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也是心头一震,张道玄在江湖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显然朝廷那位新帝还没那个威望,让天师府的坐宫天师自刎在天师府前。
“武王,师兄已死,天师府要挂白幡,不接待外客,还请下山!”张道清咬着牙一字一句说道。
“王爷,既然首恶已自裁,巨虎城有急报,还请王爷速速回去!”徐茂公适时的站出来拱手说道。
“小子,天师府被你欺到这个份上,应该也够了回去吧!”杨烈开了口,张道玄的死在他看来毫无波动。
“既然叔祖说话了,本王自当遵从,但有句话本王不吐不快,想要本王的命可以,本王随时恭候,但也要问问你的家族大门,能不能挡得住本王的铁骑!”
杨凌将真气灌入声音中,在整个龙虎山回荡,这话不仅仅是说给天师府听的,更是说给暗中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的人听的。
“武王一战惊天,巨虎城已成龙腾之势,这天下越来越迷离了!”有人在暗中低语。
“速速回禀义父,武王有问鼎天下之势!”魏武轩也在暗暗自语。
“好一个天下无双的武王,大烈男儿生当如此!”
杨凌调转马头,带着宇文成都等人缓缓出了天师府,铁浮图就守在门外,在看到杨凌出来后,让出一条道来。
一身银甲胯下一匹千里追风,寻常的战马也受不住拿着四百斤方天画戟的杨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在刚刚从云中冒出头来阳光照耀下,身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如同天上神将临凡。
江湖中人不敢阻挡,纷纷退到了山下,此战过后,巨虎城便成了大烈江湖上散修的一个去处,跟着这样的人,不说建功立业名垂千古,起码能活得舒坦。
杨烈也没多待,他来这里的目的,是怕龙虎山的那八个天人动手抹杀杨凌,杨凌对龙虎山表现出来的仇恨太强烈了。
高隐紧随其后,高玥蓉搀扶着他若有所思,眉头时而微皱时而舒展,高隐见状暗暗的摇了摇头,少女心海底针。
“玥蓉,给你爹爹传信,让他带着你哥哥来一趟龙虎山!”高隐拍了拍高玥蓉的手说道。
“你决定了?”杨烈突然停住脚步笑着问道。
“江南道的局势并不乐观,如今的大烈朝廷只能破而后立!”高隐说到此处的时候,像是在心中暗暗下了极大的决心。
“其实啊,要老夫说啊,就是人心,人心不足蛇吞象,杨泰那小子想法是好的,就是啊手段太激烈了些,这些关中的世家仗着有开国之功,越来越放肆了!”杨烈不问朝政,但对朝堂上的事还是了如指掌的。
“哼,我高隐也是关中世家出来的,你们杨家当年也是关中的世家之一!”高隐冷哼道。
杨烈说的情况他很清楚,尽管他一再的要求族中之人,但林子大了鸟一多,总会出现那么几个不是好鸟的。
“老夫在那小子身上看到了一股锐气,破天的锐气,在杨泰杨雄身上都不曾见过,只在太祖曾看到过一瞥!”杨烈说道。
武道境界到了杨烈这个地步,自然通晓一些寻常人不会的望气之术。
“你就不怕他真给天捅破了?天师府被欺到了这个份上,你就不怕天师府的人暗中动手?”高隐反问道。
“动手?你太小瞧那小子了,光是他身边那两个,一个打两个不在话下,还有留下来的那个,就是老夫也未必能胜过他!”杨烈笑着说道。
高玥蓉一直都在听两人的谈话,扶住高隐的手忍不住的多颤抖了几下,呼吸也跟着重了一些,身边的两人都是人精。
上次从翰州回来后,高隐虽然跟着杨凌的意思悔去了毁约,但这其中的端倪,高隐也都告诉给了高玥蓉听,高玥蓉从小聪慧,自然也能理解高隐的意思。
“老夫听说那小子立的是个侧妃,还是留了余地的,要不老夫拍个板,让他娶了你?”杨烈的调笑道。
高玥蓉俏脸通红,“杨爷爷,我才不要嫁给他呢!”
按照辈分,高玥蓉要喊杨烈太爷爷,但杨烈不同意,说给他叫老了,只让她叫爷爷。
高玥蓉说完红着脸跑开了,只留下了两人在这里相识一笑,逗逗高玥蓉,也是他们平日里的乐子,尤其是杨烈, 一颗顽童心态。
“轰!”
突然龙虎山后山的住处传来一声巨响,杨烈脸色顿时一变,“这小子,又开始拆家了。”
李元霸留在龙虎山,刚刚杨烈不让他去见杨凌,这小子肯定是生气了,一想到自己那个脆弱的小院,杨烈急忙御空而去。
“哈哈,终于也有个能让你头疼的人了!”高隐冲着天空哈哈笑道。
杨凌带人踏上了回巨虎城的归程,而他在龙虎山天师府的所作所为,已经在整个大烈传开,不论是江湖还是朝堂,都引起了滔天巨浪。
洛都上书房中。
女帝杨韶华闭目养神,陈致远与上官博恭恭敬敬的站着,片刻过后,杨韶华揉了揉额头,缓缓睁开眼来。
“陛下!张道玄自裁,小真人齐新元被败,张道齐身死,朝廷派去的炼气士无一生还,这是刚刚传回来的消息。”陈致远说道。
“这不可能,龙虎山天师府天人不止齐新元一人,更有麒麟剑阵守护,逼得当代坐宫天师自裁,这难以想象。”上官博质疑道。
“朝廷皇城司传回来的消息,应该不会有假,武王麾下有两员神将,裴元庆更是在与齐新元大战中突破到了天人,正是他破了当代四大天师的麒麟剑阵!”陈致远继续说道。
朝廷向来与江湖是泾渭分明的,只是有人溃散国运注入江湖的说法越来越多,皇城司那边的江湖司也开始在江湖上安插人手。
杨韶华心中恼怒,杨凌如同梦魇一般除之不尽,原本她希望杨凌死在龙虎山天师府,暗中还让人故意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
“陛下,臣觉得应该给武王府定罪!”上官博在武王府的处理上,与杨韶华的态度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