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那日,顾清月心里很是忐忑,面上说出来,她是侯府各房长姐,从侯府出嫁,嫁给一个大六岁的举子做继室,属于下嫁。
但她自己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顶着听上去有点牌面的名头,可却只有折合三百六十两的嫁妆,太过寒碜,怕今后夫家看不起,导致她在夫家底气不足,日子也不好过。
顾昭派丫鬟送来一匣子添妆,交待她上了花轿再打开。
她知道顾昭贵为郡主,又会赚钱,很富裕,却也不敢抱希望顾昭能给她添多少嫁妆,怕是能有个百八十两,就算全了堂姐妹的脸面了。
坐在花轿里,顾清月小心翼翼的把顾昭那匣子添妆打开。
匣子不大,里面能装的东西自然不多,可是看到里面的东西,顾清月还是不由得震惊的捂住了嘴巴。
那是一整套首饰,点翠、簪子、吊饰、戒指、手镯,或为玉料,或为纯金,每一件都不大,可料好做工精美,下面还垫了一张地契,是三十亩良田,总价值怕是有上千两银子,足足是侯府给的三倍。
顾清月泪目,暗暗将这份恩德记在心里。
……
玄始八年,顾昭十二岁。
正房的顾云麟比顾昭大四岁,去年娶了刑部右侍郎家的嫡次女,只因为世子顾云逸十八岁时考中秀才之后,顾侯爷便利用侯爵有的特权,为顾云逸在刑部谋了一个官职,此次联姻一定程度上算是为顾云逸在刑部铺路。
三房的顾云举比顾昭大三岁多,当下也差不多十六岁了,照理也应该开始说亲。
但顾云举也已经考中秀才,他便想搏一搏下届考个举子再说亲,如果能成,他能说的姑娘至少高两个层次,显然他不甘心只娶一个小门小户家的姑娘。
另外,顾三爷这几年除了当初老太君祖母把身边大丫鬟送给他做了妾室之外,前年又相中了正房一个二等丫鬟,苟且之后,请老太君祖母做主施压正房,纳做第二房妾室。
几年时间,陆续有了庶长子、庶次子出生。
顾云举这是感受到了压力,他虽是三房嫡子,可将来三房与侯府分家,估计分不到多少财产,而将来他的庶弟们又得分走一部分,如果他不努力,将来怕是过不上富贵日子。
对于顾云举的志气,顾昭是欣赏的,只不过两年后便是下一届科举年,以顾云举现在的才学,考上举人的概率并不高。
顾昭以为和自己没关系,没想到三婶婶王氏却来求顾昭,让顾昭带着顾云举去梅园,请姜延儒指点顾云举几句。
见顾昭不说话,三婶婶王氏就直接要给顾昭跪下。
道德绑架?
顾昭一阵无奈,王氏为了儿子,还真豁得出去,她敢跪顾昭却不敢受。
“老师喜静,不喜欢教学生,这几年也只收了我一个学生,而且不常上课,再则只是让老师指点几句,便期待能提升举堂兄的才学,让举堂兄考中举人,那不可能,老师没那么大能力。”
现在姜延儒被尊为天下第一大儒,可顾昭却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姜延儒的才学不比其他大儒强到哪里去,另外姜延儒是人,不是神,不可能随口几句就让人才学大涨。
“我可以写一张帖子,送举堂兄去‘明心学院’读几年书,能不能考中举人,就看举堂兄自己的努力了。”顾昭最终还是心软道。
明心学院虽然不是国子监那等至高学府,但每届科举也都有学子高中,算是京城国子监下最好的学院之一了。
正常情况下,明心学院不收十四岁以上才考中秀才的学子,不过顾昭是郡主,是天下第一大儒姜延儒还在教的唯一学生,加上当年顾昭说出那句能被天下所有学子引为座右铭的名言,带来的巨大名声,顾昭亲笔写一张帖子送顾云举进学院不难。
知道无法借着顾昭接触到姜延儒,王氏也不强求,能进明心学院也是好的,拿到顾昭写的帖子之后,便对顾昭一番千恩万谢。
……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前顾昭和秦子箐等七个同学,已经从青青学园毕业。
秦子箐、楚瑶、杜晗芝陆续及笄,最近都开始与人说亲。
一个韩国公府嫡长孙女,一个宣平侯府嫡长女,一个工部尚书嫡长孙女,都是顶级高门贵女,背后都代表着强大的势力,她们盯上的,或者盯上她们的,自然都不简单。
韩国公府是老牌公侯府的代表,底蕴极其深厚。
宣平侯府是新晋公侯,但却掌握兵权,极得玄始帝信任。
工部尚书与两个公侯府相比,差了一筹。
韩国公府因为下一代就要降爵,想要谋求继续袭国公爵位,所以盯上了势力最大,名声最响的三皇子晋王,希望秦子箐能成为晋王妃,赌将来晋王能继承大位,彼时做为皇后娘家,韩国公府别说继续袭国公爵位,就算是成为世袭国公府都并非不可能。
简单来说,韩国公府早早便准备下注晋王。
与韩国公府只能主动找哪一位皇子下注不同,宣平侯府却是被大皇子楚王、二皇子魏王、三皇子晋王同时盯上,三位皇子都去玄始帝那里请求赐婚,要娶宣平侯府嫡长女楚瑶为王妃。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秦子箐的尴尬,她想成为三皇子的晋王妃,韩国公夫人都已经把意思透露给了晋王生母郑贵妃,就等郑贵妃回应,可郑贵妃却先让晋王去求娶楚瑶,很明显如果求娶楚瑶不成,才会考虑秦子箐。
韩国公府虽是百年国公府,底蕴深厚,在郑贵妃面前,价值却不如新晋的宣平侯府。
“皇上春秋鼎盛,几位皇子便已经开始这么明目张胆的发展势力,当皇上是瞎子吗?”漪澜园,顾昭听到银浅的情报,呵呵一声。
当前楚王二十岁,已经娶了两个侧妃,正妃位置仍空着,魏王十九岁,已经娶了一个侧妃,正妃位置也空着,晋王则是正妃侧妃都还没有娶,妥妥的待价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