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陆抗和陆凯两兄弟正沉浸在又一次成功背刺蜀汉的喜悦中,他们为自己的计谋得逞而暗自高兴。
陆抗兴奋地说道:“这次总算为永安之战的失败,以及偷袭徐州之战挽回了一些颜面,收回了一点利息!”
陆凯则略有顾虑地附和道:“我们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妥当啊?”
陆抗却不以为意,大笑着说:“有什么不好的?兵不厌诈嘛!哈哈,我们这也算是合理用兵了。”
陆凯听了,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也跟着笑了起来:“对,毕竟我们现在处于战争时期,为了胜利,做什么都是可以被允许的。”
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其实都在刘复兴的计划之中。
刘复兴早已洞悉了他们的行动,他故意让东吴得手,只为了引他们入圈套。
在这场智谋的较量中,刘复兴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和隐忍,他暗中布局,等待着最佳的时机,一举反击。而东吴的兄弟俩,还在为自己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却不知即将面临的是怎样的危机。
西晋朝野听闻刘复兴的所作所为后,震惊程度远超东吴。
同时,他们被骗的也比东吴更惨,更深,更无法自拔。
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刘复兴率领蜀汉大军,出乎意料的越过了洛阳和宛城,目标直取许昌。
而且还是是御驾亲征,还是孤军深入。
西晋君臣意识到,这是一举消灭蜀汉的绝佳机会。
然而,蜀汉在许昌的进攻却遭遇阻碍,由于长途奔袭,他们无法携带充足的攻城装备,看来刘复兴要在短时间内攻陷许昌并非易事。
如此一来,蜀汉的粮草供应必然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与此同时,西晋又得到了从东吴那边捕获的东吴与蜀汉之间的信使。信中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真相:刘复兴带兵越过洛阳和宛城,直奔许昌,其实是为了支援东吴的寿春战场,而非真正想要攻下许昌。
在寿春战场的战斗结束后,蜀汉的军队将会从许昌城外撤军,然后前往扬州地区与东吴的部队会合。
综合以上种种信息,西晋君主司马炎深思熟虑后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果断,心中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责任感。他深知,这是一个关乎西晋命运的关键时刻,他必须做出明智的决策。司马炎的表情严肃而专注,他召集了群臣,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
洛阳城的大殿之上里弥漫着紧张的氛围,每个人都深知这次部署的重要性。
司马炎用坚定的语气说道:“我们不能让蜀汉刘复兴的计谋得逞,必须果断行动!”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群臣纷纷表示愿意誓死追随,为国家的安危而战。
司马炎的部署如同一幅宏伟的画卷在人们眼前展开,他调兵遣将,安排防御工事,制定出一系列精妙的计策。
整个西晋王朝的力量被动员起来,士兵们士气高昂,决心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人民。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西晋上下团结一心,展现出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他们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守护国家的安宁。
司马炎显然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来消除刘复兴所发讨贼檄文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篇讨贼檄文真是阴险至极,它声明蜀汉此次北伐主要是针对司马家,与其他人毫无关系,这简直是杀人不见血啊!
司马家代曹魏本身的事情,及事情的过程就极其的不光彩,司马家又大肆屠杀曹氏宗亲,比之曹丕待汉献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讨贼檄文分明就是挑拨离间。
如今,蜀汉的败局已经显露无遗,当然要大肆渲染,让所有人都知道。
而这一切,恰恰是刘复兴梦寐以求的战事进程。
东吴和西晋的每一步谋划,都精准地落入了刘复兴的算计之中。
西晋的司马炎心中的想法已经再明显不过,他要趁着刘复兴孤军深入之际,动员全国之力,毕其功于一役。
他要全力围剿刘复兴,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
司马炎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决绝,他决心要将刘复兴彻底击败,以扞卫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这场战斗注定是一场生死较量,双方都将倾尽全力,不给对方留下丝毫情面。
司马炎却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刘复兴想要他做出的决定。
在得知东吴已经故意将联盟进攻的内容泄露给西晋之后,刘复兴就更不着急了,内心反而更加平静了。
他明白战争中着急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唯有冷静应对,方可破局。
而此时,许昌城里的司马亮被搞的也是一头雾水,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自从,第一天晚上偷袭刘复兴的大营受了埋伏大败之后。
司马亮就一直提心吊胆,生怕城池在某一天被突然攻陷。他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安危,每一刻都过得胆战心惊。
后来,司马亮又陆陆续续听到一些传闻,说刘复兴是一位战略战术大师。
这些消息让他更加惶恐不安,对刘复兴的畏惧之情愈发浓重。
在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刘复兴的攻城战变得异常奇特。
说他进攻了吧,可攻势却如微风拂面,对城池并未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说他没进攻吧,但他确实又在攻城,这让司马亮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不安之中。
只能说如攻。
刘复兴的攻城战术似乎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不紧不慢地摆弄着城池的守军,让他们在恐惧和不安中逐渐失去斗志。
司马亮觉得自己如同被刘复兴肆意摆布的傀儡一般,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这场可怕的噩梦尽快终结。
毕竟,从客观局势来分析,即使司马亮再愚笨,他也明白,只要自己能够顽强地坚持下去,结局无非两种。
要么西晋的援军及时赶到,为他带来希望的曙光;要么刘复兴的粮草消耗殆尽,让对方陷入困境。
当然,在司马亮的美好设想中,他最期望的是这两件事情能够同时发生,如此一来,便能早日脱离这无尽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