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翟远带着族人和其他部族的人一起住进了同文馆,大明的一切都让他们震惊到难以用言语表达。

广阔的土地,密密麻麻的族人,宏伟的城池如同巨兽一样匍匐在天地之间。守城将士身上的铠甲,手中的兵器,甚至是大明的百姓的穿着,数之不尽的各种各样美食,都让翟远等人万分的诧异。

在他们看来,这和他们古老相传的天神国度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比他们传说当中的天神国度还要更加完美一点,毕竟他们口口相传当中,天神的国度也只不过是有着用高大的巨石修建起来的神殿,有着难以形容的漂亮女人,其他的就没有了。毕竟他们的想象力也有限的很,出了神殿和女人之外,他们也不知道天神的国度里面还应该有着什么。

相反,他们在大明看到的一切却让他们挪不开眼。就那他们现在住的会同馆来说吧,三层高的楼阁,不管是房门还是窗户都被装饰的精美绝伦、雕梁画栋。这样的房子,虽然也是木头修建的,但是和他们部族里的一比......

“呃,族里的根本就没有办法和这些相比......”翟远摇摇头。

曾经他在和方孝孺学汉话的时候,也曾好奇的问过大明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国家。可是当时方孝孺只是笑了笑,告诉他,光是靠说给他听,他是不会明白的。想要了解大明,就自己去看吧。

原本翟远还以为是方孝孺并不想要告诉他,现在他才知道,这样的大明,即便是当初方孝孺和他说了,他也未必会相信吧。

......

自从韩度回来之后,出了进宫去见老朱和朱标之外,就连门都没有出过,像是个宅男一样。

这一日,方孝孺找到韩度。

韩度将方孝孺请到内堂,亲手给他斟上茶水,笑着问道:“听说你这几日都在考证那几块玉圭,怎么有空闲来我这里了?”

方孝孺抿了一口茶,闭眼享受着极品贡茶的芳香味道,片刻之后才睁开眼睛说道:“嗯,这几日皇上又找了几位大儒和我一起考证那几块玉圭的来历,在咱们商议过后一致认为,那的确是殷商古物。所以,现在大家都认为那些殷地安人,的确和咱们有着渊源。”

韩度惊讶的看了方孝孺一眼,如果那些殷地安人真的和大明有渊源的话,那对于大明来说真是一件了不得的大好事。

连忙再次问道:“这才几日,你们就能够肯定了?”

方孝孺摇摇头,说道:“这只是外面几个人的看法,但是想要让天下人认同,仅仅是我们几个可远远不够。这件事急不得,还要慢慢来才是。”

韩度点点头,本来考证几千年前的殷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虽然华夏传承没有断绝,但是到了大明对殷商的了解也是只限于史书上的一些描述而已。

想要考证,最好就是找到殷商时期的物件,拿来一一对比。当然,如果能够找到对应的文字,那自然是最好的。这也是方孝孺为什么要将翟远部族里的文字给拓片下来,就是为了方便回大明作对比。

仅仅是这些,还只是考证的办法。这其中还包括了每个人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呢,有人认为是,那自然就会有人认为不是,想要等他们讨论出一个结果来,恐怕不知道多少时间过去了。

“今天来找你,是有另外一件事。”方孝孺继续说道。

韩度也没有多想,随意点头回应道:“咱们还如此客气做什么,有什么事情,说吧。”

见韩度都这么说了,方孝孺便直接提出要求来,“翟远几日的汉话也学的差不多了,读写并没有问题。他们也想更多的了解一下咱们的历史,便提出想要进书院图书馆看看。”

书院图书馆,自从韩度开始修建书院,就开始筹备的东西。到了现在,书院的图书馆早就已经彻底盖过国子监的名头,成为天下藏书最多的地方。

大明立国之后,老朱也颇为重视书籍。最初只是将书籍藏于国子监,可是随着书籍越来越多,老朱便在宫内修建密阁,专门用于藏书,并且将国子监的书籍,统统搬到密阁妥善保管起来。

韩度在书院修建图书馆之后,就盯上了老朱的藏书。多次怂恿朱标向老朱求书,直到将整个密阁的藏书都给抄录了一份,放在图书馆里。

再加上书院的人习惯将研究出来的成果印制成书,放进图书馆里面。

于是,书院图书馆一举成为天下藏书最多的地方。而且,韩度还知道,这翟远等人想要了解华夏历史是真,毕竟他们也好奇究竟是不是和华夏同出一脉吧。但是,方孝孺说翟远等人提出要去图书馆看看,韩度是不信的。

这恐怕是方孝孺给翟远等人的提议,毕竟翟远等人连图书馆都不知道,他们又怎么会想到要求图书馆查证史料?

