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接二连三上书,以老病为由请辞。
朱由检再三挽留:"姜子牙七十二岁才出山,孙阁老今年才七十岁,再支撑十年八年又何妨?"
孙承宗禁灿烂一笑。
万历殆政三十年,缺官不补,再加上天启年间残酷的党争,浪费了很多人才。
接下来,要进行宗藩改革,军制改革,户籍改革、科举改革,财税改革,币制改革,还要开发大东北,废除海禁,发展造船业、海军,以及向海外移民。
每一项举措都将触动无数人利益,难度之大不亚于消灭建州女真。
孙承宗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杨嗣昌、温体仁、周延儒远没有孙承宗那样资历、身段。
朱由检对孙承宗说道:
"大乱之后百废待兴。西北流寇未除,西南奢安余孽犹在。当此国家多事之秋,孙阁老怎么忍心躲安闲呢?"
孙承宗只得勉强留任。
过了半个月,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山西宣大总督曹文诏上书朝廷:
鉴于辽东战事已完结,建议朝廷集中全国力量,对盘踞在秦晋两省的巨寇展开拉网式围剿,彻底铲除!
朱由检召开御前会议,听取阁部大臣意见。
孙承宗道:"以臣之意,调孙传庭部、卢象昇部、袁崇焕部、朱燮元部与洪承畴部、曹文诏部会合,实行六面合围,对高、张、李、罗围而歼之,从此天下太平。"
西北寇乱已经七八年了。高迎祥盘踞在宁夏,李自成盘踞在陇南,罗汝才盘踞在河南,张献忠盘踞在晋南。
粗略估计,高、李、罗、张四部不下二十万人。
数年来,朝廷的力量都投放在辽东和福建。
洪承畴得不到朝廷拨款,无力对流寇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
流寇日益坐大,陕西山西不时爆出官僚士绅地主老财被杀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
尤其恩出身陕西山西的官员,对此颇有微词,屡次上书,指责朝廷对流寇太姑息了。
到了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多数田产落到王公贵族、官僚地主的手里。
豪绅地主不仅享有额定的优免权利,而且还勾结胥吏,通过诡寄、飞洒、影射等方式逃避粮税。
沉重的赋税全落在贫苦农民头上,不堪重负的农民大批逃亡。
地方官完全不顾农民死活,一户逃亡,则责令九户分赔,九户逃亡则勒逼一户独承。
这样辗转相牵,往往出现整村农民逃亡一空的景像。
万历四十三年,连一向富庶的山东也出现了人吃人的景象。
饿疯了的人们,连父子、兄弟、夫妻也不放过。
剖腹剜心,切碎烹煮,且以人心为最美味,小儿心尤其美味。
集市上有人肉挂在铁钩上卖,六文钱一斤。
有腌好人肉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的,有割人头用火烧熟而吮其脑髓的,有刚刚饿毙倒地而众刀攒割立尽的,有割肉将尽而怒睁双眼瞪视人的。
妥妥的人间地狱!
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仇寇。
被压榨得活不下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流寇的主体是饥民,骨干是逃兵。
朱元璋实行军民分籍制度,编为军户的农民世代为兵。
政府把他们按照卫所的编制组织起来,进行屯种。
沿边卫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卫所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每名军士给田五十亩,耕牛一头,农具一套。
收获所得以十二石归军士,余下的作为本卫所军官的俸粮和储蓄。
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对屯田情况进行督察,不用给饷,养百万兵却不费民间一粒粟,成效十分显着。
可是法久弊生,军屯田被边将、豪强、太监侵占。
军屯因此败坏,变得有名无实,而商屯又由于开中法的废驰而破坏无遗,于是朝廷只得从国家财政中拨给饷银。
万历以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拖欠军饷的情况更甚一日。加上层层克扣,以及粮价陡涨,士兵生活陷入绝境,兵变层出不穷。
明末军纪败坏,己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淫妇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寇。
寇来兵去,兵去寇来。寇掠于前,兵掠于后。寇掠如梳,兵掠如剃。总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帅,将帅之令不能行于士卒。
派兵剿寇,无异于驱民为寇。
明朝立国二百五十年,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权力集团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几乎占据了所有社会财富和国家要害部门。
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巨大冲击,根本没有人能撼动这种高度凝固的利益格局和权力格局。
一鲸落,万物生。
被绑架的朝廷想要获得新生,非得来一场血腥无比的大屠杀不可。
朱元璋的办法是制造大案,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蓝玉案,每一次大开杀戒都是一次洗牌。
朱由检的办法是利用农民军杀藩王,杀官员,杀军镇,杀豪强,杀士绅。
朱由检看向毕自严,"调全国各地的兵入陕剿寇,所需钱粮可有着落?"
毕自严果然说道:"孙、袁、卢、朱四部,总计二十六万人,全部开进陕西山西,光路途上的消耗就不下二百万两,再加上洪、曹二部,总计三十七万人,如果开打的话,总费用将不下二千万两。“
朱由检对孙承宗道:"剿寇也太费钱太扰民了。兵者,凶器也,为免生灵涂炭,还是以招抚为主吧。着阁部议出一法子,逼那些巨寇投降朝廷。"
众大臣等面面相觑,在福建和辽东,可没见皇上这么菩萨心肠。
孙承宗道:"晋王和代王接二连三给朝廷上书,说张献忠隔三差五就跑到王庄杀人放火,损失惨重。"
朱由检两手一摊:"叫他们搬到京师来,他们又不肯,我有什么法子?"
孙承宗:"……"
出了文华殿,朱由检朝方正化使了个眼色。
方正化忙凑了过来。
朱由检从袖子中掏出一个蜡丸,抛给方正化,低声道:
"你去一趟陕西,交给李若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