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沿路各军将士与松山堡内民众的欢呼声中,张诚跟随在蓟辽总督洪承畴身后,步入松山南面的建武门。

只有辽东巡抚邱民仰与总监军张若麒二人,陪在他与吴三桂身边一同入城,而如兵宪张斗、察院姚恭等诸官,都只能随在张诚等人的身后。

就更别说陈九皋、王朴等一干武将,别管你是哪一镇的总兵大将,在这些个文官面前其实连个屁都算不上。

且不说总督、巡抚这等正儿八经的朝廷疆臣,连兵宪、察院、监道都不会正眼看他们,就说那些通判、粮道、监纪同知等官,在他们跟前也都是自觉高其一等。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些例外的事情存在,就如张诚在他们面前便不会如此,这当然是因为他握有强军在手,更是军功昭着,无论宫里还是朝堂都有后台。

再者,作为一个时空错乱的穿越者,张诚在骨子里就没有对文官的恐惧心理,因为他不是这个世界里土生土长的武人,既不明白以文制武的可怕之处,也未曾见识过文官的可怕程度。

张诚之所以仍然对一干文官表现出十分的尊重,一是因为入乡随俗的逢场作戏,二是为了掩藏自己的抱负,而最重要的第三点,则是为了拉拢那些底层的文人士子。

毕竟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知道人才对于一个武力集团的重要性,更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虽然,不排除那些不识字的大兵,就不会成为一个好将军的可能,但即使他们在实战之中锻炼成才,其未来的成就也极其有限。

张诚想要的是能够与他齐头并进的伙伴,而不是知晓的打杀的纯粹武将,当然对于这样的忠诚将领,他其实也并不反感,恰恰是有这样的武将存在,才能保证他的根基稳如泰山。

但除此之外,张诚更需要有人能为他出谋划策,为他整理案牍文书,为他治理地方民政事务,为他统管钱粮军资等诸般杂事。

所以,他才在军中、在治下极力推行识字班,尤其是在军中更规定甲长以上军职,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识字量,为的就是培养忠诚于自己的人才,能文能武的人才。

但就算他们识得千字,甚至识得了数千字,但能够真正开窍,能够进而掌握治理天下方法窍门者,仍然是少之又少。

而张诚却又等不得他们慢慢成长,因此他才需要尽力去拉拢这个时代的文人士子,尤其是那些处于底层的落寞文人士子。

他们既有真才实学,又与这个时代的上层建筑毫无瓜葛,且个个都有着想通过学识改变自己命运的奢望。

张诚正是想要通过拉拢他们,来逐渐壮大自己的根基和班底,最终再利用他们取代居于上位,却又尸位素餐的那些高官显族。

他想以此来完成社会改造,为新帝国更新气象,用一批朝气蓬勃的新生贵族阶层,来带动帝国走向新的辉煌。

当然,对于那些拥有强大既得利益的顽固派,张诚并不是要一棒子全部打倒,他会拉拢一批识相的,打倒一批顽固的,震慑一批观望的。

如此便足矣使自己未来的脚步,有如快马加鞭,顺利完成胸中的一腔抱负!

…………

其实,张诚在心中也是知道,这种方法并不能彻底完成真正的社会结构调整,数百年、甚至百多年后,又将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集团,而社会阶层也会随之再次固化。

张诚对于这一切自然也是十分清楚,但纵观古今各个朝代更替的历史,除了一如既往的尸横遍野,百姓流离失所之外,又有哪一次最后不是那些世家大族得利?

