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十八号的发射并没有精准地定位到对外公布的6点,而是提前了约4分钟,不过几乎没有人错过发射现场。
和陆地发射的火箭不一样,长征十八号发射前的动静太大,想不引人注目都困难。
林炬从发射箱b区闸口注水开始就没挪过眼睛,完全放开的拼命注水使得发射箱周围海域水位骤降,被水位差带动的水流翻滚形成了奇异的浪潮。
当然这都是从发射区外浮标上传回的视频信号,当水流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涌入两三分钟后,一截白色的巨大圆柱从发射箱口缓慢露了出来。
此时视频里几乎没有声音,但短短6秒钟后林炬就感受到远望7号一万七千吨的船体下方传来了“咚咚”的闷响,像是鲸鱼的尾巴在拍打海面,这是从水中先传递过来的声音。
随即发射箱口开始有惊人数量的水雾跟随火箭疯狂涌出,哪些都是已经被发动机高温汽化的水蒸气,在密闭空间内聚集后拼命向上推,继续加速着火箭的上升速度。
在随后约10秒钟的时间内水蒸气不断朝着上方加速,然后又在一定高度向四周下坠,形成了一朵漂亮的小型蘑菇云。
但这未能掩盖住长征十八号超过200米的挺拔身姿,它顶部的九章号轻松穿过蘑菇云出现在了天空中,这也意味着火箭的底部也差不多离开了水面。
四枚固体助推器每一台都能产生超过2800吨推力,刺眼的亮光在海面与空气接触的地方向四面八方射出,代替太阳成为了琼州凌晨的日出。
同样处于观测区边缘022艇上的于子明微张嘴巴,完全不清楚到底是爆炸还是正常发射。
两万两千吨的澎湃推力毫不留情地作用在海平面上,使得更多的海水被汽化升腾,比刚才壮观数十倍的水蒸气成柱状延伸膨胀,即使在十公里外也极其惊人,仿若直达天际。
由39台液氢液氧发动机、4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太阳上升速度是常规火箭的近三倍,几下就已经完全展现照亮了周围十多公里的天穹。
而此时距离发射已经过去了近30秒,于子明看到表面已经激起密集波纹的海水,突然反应过来大张开嘴,两个手掌心死死按住耳朵。
但这为时已晚,狂风携带着炸雷的声音迎面而来,即使于子明已经靠在船壳上依然感觉到气流从皮肤表面刮过,空气直冲进嘴巴甚至堵塞住了呼吸,同时还伴有无数大口径重炮在耳边开火的声音。
这种感觉他非常清晰,那是他才下连不久和友军进行的一次演习,他在晚上和突击队迷路跑到了炮击区域附近,结果正好赶上一个营的155毫米榴弹炮群对那里开火。
毫无准备的他离发射阵地只有不到一百米,轰隆隆的炮声第一下就让人丧失了听力,后来用了一周于子明才慢慢恢复听力,耳鸣的毛病缓了一个月才完全消失。
现在的情形就和当时差不多,几百吨重的导弹艇还同时不断地剧烈震颤着,与十公里外的43台火箭发动机共鸣。
就在他对抗空气激波的时间内远处的太阳已经飞到了云层之上,四台固体助推器经过的地方形成了直径几十米的烟柱,在尾焰的照射下被照亮,像是一条翻滚着闪烁金光的游龙,刺破天幕直奔最高处。
……
但在指挥中心内,人们却刚刚经历了最惊险的1分钟。
“东风,光学,遥测信号正常。”
“远望四号,高度测量26公里,上升率异常。”
“远望七号,高度测量27公里,上升率异常。”
“节流阀自主调整,芯级节流65%!”
“节流75%,开始转向修正!”
“节流85%,结束转向修正!”
一连数个播报几乎毫无延迟地接连响起,佘院士当即就感觉脑袋有些发昏,他只知道这些和预期不一致,火箭出事了。
但信号没有丢失,地面跟踪画面中也没有看到庞大的火箭突然炸开,依然是那样不断地持续上升,而且已经开始沿着地球自转方向加速。
回过神来时谢廖夫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他旁边,冷峻地注视着大屏幕上闪过的一连串信息。
那些是火箭飞行计算机发回来的数据,在他看来比起人工播报有用得多。
“一点小问题。”
他的声音没有任何感情波动,但却让佘院士大大松了口气,这才能够定神去看已经被记录下来的异常日志。
刚才的提示都在指一件事:上升速度太高,比预期中高了近20%。
但这并不是因为有发动机出现故障,火箭飞行计算机只用了1秒钟就完成了排错,然后果断降低推力。
因为初始速度不同,飞行计算机调整了发动机的节流区间来控制飞行轨迹保持不变,按照发回的结果大致会在分离时给一级多留出2%的燃料,这差不多可是120吨燃料,所以肯定是哪里有问题。
“发射箱,我们少算了发射时的附加推力。”
谢廖夫已然想到了原因,低声解释道:
“火箭从那里面发射本来就因为燃气的聚集会增加推力,被汽化的海水也能提供推力,浮力作用的速度也比想象中的快一些,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很难区模拟如此复杂的流体力学问题,所以事先模拟时并不准确。
不过我相信飞控能够调整过来,这些多余的燃料足够芯一级在助推器分离后多工作5秒钟,又能多把十几吨载荷送上去。”
“是这样,应该是这样。”
佘院士点点头,流体计算全靠经验,出现误差也在预料之中。
不过他现在更感觉到的是自己的迟钝,可能是因为几天来不眠不休的工作,也可能是本身年龄已经到了,他的反应速度不算是一名合格的总指挥。
与他相比谢廖夫却出乎意料的冷静,这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人才应该来航天局——他这几天展现的工程管理能力甚至都不亚于钱老,应该带领一个庞大的集体前进。
谢廖夫并不知道佘院士的想法,依然严肃地监视着火箭的飞行状态,由于发射初速度就很不小,长征十八号进入太空比起一般的小型火箭还要快得多。
发射后110秒,四枚固体火箭助推器才在65公里高度分离;
发射后160秒,芯一级39台发动机关机,从95公里高度分离开始下坠。
剩下的二级带着九章号飞船不需要绕着近地轨道旋转加速,直接全力向着月球冲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