,就有被瓦剌俘虏的大明通事指挥岳谦。
这个岳谦不像明奸喜宁背叛的那么彻底,心中还有一些良知,他知道紫荆关失守,京师就会陷于险地,父母妻儿也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在领刘深前去拜见朱祁镇的路上,岳谦悄悄透露了也先部众的大致情况。
这次随也先扣关的军队约三万余认,其中两万曾参加过土木堡之战,是瓦剌骑兵中的精锐,战力极强。
或许是明白也先根本不想放自己回京,或许是担忧宫中母后和妻儿,朱祁镇在接见刘深时,还叮嘱他千万不要给瓦剌人开门。
可惜的是,刘深根本没把他的废话当回事,
返回关内,他立马将岳谦说的情报告知孙祥。
孙祥意识到此战危急,忙派八百里加急将这一军情上报朝廷。
“薛老弟,在想什么?”
薛瑞暗想,紫荆关守军比历史上多了三千余人,能否将也先打退,耳畔突然传来一道声音,将他吓了薛瑞一跳。
转头一看,说话的是秋官房的天文生史祥,在他旁边的付聪、石南等人也是一脸好奇。
薛瑞摇头道:“没什么,就是担心战事而已。”
史祥闻言,凑上前小声问道:“老弟,你给哥哥交个底,这次也先进犯,紫荆关究竟守不守得住?”
“这我哪知道。”
薛瑞翻了个白眼,这家伙每次都来找他打听消息,完全把他当成了风向标。
“你就别瞒我们了,前几次你可料准了,这次就没有看出一点苗头?”史祥一脸不信。
“前几次是我瞎猫碰上死耗子,现在情况这么危急,我也不敢乱说啊!”薛瑞没好气道。
“听档房的人说,你最近不是经常去兵部吗,就没打听到一些内幕消息?”史祥锲而不舍的追问。
“我就是去送个候簿,能打听到什么内幕!”
这事薛瑞可不敢承认,要是传出去,就是泄露军机,搞不好要担责的。
史祥等人又追问几句,薛瑞只说不知,摆摆手回了档房。
等他走远,付聪疑惑道:“史兄,你觉得薛瑞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依我看,这次是真的凶多吉少了,连薛瑞都料不准了,这还不能说明情况?”史祥面露忧色。 “紫荆关要是守不住,京师门户大开,瓦剌必然会攻城,要是被攻破,那……” 付聪打了个冷颤,显然是想到京城被攻破后惨烈的景象。 “只盼朝廷能保住京城吧!” 石南叹了口气,和众人回了秋官房。 很快,有关紫荆关极有可能会失守的消息就在私底下传开了…… 得知也先进犯紫荆关,朝廷内部发生了一场争执。 有官员认为,也先来势汹汹,紫荆关极有可能守不住,朝廷须再派些兵马去支援。 总兵官石亨不同意,说他已命京营编练的三千新军前去增援,无需抽调更多兵马。 而部分官员则认为,就算再加三千人,紫荆关也才一万五守军,不足也先部一半,朝廷最少再派三万人,才能守住紫荆关。 这个提议石亨坚决反对,先前得知有五万瓦剌大军扣关,他已经调派一万人紧急增援。 现在京城可用之兵只有二十万,万一居庸关失守,瓦剌大军半日可抵达京城,要和瓦剌在京师决战,少了这三万人,局势恐怕会很危险。 而紫荆关离京师远些,也先部人数也更少,危险程度要比居庸关小些,所以目前一万五千兵力,要守住简单不少。 在增派兵力问题上,石亨和一些官员发生了激烈争执。 这场争执持续了两天,朱祁玉终于忍无可忍。 在和于谦商议后,朱祁玉最终拍板,命都督佥事孙镗领兵一万六千,配五千军马,火速赶往紫荆关支援。 不得不说,朱祁玉做皇帝后,越来越有胆魄,在群臣僵持不下时,终于承担起自己作为皇帝的职责,免得大臣们在这些事上空耗时间。 除了派兵支援紫荆关,朱祁玉还下达一系列命令,派佥都御史段信和都指挥佥事姚麟赶往真定、保定两府,火速迁移当地的百姓入城,以免被贼虏劫掠。 …… 在瓦剌大军到来之际,京城除了房屋田土等不动产在大幅度跌价外,其他物价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尤其是关系人命的粮食物资上,价格更是一路攀升,最高价比半月前起码涨了八成,甚至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近些天,朝廷已经下令拆除九门附近的民居建筑,以免瓦剌人利用这些房屋的木料打造攻城器具。 为了囤驻守城军队,许多胡同街巷也被夷为平地,就连薛瑞一家住过的石头巷子也没能幸免于难。 这种情况下,拆迁自然没有什么补偿,房屋被毁的百姓不得不拖家带口,搬入京城避难,他们或是租赁房屋,或是投亲访友,更多的则是露宿街头,连栖身之所都没有。 短短十多日时间,京城就聚集了大量难民,而由此引发的粮食恐慌,也让薛瑞颇为担心。 要是粮价继续上涨,恐怕会饿死不少百姓。 可惜的是,薛瑞也只能让外公家粮铺不恶意涨价,至于其他的粮商,他无能为力。 初七,薛瑞在钦天监还没下值,就被大舅柳仁叫了出去。 门外,柳仁正焦急的来回踱步。 薛瑞见状,忙上前问道:“大舅,可是家里有什么急事?” 见到外甥,柳仁明显松了口气,拉着他走到偏僻处,焦急道:“咱家铺子被人砸了!” “被谁砸的,究竟怎么回事?” 薛瑞大惊,忙问道。 柳仁苦笑道:“我也不知道,昨日会首让人来传了口信,说是让入了行会的各家铺子统一价格,我没有理会,照前几日价格继续销售。 不成想,今天一早,咱家粮铺刚开张,就有几个青皮无赖上门,说咱们挡了别人财路,对方不由分说就开始打砸铺子,店中掌柜和伙计上前制止,也被他们打伤了。” 柳仁说的行会,是指京中粮商组建的会社,负责协调粮食方面的事务,会首就是行会的话事人。 “挡了别人财路?” 薛瑞听到这句话,立马反应过来,肯定是外公家粮铺卖的粮食价格太低,引起行会里的人不满,所以才找了一群混混来捣乱。 先前定价时,薛瑞以为外公家这三千石粮食不算多,就打算以上涨五成的价格尽快出手,没想到同行的消息还真灵通,没过多久就发现外公家没遵守行会定的价格,是以才用这种方式来警告。 “舅舅,先前囤的粮食最近卖的怎么样,还剩下多少?”薛瑞问道。 “还剩两千五百石,前些天价格上涨,百姓还在观望中,以为价格会如先前一样跌下来,所以一天下来也只能卖十石左右,或许是家中存粮不多,或许是价格涨得太厉害,这两天生意好了不少,估摸着一天能卖上百石,可惜还没卖多少,就发生了这档子事,唉。” 按照每天卖一百石算,外公家的粮食大约二十天才能卖完。 根据薛瑞的猜测,粮商行会几个牵头的大粮商可不止想让粮食涨七成,而且涨价就在最近一段时间。 外公家想要继续低价出售粮食,恐怕这些粮商不会坐视不理,搞不好还继续派人来捣乱。 柳仁犹豫片刻,问道:“要不,咱们再涨两成吧,反正别的粮商都涨了,咱们最后涨,也算仁至义尽了。” 薛瑞叹道:“舅舅可曾看到露宿街边的百姓何等凄惨?这京城中达官贵人、世家大族,都不缺粮,粮行的粮食多是被这些穷苦百姓买去,休说涨上七成,就是涨上一分一毫,恐怕都会有百姓因此被饿死,舅舅于心何忍啊! “那咱们能怎么办,若是不涨价,天天有地痞混混来骚扰,这粮铺还怎么开下去……” 柳仁也是实在没办法了,这种下三滥招数对粮铺影响确实很大,若没有什么好办法,恐怕也只能妥协了。 薛瑞想了想,对他道:“这事我来想办法,现在暂时先关张吧,等我的消息。” “那就只能靠你了。” 对薛瑞的能耐,柳仁也是知道的,连兵部尚书于谦都对他另眼相看,解决这件事应该没问题。 下值后,薛瑞没有跟薛元皓回府,而是去了大时雍坊。 