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对了,刘策、甘多、展飞,你们和我说说这拨云关的情况,主要是城防情况,我也好心里有数,先说说为什么叫拨云关吧?”甘多笑道:
“这您得问刘主簿,他本身就博览群书,见识广阔,而且他在梨树卫的时间也远比我们更久。”明非看着刘策道:
“刘主簿,那就你来说说吧。”刘策微微一笑道:
“说起这拨云关的来历,还真有一段美好的传说,传说以前啊,天上有一位仙女每天都要梳洗打扮,有一天呢,他发现地上有一处水泊,水质清澈见底,犹如镜子一般,这水泊就是咱们的梨树泊,于是呢,仙女每天梳洗打扮的时候都会对着梨树泊,就像照镜子一样,突然有一天,她梳理好头发,刚要把手中的金钗插上,突然眼前飘过来一片乌云遮住了她的视线,仙女就伸手去拨开乌云,这手掌一伸开可就糟了,本来攥在手心中的金钗就掉落凡间,正正好好落在葫芦谷中,这金钗便化作一道关口,就是拨云关了,拨云关同时也因为这金钗而叫做金钗关。”
听刘策讲完,明非道:
“好美的故事啊,只可惜不是真的。”刘策道:
“诶,大人,真假暂且不论,这拨云关真正的来历还真没人知道,它可比梨树卫早多了,朝廷设置梨树卫的时候拨云关就有了,当时这里还没有开发,几乎没人来,谁也不知道是谁建立的拨云关。”明非惊讶的说道:
“居然还有这事?”甘多道:
“这或许就是拨云关有这样的传说的原因吧,毕竟没人说得清它的来历,只能用一个神话故事来解释了。”明非点点头说道:
“可叹的是,拨云关明明是梨树卫的门户,却成了进攻梨树卫的绝好路线,算啦,还是先顾眼前,加固城防吧,走,我们一起筑城去。”
“好。”
“走,一起干活。”
于是,明非、项威、李木、刘策、甘多、展飞几人加入到加固城池的队伍中,和民夫们一起干起活来。
其实,梨树卫的城防已经修葺的差不多了,原来的城墙是纯粹夯土结构的,明非参考了匠人们的意见,又在外层用石头打底,砌起与原来夯土城墙连在一起的新城墙,新城墙又宽又坚固。
花花君子再次犯了轻敌的错误,这次的藐视源自于他对原来的梨树卫的了解,认为梨树卫不堪一击,大军到来接收就可以,根本没人会抵抗,结果他又错了,没想到明非会以如此雷厉风行的手段迅速解决了梨树卫军方内部的问题,并且这么快动手对梨树卫加以修葺,无论是城防还是士气,以及军队的战斗力都已经焕然一新。
城中再也没有横行的兵痞,反而增添了一幕幕军民鱼水情的温馨画面,梨树卫的百姓由开始的惧怕官兵到现在的与官兵亲近,甚至很多人开始参军。
对于新增加的新兵,明非并没有着急把他们编入战斗序列,而是先进行训练,完成训练后再投入到战斗序列。
对于梨树卫即将面临的危险,明非一点也不敢疏忽,在训练军队,修葺城池的同时,也在加紧了武器的生产和质量的提升,城中的几个铁匠铺都进入了战备状态,优先完成军方的订单,在军中资深老兵的监工下打造兵器。
替换掉士兵们手中不再锋利的兵器,除了刀和矛等手持兵器,弓箭用的铁质箭簇也一并生产,然后交给民间承包商来制作弓箭,民间承包商会从百姓手中收购削好的竹箭,将锋利的箭簇固定在竹箭上,经过军需官的检验交货。
盔甲方面,头盔和锁子甲是由专门的军械处打造,扎甲则由民间承包商负责完成,当然,民间承包商也是与百姓进行分工,最后汇聚到军械处进行最后组装。
明非这套模式下来,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保证了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激活了经济,军方有好兵器,百姓有钱赚,这是双赢的结果。
当然,这些钱都来自于贪官,朝廷“疾风骤雨”般的责难是避免不了的了,这只是早晚的事。
铁匠铺内的明非,饶有兴致的看着各种兵器,他顺手抓起一把牛尾刀,对着旁边的桌腿砍去,“咔嚓”一声过后,桌腿应声而断。
现场的人们都鼓掌喊好,明非也是十分满意,问旁边的甘多道:
“这刀怎么样?”甘多笑道:
“比以前锋利多了。”
说着,甘多从身边一位看守铁匠铺的士兵腰间抽出一把牛尾刀,看向桌腿,砍了两刀才断,而且并不干脆。甘多继续说道:
“这一把就是还没有替换的牛尾刀。”明非笑道:
“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刘主簿,你配合一下主抓这件事的甘多将军,尽快让所有将士都更换新武器。”
一旁的刘策应诺,甘多说道:
“新打造的兵器都在第一时间分发给了各营将士,不曾延误,替换下来的武器也登记造册,回炉打造武器用了。”明非满意的点头说道:
“做得好,大家都辛苦了。”
明非看着手中的牛尾刀似乎在想着什么,他一边把刀递给甘多一边说道:
“你拿着,握紧刀柄。”
甘多好奇的接过牛尾刀,紧紧地握在手中,只见明非抽出残情剑,炉火映衬下,一道紫光闪过,牛尾刀被砍处应声断成两截。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明非再次满意的笑道:
“好刀,好质量。”
一旁的铁匠头吓得连忙跪地磕头如捣蒜,旁边的铁匠也都吓得一起跪地磕头,在他们眼中,铁匠铺里打造的牛尾刀都是上乘的好刀,但是居然被这么轻易劈成两断,难道这刀真的不行吗?
这可是军用品,一旦出现问题,那可是死罪啊,刀断了卫督大人还说是好刀,这很明显是反话啊,一定是愤怒到极点才会这样说的,他们都认为自己小命不保了,怎能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