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这是所有人都懂得的道理,建文皇帝朱允炆其实也非常清楚,如今帝国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危险。
可是方中愈所说的又没错,那就是帝国的发展建立在如今朝廷能够更好的集聚力量去外面争夺那些可能存在的资源。
按照之前朝廷的一贯说法,大明帝国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所以要固守现有的领土,还要不断的扩张新的领土。
建文皇帝朱允炆认可这个理论,但是如今方中愈所说的确实让他有一些始料不及,至少在他想来如今大明朝廷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持强大的扩张。
只能小规模的进出,甚至是按他所想,如今只能偷偷的去做一些事情,甚至是暗地里用文化去清洗更多的人。
“那你想怎么做?”
建文皇帝朱允炆知道方中愈会有一连串的想法,毕竟他已经离开京师太久太久了,如今肯定会有新的想法,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陛下之前朝廷已经梳理了大明律和进行一番修改,如今朝廷更多的是要把这一番规则更加强大起来,也就是说只要陛下能够牢牢的掌握武力,其他的事情都好说,至于文化方面的事情让他们去争,让他们去抢,文臣无非就是想说明自己是天下文化的正统,这并不影响什么,掌握他们脑袋的自然是他们自己人,只要陛下你始终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大明帝国职能化才能成为更加强大的大明帝国,弱宋那样的存在,不能出现在大明帝国身上。”
天下文臣是一家,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可背地里他们到底有怎样的争斗,谁又说的清楚了,方中愈指导要想攻破一个团结的集体,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内部着手。
听到方中愈这样说话,甚至是提到了前宋王朝。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一阵叹息,那个时代也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时代呀,臣子张扬百姓欢乐,甚至是富裕程度远超如今的大明,可是最后却落得那样的下场。
他们有错吗?他们有。
纵然他们有千般万般的理由,甚至是以祖宗传下来的礼法约束人,甚至是用他们自认为的那一套规则限制着天下人。
可是最后他们依然亡国了,甚至是把汉族的气血都丢掉了。
他们有功吗?有。
至少他们结束了那一段的乱世,让更多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建文皇帝朱允炆不想让大明帝国向前送一样出现那样的波折,虽然他不相信,可他知道文臣如果完全压制武将,对整个帝国的发展是不利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之前支持大明帝国在军事上开展一些改革,甚至是主动担任皇明军事学院的院长,去教导天下的学生。
更是在后来支持北方大营开始做整编。
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他必须要听从方中愈的努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之前可能很多文臣并没有搞清楚,皇帝也许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所以才会去学院里当老师,过一把瘾,可如今他们算是明白了,有些话皇帝不说并不代表她不愿意做。
“朕知道你的想法,可朕还是希望你能够明白大明律,毕竟只是律法,如今朝堂的官员有那么多,你不可能完全抛弃他们,不让他们去做是吧,所以说朝廷的运转肯定是需要这些人的,也就是说大明律的最后解释依然会着眼于人,那么这个人的观点就可能影响大明律所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如今你的想法并不现实。”
对于见皇帝朱允炆的担忧,方中愈是心里非常清楚的,不过他如今也想通了,现在建文皇帝朱允炆这个时候能有这样的见识,说明大明帝国还有救,至少在这一段时间
,大明帝国还有更大的发展。
就算是在21世纪,中华家也没有做到完完全全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所以方中愈并不失望,如今就能够完完全全操作下去,可他有比后世更加自由的权利,那就是人命在这个时候是可以处置的,虽然他们一直在强调保证老百姓的生命,可在这个时代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的。
“陛下,臣非常的清楚您的担忧,但仍还是希望,就算现在咱们做不了您的后世子孙,依然会把这件事情持续下去,所以人最好的想法就是朝廷能够把这些规则制定下来后,人只能够不断的完善,却不能推翻,所以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够延续下去,不仅仅依靠一代人的努力,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努力,这个时候陛下您的想法就至关重要了,甚至是您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后世子孙,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东西并不是不好,只不过时代在改变,所以陛下您做出了选择,朝中的大臣也因为他们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做出了选择,才有了如今的改变,但他们是不是真的愿意呢?这一点谁都没有办法把握,毕竟人心是最难测的,可有一点成比任何人都知道,那就是从他们手里掏出来的东西比给他们东西要困难的多得多,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只能保证在自己牢牢抓住一些东西的时候,还能有更多的东西分给其他人。”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远方,看着身边的景色,心里突然有一些烦闷,也许方中愈说的是对的,可是到了他这种地步的人又怎么会那么容易被这些事情干扰了。
“这些人包括百姓吗?”