自英国公府为张辅举行了葬礼,薛瑞为了避嫌,一直没有登门过,今天却不得不去。 “薛大哥,你可是好久没来了,今日怎么得空过来?” 在后门等了片刻,张懋兴冲冲跑来,亲自引他入府。 薛瑞苦笑道:“最近家中琐事缠身,再加上国公府也没什么大事,我也不好登门,今日来是有事请太夫人帮忙。” 张懋忙道:“想必是很要紧的事,快随我去见母亲吧。” 自解决了张忠这个麻烦,吴氏算是彻底掌控了英国公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女主人。 见到薛瑞,吴氏极为热情,又是命人上茶水,又是让人端水果点心,俨然将他当成了自家子侄。 等闲聊了几句,吴氏才问:“听懋儿说,你今天来是有事?” 薛瑞放下茶杯,点头道:“今日我来,是想跟太夫人借上几个人。” 张辅出殡当日,朝廷派礼官至祭,并宣读了皇帝给他的谥号,吴氏也被封为英国太夫人。 是以,薛瑞现在才换了称呼。 吴氏闻言,不由心中一惊,上次薛瑞借人去诏狱救父亲,可是闹出了不小动静,她那段时间一直提心吊胆,生怕会牵累到英国公府。 这次薛瑞又来借人,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何事。 “瑞哥儿,最近朝廷在整顿京中乱象,各公侯伯府都安生了许多,你要是想做什么事,可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莫被人抓住把柄。”吴氏好意提醒道。 薛瑞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忙解释道:“夫人不必多虑,我只是想借几个军中好手保护自家粮铺,倒不是想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保护粮铺?” 吴氏微微愣神,而后问道:“究竟怎么回事,你且说来听听。” 薛瑞没有隐瞒,一五一十将粮铺被砸的事说了一遍。 吴氏听了松了口气,笑道:“这倒不是什么大事,我马上让李青云挑几个身手好的护卫随你回去,他们都是随老爷上过战场的,对付几个无赖肯定没问题。” “那就谢过太夫人了。” 薛瑞办妥了此事,就告辞离开了英国公府。 等他离去,吴氏对身边丫鬟道:“你去告诉吴新丁,让他去跟咱家的几个粮行掌柜打声招呼,让他们照着柳家粮铺卖,绝对不能擅自做主更改价格,粮铺要是有什么事,也必须要来请示我!” “是,夫人。” 丫鬟忙领命去了。 等丫鬟离去,张懋好奇道:“娘,您为何要让咱家粮行学薛大哥家的,他们家的粮铺还不如咱家最小的规模大呢。” 英国公府经营多年,名下田产最少上千亩,每年产出的粮食不知凡几,吃不完的自然要卖掉,所以府中也开设了几个粮行。 这次京中粮食涨价,新上任的管家吴新丁也来汇报过,说是打算跟行会定下的价格一起涨价,能多赚不少银子。 最近几天,吴氏正跟赵府母女大肆囤积房屋田产,手头现银紧缺。 听说粮食价格大涨,吴氏自然十分高兴,让吴新丁抓紧时间出售粮食,凑集资金。 今日薛瑞登门,说起奸商哄抬粮价的事,吴氏略有些尴尬,她先前听说粮食涨价,还为此高兴的很,从没想过饿死人的事。 为此,她还委婉的劝说,就算他外公家粮食平价出售,对于京中百万人口来说,恐怕也是杯水车薪,还不如趁着现在价高,赚些银子才是正经,至于百姓吃饭的事,自有朝廷想办法,无需他操心。 哪知,薛瑞表示宁愿得罪同行,也要按先前的价格售卖。 而且态度十分坚决,让吴氏不得不熄了劝说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