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二郎你是早就猜到了魏相公听说太极宫阴冷潮湿是造成宫中诸多人身体都不大好,染的大多都是和湿寒有关的病后,肯定会支持建永安宫的了,某就奇怪了,二郎你似乎对各相公的心思都能把握的很准么,阿爹就这么评价过你,说是若这个世上真有神仙,还就只得你二郎是首当其冲的。”长孙冲并没发觉自己打赌输了的原因是李恪作弊而导致的,因此满是佩服的看着王况。
自家人知自家事,长孙冲情知自己比文比不过诸如马周啊等这些个大家,比画比不过阎家兄弟,比书法,又有禇遂良等人在,比武那就不用提,比棋比驾驭车马等这些,随便都有人比他高明,可以说,长安城里,只要那些读书人中,随便就能一抓一大把任何方面都比他高的,他自己的综合水平,也就在中等稍微偏上一点点,看起来是高,可长安的文人有多少?起码得有上万去,在长安城里的百来万人口中,十个出一个文人并不希奇。
能在长安置办家业的,除了那些个从祖祖辈辈就住在这里的贫民外,其他的基本不是商贾人家就是官宦人家或者是手艺人,没有几分本钱是没法在长安立足的,而这些人的子弟,又大多会去就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可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哪怕这些年来,在王况的不遗余力下,商人,匠人和其他行业的人的地位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也无法改变人们存在于骨子里的那根深蒂固的想法,就连后世上百年的信息大冲击都没法完全转变过来,现在又如何能够?
说长安有万余学子已经是说少了的,因为除了本地的学子外,作为京城的长安自然在天下学子心中有着神圣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或是游学,或是求学,或是访问同乡在长安为官者,或者是来访友参加文会等等,几乎每一天,都有不少于千人之数的外地学子在长安,这千多人甚至是几千上万人,到了长安,就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洋中,无影无踪。
而如果将眼光放到整个天下,学子就有几十万之众,在这几十万号人里,长孙冲能否排到前十万名都很不靠谱,所以,如果真个也让他们这些人去参加常举的话,长孙冲注定就是个垫底的份,而这还没完呢,各州书局书院的陆续成立,使得寒门学子有了更多的书籍来源,而这样的效果,不用几年就能显示出来,都说寒门出高才,等到那些从小就受了新书局书院的好处的小孩子们长成,又该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可文不行,武也不就的情况下,能有王况这样的洞察先机的能力,也是一种能力呀?这又不需要成天的埋在书堆里,也不用每天闻鸡起舞搞得一身臭汗的,要是也拥有这样的能力,那是多牛掰的事?所以长孙冲对别人那些高才士子不羡慕,对那些豪侠勇士不羡慕,就独独羡慕王况的“能力”。可他哪里知道,王况不光是在思想上是站在了一千多年的后人的肩膀上,就是他脑中的信息量,也是这当下无人能及的。
几人又哈啦了一会,李恪因得了王况教的,可以让河北民众养那些有着珍贵皮毛的动物,心有挂碍,没坐一会就匆匆的走了,眼下正是冬天,正是狐狸等动物的皮毛最好的时候,同时也正是冬天,食物难得,狐狸啊貂啊鹿啊等这些个野物也是相对比较容易抓到的时候,因此他要赶着回去安排,让在安州的下人们组织猎户进林子,上山去,不过却不是要套夹子了,而是要想办法的抓到那成年的,在家里养起来,这样等到明天开春,就有新的崽下来,新崽下来就比其父母要好养得多了。
王况的话确实是点醒了他,竭泽而渔的话,最后深受其害的反而是人,没有狐狸和貂等铺鼠的话,等到野鼠野兔泛滥成灾,最后连农人田地里的作物都有可能不保。到时候别说什么吃好穿好的了,就连有的吃,能活下去这个最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百姓食不裹腹,社会就不安定,不安定,朝廷就要乱成一团麻,等到乱成一团麻了,再来理清就困难了。
毕竟修建永安宫关系到自己姑姑一家的生死大事,可不是生死大事么?长期的住在太极宫这么个地方,受寒气潮气的日夜侵蚀,身体能好才怪,寿元肯定也会是大打折扣的,既然有关寿命的,那自然就是生死大事了,长孙冲很是自作聪明的将长孙皇后经过王况的办法调理了这么多年还没把病根断了的原因归结到了太极宫上,也把自家的美娇娘身体弱归到了上边,这可是自娘胎里就受影响的呢,那么小的人儿,如何能受得了?于是乎,平生第一次,长孙冲对太极宫就有了那么一股子的仇恨起来,当然这个仇恨只是针对建筑而不是针对人,但要是有人敢这时候跳出来阻止的话,他不介意联络了李道玄,用宗人府的名义,给那敢跳脚的人来个狠狠的碾压的。
所以,长孙冲也没呆多久,他也得去联络那些大佬中的晚一辈中人,通过他们给各大佬将太极宫和圣人、皇后及皇子们的身体不好存在着莫大的关系,同时也传递一个信息,谁敢阻挠永安宫的修建,那就是存了不让圣人身体好起来多当几年皇帝的心思,其心可诛!
