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电灯使得人类第一次征服了黑暗!这是继造纸术之后,遥远的中国为人类做出的最为伟大的发明!”
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电灯将光明洒向拿破仑三世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整个欧洲都在讨论的电灯。讨论着这个来自中国的发明,几乎所有人都为这个发明而惊讶,而更多的人则是对他充满了兴趣。
作为最直接的反应,恐怕就是伦敦等地的煤气公司股票纷纷下跌——因为电灯随时都有可能取代街头的煤气灯。在伦敦,几乎所有的报纸都用长篇报道,用尽一切赞美之词去赞美着电灯,去赞美这种开创新纪元的发明。
在所有人看来电灯几乎取代了一切,是这届世界博览会上最为伟大的发明。受到报纸报道的影响人们谈论的电灯,同样也在谈论着中国,谈论着那个遥远的国家。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电灯实在太过遥远。毕竟中国太过遥远。就像对于牛津,英国的一些大学来说,中国确实很遥远,可是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却很近。
牛津大学可以说是英国最为古老的大学,不列颠的国王,首相以及贵族官员们,大都曾于此接受教育。在这所大学之中拉德克里夫图书馆因独特的圆形穹顶使之成为牛津大学最知名的地标之一。它是牛津最权威的图书馆,这里每天都吸引着很多学生。
即便已经是来到这里长达一年,但是对于牛津大学里的学生们来说,那个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每一次到来,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
这是一个中国人!
很多牛津大学的学生都知道这个中国人可以说是一位天才,他仅仅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一口标准的牛津英语,在此之前他甚至都不会说英语。现在他不仅能用,标准的牛津英语与同学、教授对话,可以翻阅英语书籍,他甚至还熟练地掌握了法语以及拉丁语。
他绝对是一个天才!
在牛津大学几乎每一个人都这么认为,甚至在这里他的很多同学都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的首相。
不对于王闿运来说,相比于过去,来到英国的一年间,他改变了太多,至少不再像过去那般“钻营”,甚至他主动放弃了与外交主事一同“游历”欧洲各国的机会,而是选择在英国读书。
来到英国之后,在目睹了欧洲的文明之后,他从根本上收起了心底对欧洲人的轻视,不再将其视为“蛮夷”,尤其是在进入牛津大学之后,在这所大学之中,他更是彻底的发生了变化,不再像过去一般认为“西洋胜在格物,而中国文章天下无双”,更不会觉得西洋除“实利之术皆无道德可言”。
甚至在不少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方面,西洋都远远领先中国。而这也让他明白了为何汉督倡言要“求知识于世界”。西洋各国的许多学问或许都领先于中国,而各国的的研究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英国:器械学、商法、地质金石学、制铁法、建筑学、造船学、畜牧学、济贫恤穷学……”
在图书馆之中王闿运,正在书写他的建议书,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他不断的向教授们讨教着各种学问,主要是讨教各国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学科,进而书写一份目录,按照他的想法是想将这份目录送给汉督,再发往礼部,以留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学科选择。
“济贫恤穷学……这国内所无之学科,虽国有此之传统,然于西洋已然成为一门学科……”
尽管对于熟读史书的王闿运而言,他很清楚,现在英国的“济贫”远不法同数百年前的宋代相比,但是相比于宋代,其济贫恤穷学更为“科学”,覆盖的人群更为广泛,尽管与“济贫恤穷学”相反的是英国的济贫院制度的落后。可这并不妨碍其在理论上取得的进步。
一一分析完英国的各门学科之后,他又继续书写着法国的学科。
“法律,外交学、利用厚生学(交通之道、生产之法、聚散之理、货币纸币的制度)、动物学、国势学,星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建筑……”
除了学习法国之外,他甚至还特意提到了普鲁士的“诸学校之法”也就是普鲁士的义务教育。而在所有的西洋之术之中,王闿运最为欣赏的便是普鲁士的义务教育。尽管他从未去过普鲁士,但是通过身边的同学,他却知道在普鲁士每一个儿童无论是男是女,都必须进入学校就读。
“……于普鲁士,受教育及服兵役皆被视为公民必尽之义务,而国家则必须为其公民提供受教育之机会,若无数十年前威廉?洪堡于普鲁士境内广设小学,进而提高公民教育之水准,又焉能有普鲁士今日君民一心,焉有普鲁士数战皆胜之局……”
在书写着普鲁士教育的重要性时,王闿运又特别在文章中写道。
“……中华数千年之所以能居以中央帝国,实在是因为中华之文章,今时西洋之所以能领先在世界,亦皆源自其教育,于任何一国而言,其最大的资本绝非工厂,而是其的智力,若是智力之工人,焉能开以蒸汽器械,焉能发明新物?”