不过,这是一件好事。如果翟远能够被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所征服,那他究竟是不是殷商遗民,倒也不重要了。说不定,他自己被文化给同化,就此站在大明的立场也不一定。

韩度点点头,算是同意了让翟远等人进图书馆。“不过,他们进图书馆可以,查证史料也没有问题。但是数理化之类的书籍,可绝对不能够给他们看到。”

“这是为何?”方孝孺有些不明白。

而且,图书馆的书籍又没有专门分开,都是杂乱无章的混合在一起的。现在想要,杜绝翟远等人看到数理化书籍,那就需要将这些书籍挑出来分开,这可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行。

韩度笑了笑,看想方孝孺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管翟远等人究竟是不是源自殷商一脉,咱们都不能够将他们一视同仁。数理化知识和史料不一样,一旦泄漏后患无穷。”

数理化能够开启自然科学的大门,书院传授这些知识才几年啊,就已经开始走上机械的道路。如果被外人得到,未必就不会一样走上来。韩度可是一点风险都不想冒,对这些知识自然严防死守。

“好吧。”方孝孺见韩度说的如此郑重,也察觉到数理化的重要性。

在韩度的点头下,翟远等人便走进书院。图书馆里的书籍都在被重新整理过了,数理化书籍,全都被放在了三楼。

翟远等人一走进图书馆的大门,就看到比一人还高的木制书架上面,整整齐齐的摆放满了各种书籍。一个木架就能够在左右两边摆放上百本书籍,而就这么一层的木架就有十几排,上百个。

......

冬至将至,老朱准备在今年祭祀天地。老朱虽然每年冬至日都会钟山圜丘祭祀,但是今年的祭祀尤为不同。

今年有韩度带回来的神奇粮食,如此能够造福万民的粮食,算得上是古往今来第一祥瑞。如此前无古人的功绩,老朱自然要郑重其事的祭告天地。

而且,还有大海对面的人前来朝拜,这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前面就说过,老朱这个人极好面子,对于大门一直未能够取代前面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心里面是十分不是滋味的。而现在翟远等人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就相当于是对于大明国威的肯定。

毕竟就算是以前元的强盛,也连一个小小的倭国都没有征服,更何况是大海对面的大陆?

只要老朱借此冬至日祭告天地,将这些事情昭告天下,对于皇帝的威望,那可是绝无仅有的巨大提升。

因此,提前两月有余,礼部就开始忙碌起来。老朱对于这次祭祀极为重视。不仅严厉督促礼部,还时不时的亲自过问。将这次祭祀的规格合规模,都提高到了和当初即皇帝位的时候一般无二。

祭祀前要提前十日,老就命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三人到圜丘牺牲所看牲。并且老朱还要亲自前往省牲,太常寺进斋戒铜人。

然后老朱还要谒太庙报告以冬至日祀天,请皇祖配帝侑神;在奉天殿集合百官受誓戒传制;准备祭时所用的亲填御名的祝版、玉帛,由太常寺送至天坛。

韩度身为镇海侯,自然也是在祭祀随员之列。也按照要求在奉天殿,经历了一整天的礼部主持的各种礼仪。让韩度回到府里,都还感到一阵阵的头昏脑胀。

祭祀前一天,老朱还要再次向太庙禀报,意思是告诉老朱家的祖先,大明又过了风调雨顺的一年,百姓安居乐业,天下一片祥和......反正都是些隆重的好话。不过今年还不同,今年大明有了祥瑞,又得到万里之外的番邦朝贺,喜事自然要更多。

然后老朱便乘坐御撵,到大钟山圜丘,检查圜丘上的各种坛位,查看圜丘上陈设的由皇穹宇请出的上帝、配帝、大明、夜明、星辰、云、雨、风、雷之神版及神牌。各神位神牌面前,按照相应的等级摆放好小牛、羊、豕、玉、帛,以及各种器皿。

等到冬至日到来,正式的祭祀开始。

当天,子时就要擂鼓三次,然后为迎帝神。所以,在正式祭祀这一日,韩度半夜就被人带到圜丘遵从祭祀大典的礼仪。

整个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望燎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跳文、武“八佾”舞,设文、武、乐舞生四百八十人,执事生九十人,可见乐舞队伍之庞大。

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七十多次、叩头两百多下,历时一个时辰之久。

既然老朱都磕头了,百官自然也免不了。韩度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受,但是自己却是被叩头叩的头晕眼花,脑门胀痛。韩度深度怀疑,古人弄这么复杂的祭祀出来,完全就是故意给人找罪受。