毕竟在这个皇权不下乡的世界里,普通百姓眼中只能看得到地方士绅,所以历史上的诸多成功者,也正是因为团结了广大的底层士绅,才得以取得最后的辉煌。

无一例外,张诚也选择了这个成功的捷径,他之所以如此抉择,倒并不是因为惧怕乡绅氏族的力量,而是要团结底层士绅来打倒上层士绅。

借此,来为帝国注入新鲜血液,改变帝国已经僵化的政治体制,为这个迟暮的帝国打上一剂强心针,使之成为具有冒险与扩张精神的强盛帝国。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还不具备进行整个社会阶层改造的条件,如果强行照搬后世那种社会改造形式的话。

先不说这样子做起来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单就说因此而引发的社会变革,必然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朝代更替,也将使得普通百姓无所适从,而引起极大的社会动乱。

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社会变革,在掌控底层话语权的士绅抵制之下,必将引起极大的社会恐慌,进而在大士绅阶层的全力反击中,宣告失败。

作为一个见过世面的后来者,张诚清楚地知道什么叫作“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他不会生搬硬套后世那些社会改造的方法与方式,因为那与这个还不具备彻底变革的社会基础。

任何社会变革的方式并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之分,只有与当前社会进程是否相一致的问题,只要是与当前社会相匹配的变革方式,那就是最正确的。

张诚就十分坚定地认为,在现今这一历史时期,仍然未能摆脱士绅阶层对于底层民众的影响,毕竟识字之人不多,朝廷政令在许多时候都要依靠士绅们来帮助传达,并带领地方百姓完成。

久而久之,便即形成一个个地方上的“土皇帝”,他们几乎完全把控了地方上的一切资源,甚至连朝廷委派的县令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其实,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就因为前代元朝对基础行政的管理十分粗放,地方上存在着各种利益小团体,致使中央的命令很难下达到地方,朝廷政令执行的难度极高。

所以他就对于县以下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调整,他以一百户为一个统计单位,称作“里”,又将其中每十户编成一个“甲”,并从中选出一户充为“甲首”,作为这十户的管理者。

接着再从中选出一名“里长”,负责管理下面的十个“甲首”,这个里长便直接向县衙负责,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代表朝廷征缴税粮,派发劳役,再有审断民间是非官司。

朱元璋设计的这个制度最关键部分,就是无论“甲首”还是“里长”,既不是朝廷官府指派,也不是从基层直接选出,而是实行的轮换制。

就是在这一百户人家之中,按照其需要向朝廷交纳丁粮多寡先行排出次序,由其中排在前十名的人家轮流来担任“里长”,每户的任期为一年,“管摄一里之事”。

而在每甲中也是依据需交纳丁粮多寡,选出一人担任“甲首”,他们的任期也是一年。

在此前,催交税赋等庶务都是由当地的富户、乡绅们来完成,这样就容易使某一个家族在地方上做大做强,从而产生地方“土皇帝”。

但现在朱元璋设计的这个里甲制,则是实行的“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方式,十名丁粮多者都有机会掌握这个权力,小小的一里可谓是“诸侯蜂起”,自然就可以避免一家独大,最终尾大不掉。

这就好比是切蛋糕一般,原来“刀”始终是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大家就都得听他的,他的权力自然最大,久而久之,大家都习以为常,自然就会绝对听命于他。

可现在的情况则是好几个人手里都有一把刀,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上去切一下,那么原来专门负责切蛋糕的那个人的权威,自然是大不如前。

而且,互相竞争自然会引出互相监督,互相限制的情况发生,所以就极大地避免了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

这个制度的精髓在于,将朝廷官府的权利让渡给基层里甲的同时,又做了进一步的细分,进而保证权力不会一直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招看似让基层治理上更分散,但实际上却因为“群龙无首”的情况,进一步削弱了基层士绅们对中央的力量,反而增强了中央朝廷的权威。

其实,所谓的“皇权不下乡”,并不是说皇权管不到最底层的百姓,而是说皇权有没有必要管到最下面的一层,或者说值不值得耗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去做这件事。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如果把皇权彻底延伸到社会底层的每一个角落,势必会产生极其巨大的管理成本,以大明这种体量的国家为例,作为主政者就必须要考虑一个“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再者而言,代表皇帝来实施朝廷官府权力的官吏,难免会与地方势力产生某种勾连,从而形成对抗中央朝廷的利益集团。

