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到弦上,已无退路!
上船的游击队本来就没考虑过退路!
马元良根本没有想要全身而退!他见点不燃炸药包火线,为了保证一击成功,手抱炸药,拉开随身携带的手榴弹引信,纵身跳进了机务船舱。手榴弹炸开了炸药包,随着一连串巨响,与正在内舱躲雨的十几个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他队员也是如此,见样学样,舍生取义,以命为代价,只为了成功炸船!
马元良等人引爆的炸药,顿时引起了连锁反应,船舱弹药房也随之发生爆炸,运输船彻底被炸毁了。然而,因运输船乃铁船,只是船或前或后的内舱被炸出了一个大窟窿,轮机船的船内发动机被炸坏,却并没有沉没,军粮完好无损,胜利的天平,因而开始向游击队倾斜。
得道者、天助之。
桥本一郎一接到运输船被炸的消息,立即冒雨赶到了现场,见着残破的运输船和鬼子兵的尸体,当即暴跳如雷,下令彻查事故详情,是谁所为?同时封锁现场,搜捕策划炸毁运输船的嫌疑人。
马元良他们已被炸得面目全非,桥本一郎的彻查和搜捕,自然一无所获。
这时,在桥本一郎面前,反倒只有汤泉敢说话,冯云炳在一旁帮衬。
汤泉验明马元良等人残缺不全的尸首,把炸船时间定性为“中国人的报复”事件,当即提出了他的意见,赶紧修复船只,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军粮运输任务。
留亭镇是一个主营农业的小镇,哪有工业设备来维修铁船?也正是汤泉对运输船爆炸案的分析与定性,桥本一郎的思路被带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是孔溪云策划夺粮计划的前奏。因此,不出孔溪云和龙家瑛他们所料,桥本一郎放弃了维修运输船的意见,征用周重的民用船队,来完成运送军粮任务。
汤泉无意识的“合理化意见”,歪打正着,成为了桥本一郎钻进孔溪云计划的推手。
当然了,桥本一郎最终作出这样的决定,无非就是“时间”问题。军粮装船,因粮仓被炸和码头被烧,因而耽搁了时间;征用民用船后,还需要把军粮翻船,这也需要时间。日本军人的时间观念极强,桥本一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军粮输送到前线,那是作为军人的职责!他是负责征集粮草的最高指挥官,无需向司令部请示,可以直接做决定。
汤泉还有“建设性意见”,提醒桥本一郎,周重就有运输船队可以征用,再一次阴差阳错地帮了游击队的大忙。
周重的运输船队,被桥本一郎征用后,最后一步便是征用船工了。因为,随日本运输船来的官兵和船工,已经大部分阵亡,桥本一郎不得已,只有征用当地劳工一条路可走。当然了,桥本一郎并非庸才,他严格审查征用劳工船夫的身份。然而,审查中国民工的身份履历,还得依靠中国人,而且还得是当地人,原因不用细说,自然是因为,只有中国人才了解中国人的底细。因此,审查征用民工船夫的事,最终落到了汤泉和冯云炳,以及几个日本副官的身上。
冯云炳曾经得到过汤泉善意的提醒,他已经对汤泉言听计从,在江山坚的暗中帮助下,游击队队员得以顺利通过身份审查,被分配到了各条船上。
而日本随船粮草押运官兵,此时已死伤过半,桥本一郎只得临时调用驻防留亭镇的征集粮草官兵,上船负责军粮的押运。由于这些官兵是陆军,并不适应水上的生活,当军粮运输船队一离开码头,运输船队的实际控制权,便已落在了龙家瑛等人的手里。
此后,再也没有出现意外,船上的游击队等军粮船一进入长江,趁着月黑风高浪急,把头昏晕船的押运鬼子,一个一个沉入了江中。孔溪云回乡策划的夺粮任务,因而圆满地胜利完成。十几天后,一百多顿小麦,悉数运送到了苏皖抗日根据地。
孔溪云在私塾,一接到军粮船队已经进入长江的消息后,知道胜利在望,终于松了一口气,也该到他返回抗日根据地的时候了。他看着马元书,心隐隐作痛,为了完成这次智取军粮的任务,马元良舍身成仁,功不可没,而他的家人,除弟弟马元书外,已被桥本一郎杀光,自己就这么一走了之,怎么舍得留下马元书置身于险地?
因为孔溪云知道,一旦桥本一郎得到军粮被劫的消息后,绝对不会善罢甘休。马元书是马元良的弟弟,不管桥本一郎能否查探到军粮被劫的真相,一定不会放过马元书,一定会对他起杀心。
所以,这天晚上,孔溪云把马元书叫进了他的房间,告诉了马元书,他哥哥马元良已经牺牲,并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愿意跟自己离开故乡留亭镇,从此浪迹天涯。
马元书一听噩耗,泪哗啦就下,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
其实,孔溪云早就料到,马元书会跟自己走,只是怎么走?这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孔溪云这次回家,前前后后住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期间几乎天天与汤泉见面,尽管对汤泉的身份之谜,依旧没有得到揭开,但对他的印象并不差,觉得汤泉这人还存有一点作为中国人起码的良心。孔溪云思考了一夜,要冯云炳的监控之下,顺利带走马元书,非依靠汤泉不可,他决心冒险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