有了魏老头忙前忙后的奔走,又有长孙冲联络了年轻一辈的暗通消息,因此,当第三天常朝的时候,高季辅将自己的折子当众念上一遍,出人意料的,朝中大佬全都忙不迭的表态赞同,开玩笑,第一个提升薪俸那是和自己的利益有关,谁会傻咧咧的反对?第二个都已经知道了,这不同意就是有谋逆的意思在,谁敢这时候跳出来?个个都抢着表忠心了,甚至还有一些大佬,诸如禇遂良,阎立德等这些身家比较丰厚的,还都捐了钱,少的也有千贯,多的比如秦琼为首的三驾马车,数目都在万贯以上,长孙家最是大方,一口气拿出了三十万贯出来。
王况也不能不表示表示,他代表建安王家,长安林家,还有黄良的黄家,建安孙家,长溪黄家,唐兴慎家,一口气捐出了一百二十万贯出来,合着一家二十万贯,比长孙家少一点,不能不少呀,长孙臭老酸是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自己只能比他低,而李世民离去后送来的信中,已经隐隐的将王况排位安排在了长孙无忌之下,成了二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所以又要比别人高那么点儿,加之这几家,都是身家颇丰的,也是在这些年里,得到的实惠最多的,多捐些也是理所当然。
结果当王况眼一瞄,没瞄到太原王家有人在朝堂上的时候,又帮太原王家垫了二十万贯进去,这也只有王况敢垫,都不用征求太原王家的意见的,一是建安王家和太原王家原本就是同宗,二是如今王家权势最滔天的王霖泊是受王况的直接领导的,三来就是最关键的了,如果是王况帮他们捐出来,那么以后王况必定也会想办法的让他们赚回来,这才是最关键的,就如同这钱么,先存放在朝廷里几年,过个几年就分文不少甚至可能还要翻几番的拿回来,包赚不赔的买卖。
最后统计的时候,光是朝堂之上的这些人,一下就凑出了二百多万贯之数,开始的时候是捐的人不多,可大家都捐,自己也不能落后呀,而且,眼看着四倍的薪俸就要到手,总不能干吃不吐的吧?要是圣人回朝,一看,哟,你们这些个养不熟的,合着给你们提薪俸就积极了,给某修个皇宫你们就退缩了?
等统计完了,也不知道那些个宫女寺人从哪听到的消息,说是太极宫阴冷,不适合居住,现在要修永安宫呢,虽然是给皇帝修皇宫,可也是自己要住的地方呀,都巴不得早些搬到新宫殿里去,上到太上皇,下到小公主,个个的身体,大家伙可也都是瞧在心里的,这一听说是太极宫惹的,自然也怕,所以,就都或是自己有职责在身可以到朝堂上来的就自己来捐,没法来的就托人帮着捎过来,如此又有几万贯进帐。
这天的朝会可以说是李唐立朝以来最长的了,一直持续到了午后,见没人了,最后又统计了一遍,竟然统计出个二百五十万贯的数字来,不多不少,真真一文不多一文不少的,这让王况哭笑不得,旁人不知道二百五什么个意思,他可知道得很,于是算着还有安逸王和金陵姜家,以及杏花村的份子,都是和自己走得近的,就也帮他们各垫了十万贯进去,凑了个二百八十万贯,这才擦了一把汗,摇摇头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