在王闿运用尽一切文字去赞美着普鲁士的教育,以及普鲁士的教育对普鲁士的重要性时,他的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了那所庄园,在那所庄园里有上百名来自国内的少年,在那里学习着,他们中的一些人将会在未来英国最好的大学。
也许有一天他们不仅仅会把西洋诸国最擅长的最为领先的学科引入中国,同样也能够把普鲁士的强迫教育引入中国,从而实现读书人千百年来的梦想,有教无类的梦想。
环境会必变一个人,至少对于刘玉欣来说,现在的她不但衣着打扮和英国的少女没有任何分别,如果不看她的面貌,从其口音上来说,几乎没有人会把她当成一个中国,在短短的一年半之中,她就已经从英国最好的女子寄宿学校取得了毕业证,这个成绩足以让全校的修女们为之惊讶,但是真正的惊讶却是她接下来的表现——她居然申请剑桥大学医学院,当然并不仅仅只是剑桥,还的牛津大学以及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多所医学院,她的这一举动令整个女校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震惊,因为英国的医学院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女学生,因此她的申请频频碰壁,牛津和剑桥的医学院都因为她的性别拒绝接收她。
不过即便如此,她仍然没有放弃希望,她仍然固执的向其它的医学院写信、递交申请,甚至还写信给维多利亚女王寻求支持。
“如果还不行的话我就到法国去,那里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医学院接受女人的申请,甚至还有女子医学院。”
甚至还可以去美国,早在五年前,美国的日内瓦医学院同样也接收一名女生。
面对修女们的劝说,刘玉欣如此固执的回答道。
来英国学习医学,是她早就拿定的主意,也是她为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外表看似柔弱的,她实际上内心极为坚强,否则她也不会给女王写信,以寻求支持。
当然,她是幸运的,她的信几乎是与世界博览会被电灯照亮同时传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手中,因为对电灯的好奇,女王出人意料的直接介入了刘玉欣这个中国学生的申请,也正是在她的干预下,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同意刘玉欣的申请。
当然,与其它任何一个申请伦敦国王学院的学生一样,刘玉欣同样经历了严格的考试以及面试,而医学院是怕得罪女王,才不得已将她招了进来。
甚至在面试之前,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当时还征询了近两百名男性学生是否愿意接收一名女学员,那些学生都以为刘玉欣是在说笑,就都说了同意,想把她招进来看看她到底能混成什么样。
也正是在这种机缘巧合之下刘玉欣成为了英国第一个考入医学院的女人,虽然她只有17岁,但是在无意之中开创了一个历史,甚至就连维多利亚女王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对于刘玉欣本人来说,她此时整个人都沉浸于即将入学的喜悦之中。
对于置身于校园中的刘玉欣来说,她总是会好奇的打量着这所学校,几个月后,她就会以学生的身份进入这所学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年后,她就会成为第一个拿到医学学位的女医生,是的,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的一大特点就是学制短,只需要两年就能毕业。
“到时候,我就可以回国,回到武昌……”
在心里喃喃自语时,刘玉欣又一次想到那个阔别数年的人,他还会记得自己吗?记得他救下的那个小女孩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