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这时说道:“好了诸位,你们可以收拾好随时启程,子云你安排些兄弟给他们带路,另外给颍川寄信,让子敬派些人马、粮草在沿途接应。”
“喏!”
“主公不跟我们一同回去?”管亥问道。
“我们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郡中政事繁多,不能再耽搁时间,我去拜会一下孔北海,然后就赶回颍川,到时我们在阳城相会。”
管亥撇了撇嘴,嘀咕道:“那个老流氓有什么好拜会的。”
可看了看许褚怒目而视,马上就向林凡拱了拱手,“喏!”
许褚这才收去目光,满意的点了点头。
“子义既然来了此地,我们就一同前去城中拜会孔北海吧。”
“太守请!”太史慈恭敬的说道。
他此时已经决定,在离开北海之前就会加入林凡军,协助林凡南征北伐、平堪乱世。
为了避免引起城中百姓恐慌,林凡让华雄带领飞熊军守在此地,带着李儒、许褚和太史慈一同向都昌城走去。
城中的守将之前听到敌军营寨中响起阵阵欢呼声,有些慌乱的站在城头上眺望,很快就看到从黄巾军的大营中走出四人。
他立时高声喝问:“尔等何人?”
“在下颍川太守林凡,前来此地拜会孔北海。”
“颍川太守?”守将当然不会没听过林凡的名字,不过却不太敢相信大名鼎鼎的颍川太守会突然出现在此地。
他想了想,还是问道:“阁下有何证明?”
“在下出行未带官印,并无证明,我和孔北海早在讨伐董卓时有过几次交集,请您代为通报,让他前来相认。”
正常情况下,守将多半都会将这种人打发走,孔融的拥护者众多,要是谁都想随随便便的见一面,那每天也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了。
不过来的人说自己的林凡就不一样了。
守将也早就听说过他的事迹,林凡毕竟是当下势头正盛的诸侯,说不好真是此人前来,到时要是因为自己不通报而误事,难免会遭受责罚,所以守将还是决定前往通报,让孔融自己决定见或不见。
“阁下在此处稍后片刻,我马上让人回报太守。”守将毕恭毕敬的说道,然后转身跟身后的士兵说了几句,那名士兵马上便向城主府跑去。
一盏茶的时间,气喘吁吁的孔融就出现在城楼上。
之前他正在府内翻看荀悦的《崇德》,得知林凡前来,竟把书直接扔到地上,抬腿就跑了出来。
他和荀悦有些私交,不久前刚接到对方的来信,信使一同送来的还有这本荀悦的着作,这正是用铜活字印刷出来的书籍。
信件中,荀悦对主公林凡大加褒赞,并说他已经研发出大量印刷书籍的方法,而且详述了林凡打算兴建书楼、书院,普及文化的想法,并向孔融借一些藏书,用来刊印。
孔融自然对荀悦描述的印刷速度自然是震惊无比,至于普及文化也正是孔融的政治理想,他正在北海郡内效仿先祖孔丘设立书院,为的也是文化的普及。
加上林凡几次三番的收留难民、打败强敌、守卫郡县,可谓文韬武略、德行兼备,孔融早有结交之意。
所以在听说林凡前来都昌后,完全不管消息真假,当即就跑了出去。
孔融这时刚好四十岁,精神力到了地级上品,距离天级只差一线之隔,不过这一线却花了他好长一段时间,但说到武力却是一窍不通,平日散散步也就是最大的运动,一口气跑到城楼上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刚到城楼上他便急忙问道:“林太守何在?”
守将连忙指向城下。
孔融当即走到城墙前,眯起眼睛向下看去。
几年前在汜水关时,林凡还特意到他的军营拜会,两人见过不止一面,所以孔融一眼就认出了四人中的林凡。
他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贤弟远道前来,为何不提前知会,好让文举前往迎接。”
李儒闻言扯了扯嘴,低声道:“这孔文举也真是可笑,都昌城让黄巾军围得水泄不通,连只苍蝇都难以进出,还谈何迎接。”
不过以李儒的心智,自然不会站在人家门口数落,他看城墙甚高,站在上面的孔融不可能听得到。
林凡白了他一眼,连忙向城墙上回了一礼,“长生谢过文举兄抬爱,这次前来北海也是受朋友所托,之前并无计划,所以也没能给您传信。”
“贤弟快进城来,到府中一坐。”孔融催促士兵,“开城门,快开城门!”
片刻之后,城门缓缓打开,孔融站在城门前,一脸热切的将林凡四人迎了进去。
身高九尺有余的上将武安国和功曹王修,跟在孔融身旁一同迎接,看到比自己还要大上两圈的许褚,武安国不禁惊的长大了嘴巴。
林凡为孔融介绍了身边的三人,在听到太史慈名字的时候,孔融露出惊讶之色,连说已经慕名已久,今日终于得以相见,而太史慈也表明十分感谢孔融对母亲的照拂。
“各位不要站在此处,快进府中就坐。”孔融边走边笑道:“贤弟汜水关一别数年,恍若昨日,这些年每当有大事发生,愚兄总能听到你的名字,颍川林太守可是当今炙手可热的英雄人物。”
“文举兄谬赞,在下只是做些分内的事,称不上英雄二字。”
二人寒暄了几句,便来到了会客厅内。
这时长相威仪的功曹孙邵正在厅内相迎,平日里他作为王修的副手,协助孔融打理郡中事务,因为善于处理政务,遇事知机变,得到孔融的信任,还被其称之为“廊庙之才”。
在众人纷纷落座后,孔融问道:“不知贤弟忽然来到北海郡是所谓何事?”
“原本在下前是前往冀州,恰巧在路上遇到子义兄,得知北海被围的事,便和他一同前来此处。”林凡故意没提大战袁绍的事。
北海城池届时被围,孔融确实也没得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