这个问题其实困扰建文皇帝朱允炆已经很久很久了,之前他就知晓方中愈的想法,一直跟其他人不同,甚至隐约有着自己的想法,那个时候他甚至怀疑方中愈是不是有一些事情瞒着他,虽然他一如既往的选择了相信方中愈,可有些事情别人一挑拨自然会想得更多,如今看来倒是他确确实实是错过了方中愈。
有些事情还是要说的,早说比晚说好方中愈略微思索一番便扭过身来,面对着建文皇帝朱允炆,向他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陛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们无非是想过好日子,吃得好穿得暖,朝廷现在如今已经在这一路上走得很远很远了,虽然想要让所有的人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还有困难,可只要朝廷愿意做朝中的官员,认识到这个问题,那么咱们总有一天会达成这个目标,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的目标,如果朝廷和陛下能够让百姓过更好的日子,他们都能够不用像现在这么辛劳,才能吃得饱穿得暖,那么他们就会感激陛下,就会感激朝廷,到那个时候如果真的有外敌前来的话,陛下认为有人要从他们手里夺去,他们所得到的,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将心比心,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会明白,就好比之前皇位是太祖高皇帝传给他的,是他的皇爷爷传给他的儿子,也就是他的父亲,兴宗康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这个皇位会是他的。
可是后来英王朱棣想要起兵造反,夺走这样东西,那么他自然是要反抗的,百姓们也是一样,朝廷努力给了他们更好的东西,如果有其他人要来抢,自然是不会放下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只有反抗了,只有反抗才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东西。
“百姓们会反抗,至少要保住自己手里的东西。”
“是的,陛下,只要朝廷和您不做那个抢夺他们东西的人,那么他们自然会维护陛下和大明帝国,如果是外贼前来抢,她们自然会跟着帝国一起反抗,这才是臣要做的,毕竟将他们牢牢的抱在大明帝国的战车上,才是能够长久维持大明帝国长久存在的主要因素。”
汉人是最团结的,汉文化又是最复杂的。
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放纵,也始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想要告诉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是有一些渠道是打不断的,既然打不到那就得好好利用,所以他必须要保证皇帝首先在这件事情上要想得通。
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改革最终失败,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从上位者说通一场,从上而下的改革总好比一场从下而上的改革,毕竟死人这件事情基本上都是下层的老百姓所做的事。
他们也不想那样,也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去从官军手里抢东西,可真到了那一步谁又说得清谁是贼谁是官呢?
“看来之前实行的那些政策还得加大力度,毕竟照你这么说,朕不但不能好好的享受,还得变着法儿养着他们。”
建文皇帝朱允炆算是想开了,毕竟方中愈所说的这一番话非常的有道理,其实他陷入了方中愈所说的一个小小的话术陷阱,那就是它首先是要为大明帝国考虑的,方中愈认为百姓们不会成为推翻大明帝国的推手,反而是他们自己,如果他们做得不好的话,就算是百姓们真的成了那个推手,也不能责怪百姓,这才是让建文皇帝朱允炆感到轻松的。
王爷们可能造反可能不会造反,百姓们同样也是的,可如果一个王爷能够造反,别人都说他不会造反,但偏偏他有造反的能力的时候,那么这个人才是值得忌惮的。
百姓们也是一样,如果大家都认为老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不会造反的,可真要他们造反的时候那就晚了。
“可以这么说。不过陛下您也看到了,只要朝廷变得更好,百姓的手中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他们自然会想着法儿去创造,去改变,才能带来更多的变革,如今的京师已经看了,跟几年前大不一样,不仅仅是百姓的精气神儿,更是他们手中所掌握的那些东西和对未来的憧憬向往。这一点是臣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你说的对阵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不过这也是你和大家的功劳,如今朝廷能有这样的变化,你手下的那一拨人起了不少的作用,既然如此,朕给他们一一奉上锦衣卫这边也该赏的赏,你呢,朕在想想给你一个什么封赏。”
“臣先谢过陛下了。”
上次不上次的都无所谓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非常清楚,方中愈其实并不在乎这些,如今民生他有了权利他有了,虽然没有位极人臣,可有些事情他说的比其他人还更加得算数,所以对于这一切大家也乐见其成。
看不惯方中愈的人,你就算再去讨好他也不会换来一个笑脸,愿意跟方中愈亲近的人,就算你不去找他,他也会想着反而贴上来,这就是如今大明所存在的现状,可这也恰恰说明大家是认可方中愈的,至少方中愈所带来的改变,让他们带来了实际性的好处,方中愈跟他们更多的只是同僚关系,甚至是说他把他们只当做一个工作上的同事而不是朋友。
跟在他身边的人都是当初一起出生入死过的自然是不一样的,他也把他们当做兄弟,所以经常还有人娶媳妇他也去看看,虽然不会露面,毕竟锦衣卫的名声变得比以前好了,也是强权机构,却让大家过平凡的日子,也还不错。
“接着说吧,刚刚才说了一件呢,朕知道你其他的想法肯定比这个更加的大,而且你已经想好了怎样来说服朕,所以就别弄这了,有话赶快说吧,趁今天朕心情好,要是过了今天,恐怕朕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如今是越来越好说话了。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很多事情只能看到表面,背后更加严肃的问题还不在考虑之中。
“既然如此,那臣就说了,晨接下来所说的话可能让陛下难以接受,不过还是希望陛下能够慎重的做决定。”
“嗯,说吧,朕听着呢。难听的话真听过不少触犯龙颜的话,这也知道不少,所以你不用担心,也不用想太多,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