所以,“皇权不下乡”这个问题,不能简单以“下乡”或者“不下乡”而论。

它实际上不是一个“是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它探讨的是中央让渡给了地方多少自治权。

在这一点上,历朝历代的程度都各有不同,让渡少的如秦朝,会使中央付出巨大的管理成本,基层也在皇权的威势下疲于奔命;而让渡多的如汉朝,则容易使地方坐大,形成对抗皇权的利益集团。

按照目前大明的制度形式,其实还是很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进程的,只不过随着阶层的固化,既得利益集团逐渐开始掌控地方,这种情况在王朝末世尤其明显。

张诚所想的就是将现在的利益集团打掉,利用新生的勋贵集团来重新分配社会资源,从而使王朝得以延续。

并为这个王朝注入冒险与扩张精神,使之能够保持与世界的接触,在历史的洪流中走出不一样的天地,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佼佼者。

至于这个王朝的未来会否成为世界一哥,却并不是他现在所能想像出来的事情!

…………

周围的人们纷纷议论起来,走在总督洪承畴身后的是哪位将军,竟然能劳动邱抚台亲自陪同。

他们对于吴三桂自然较为熟识,很快便有人认了出来,纷纷议论道:“看,是宁远吴将军,那可是咱祖大帅的外甥,是洪总督的学生……”

“那边的是哪一位总兵,看上去似乎比吴将军还年少英俊些……”

“听说宣府军屡建奇功,先是杀了鞑子豫亲王多铎,前时又杀退鞑子解了锦州之围,那个莫非是宣府总兵官不成?”

“对,定是宣府张总兵无疑,听说这位张大帅前些年就杀过鞑子,就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

“是嘞……是嘞……就是玛瞻跟岳托这两个鞑子,也是被宣府张大帅给杀死的,了不得……真了不得嘞……”

“这么说……岂不是比咱们祖大帅还要厉害了……才这么点岁数……就有如此大功……我滴乖乖啊……”

听着周围人群中传来的议论之声,吴三桂初时还不以为意,可越听就越觉得不是滋味,不由暗恨自己为何要在来时的路上遇到张诚这厮。

众人进了建武门后一路前行,很快就来到松山堡内靠北面的总督行辕所在,这里处处挂红结彩,一派喜庆的气氛。

行辕大堂内已经摆好了香炉、案台诸物,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正陪着另一位公公,坐在左侧太师椅中闲聊品茶。

张诚跟随在总督洪承畴身后,他悄悄抬眼向上望去,只见那位方正化公公与王承恩一般,都是面白无须,可能是保养得好的原因,竟看不出其年岁几何?

不过,估摸着应是在四十岁上下的年岁,方正化的脸型略显圆润,透着一脸的红光,气色很是不错,坐在那里倒是透出几分儒雅。

随着诸官众将纷纷进入大堂内,王承恩便对方正化说道:“人已到齐,方公公可以宣读圣旨了。”

方正化似乎对王承恩十分尊敬,他略表谦逊地笑着道:“有王公在此,怎能轮到咱家宣读圣旨,还请王公开贵口宣旨才是。”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粥天下周天子现代武器进大宋狙击王大唐之国舅纵横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澶渊风云录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大唐小兕子:小囊君,我又给你带好东西啦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功高震主要杀我?我反了,你悔啥?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龙凤合鸣之盛世山河是,陛下沧桑百年第一部史上最贪崇祯霍先生,婚姻无效!混在皇宫假太监尘途雕弓落流氓县令:抢个女帝回家过年一觉醒来变赘婿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军旅生活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最后一个道士Ⅱ小小领主不好惹!惹急眼了争天下战国野心家迪迦之重生怪兽春秋鲁国风云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兵锋王座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秦昊是什么小说夜君太子镇西王:天下霸业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大唐扫把星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皇明朱慈炲满朝奸佞,你让我做千古贤相道光一统寰宇快穿之教主难追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