试想一下,古人既然想要皇帝敬畏,如果简简单单的就祭祀完了,那如何体现出天地的威严?大家嘻嘻哈哈的揣着手来,随便上柱香之后,就可以分太牢。大家每个人提着几斤肉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这样的祭祀或许娱乐要躲过它的本意吧。

要知道,这祭祀的仪程都是历代礼部官员制定,并且遗留下来的。韩度就不免恶意的想到,说不定就是这些官员想要看看皇帝的狼狈模样,才故意将祭祀的仪程弄的这么繁琐的。

祭祀现场的纪律要求极其严格,陪通的官员必须要虔诚整肃,不许迟到早退,不许咳嗽发出声音,不许吐痰,不许走动喧哗,不许无聊随意东张西望,更加不许乱了次序。

总之就是一个意思,一旦你进入到祭祀队伍里面了,就最好是将自己当成一个机械人,别人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

老朱站在圜丘上,念着准备好的祭文。这祭文写的晦涩难懂、拗口之极,反正韩度是从头至尾一个字都没有听懂,心里对老朱能够将其一口气顺畅的通读下来,深感佩服。

不过用脚趾头想,韩度也知道老朱在说些什么,无非不过就是向老天禀报,感谢上苍让祥瑞降于大明等等。

今年老朱要向老天禀报的事情显然很多,从上午一直念到了太阳西下,才算念完。

而在祭祀的队伍里,还有这一群特殊的人群,那就是翟远那些殷地安人。这一场天地祭祀,即是祭告天地,也是做给翟远等人看的。

翟远在看到祭祀的仪式之后,心里大为震惊。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韩度在看到他的族人祭祀太阳神的时候,会表现出那么惊讶的神色。

因为这两种祭祀,实在是太像了。在他族里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是专门用泥土磊起来的土丘,而在大明这里是专门修建出来的圜丘。圜丘的规格模样,和他族里的土丘极为相似,都是上下三层,只不过圜丘表面上还用一层石板给铺就出来,并且有着精雕细琢的白玉栏杆而已。

简单来说,圜丘就是更加好话的祭祀土丘。

还有就是祭祀用的舞蹈,大明是“八佾”舞。什么是“八佾”舞呢,就是一纵一横都是八人,八八六十四人集体献舞,这舞一步一缓抑扬顿挫,给人一众庄严肃穆的感觉。这样的舞步,在翟远的族里也有着相似的,而且还是他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

最后就是祭祀,不仅皇帝祭祀天地的有着和他们的酋长祭祀太阳神相似的举动,都是独自一人站在最高的台上祭祀。只是,大明是长篇累牍向上苍汇报功绩,而酋长则是朝太阳神祈求。

就连摆放的物件,也是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或许仅有的不同就是,翟远他们祭祀的先祖,而大明祭祀的是神位和神牌。

这些日子,翟远在书院图书馆里,也找到了许多关于殷商的记载。本就对于夏商周极为好奇,甚至一度怀疑说不定他的族人真的是曾经从殷商分出去的。现在又看到如此相似的祭祀,翟远的心里都不禁有了几分相信。

祭祀尾声,所有的祝版、帛、都要送到燎所焚烧。只有缕缕青烟才能够将人间的功绩,带上到上苍。

然后老朱还要带着百官前往太庙,再次向祖宗禀告礼成,百官随着老朱回到奉天殿举行庆祝成礼。

祭祀结束之后,还要按照制度规定要向有关官员分赐肉食。韩度是侯爷,领了十斤牛肉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其他百官,按照品级和所属的各部也会分到十斤、七斤、五斤、四斤不等的各种肉食。

这次分赐的肉食对于韩度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有些清贫的官员,可是他们难得吃到肉的机会。因此,百官当中,还是有些人对于这最后分肉比较期待的。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织明沧桑百年第一部尘途雕弓落流氓县令:抢个女帝回家过年一觉醒来变赘婿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军旅生活赘婿重生,我以棋子弈苍生最后一个道士Ⅱ战国野心家迪迦之重生怪兽春秋鲁国风云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兵锋王座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秦昊是什么小说夜君太子镇西王:天下霸业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大唐扫把星牧纨修仙者降临,我开启了仙秦重工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千金令,魔王的小俏妻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他能气死周瑜,你管这叫莽夫?游行在古代我是大明瓦罐鸡从唐开始的克苏鲁三国突将扼元汉末少帝钢刀连皇权王座神医傻妃穿越明朝,国公做了三百年谍云重重大唐闲散王爷枪械主宰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皇明朱慈炲满朝奸佞,你让我做千古贤相道光一统寰宇快穿之教主难追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