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创造性的转化就是根据时代的特点,对它们加以改造,转化成新的内涵、新的形式,跟它相适应。诶,过去我们讲的一些诶,京剧啊,很陈旧,但是我们给它加上现代的元素,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可能大家更容易接受,这是讲的创造性的转化。”
“第二个呢就是创新性的发展,创新性的发展也是根据时代的特点对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前面是转化为新的内涵和形式,这个是要补充和拓展,然后适应现在的时代要求,啊,所以说一个是叫转化,二个是叫创新性发展。”
“我们对比一下,你比如说我们讲过的一些,传统文化当中的糟粕,要把它丢掉,我们说到一个孝顺,可能有些孝是愚孝,不对的地方它也在听,这种要把它丢掉,我们的内涵和形式要符合时代特点……”
星期二上午第三节课是政治,考试临近,杨舒力也打起精神听课,但这些话听起来实在让人昏昏欲睡。
整个话语系统都难以接受,这些东西学了不是让人思维更灵活、思想更深沉,而是更僵化才对。
多想一下就明白了,现在的高考,其实和古代的科举考试功能是一样的,本质上是选拔。
选拔教育并不在乎这些东西对人有没有价值,有利于选拔就行,而且从这种话语系统看,就是为了官僚体制培养人才的,本质是一套官话。
没办法,为了那点分数,还得啃一下,反正也就十来天。
刚下课,接到一条短信,是黄敬蜀发来的,手机号码只有她一人知道。
“中午后校门煲仔饭,准备好接电话哦。”
杨舒力笑了笑,黄敬蜀她妈又要进行审核了,没关系。把手机揣回兜里。
手机在兜里鼓鼓的,但也没办法,有些人弄个手机套,系在皮带上,像敌后武工队腰里别的家伙一样,杨舒力不喜欢那样,而且在学校也太张扬。
旁边的刘智乾也注意到这一新动向,眼珠子轱辘轱辘直转,不停打量杨舒力。
对了,刘智乾的政治分数好像还可以,看来他合适这套话语,将来可以子承父业,江山永续。
中午,三人在后校门煲仔饭店坐定,和上次一样,黄敬蜀拿出手机和她妈接通,然后递给杨舒力。
“小杨同学,我有个问题想问你,希望你如实回答。”和以往不一样,这次黄敬蜀她妈说话语气比较严峻。
“阿姨,你说。”
“你们这次到西边几个城市旅游,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希望小杨同学说实话。”
“不太清楚。我是星期天下午听黄敬蜀说的,她叫我到ktv唱歌时说的。”
黄敬蜀听到杨舒力这样说,似乎明白了什么,握着小拳头,脸上做出恶狠狠的样子,在空中砸了几下。
“啊……这样啊,那好,这次你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
说了好一阵,黄敬蜀的妈妈对杨舒力的答复很满意,语气也缓和下来,祝他们旅游顺利。
手机还给黄敬蜀,她埋怨她妈不该这样态度对待杨舒力,并向他道歉,杨舒力说小事一桩,不足挂齿。
这次旅游,黄敬蜀要用她自己的钱支付,她的压岁钱多年来一直存在她妈妈那里,说等她长大了再给她。
这次要全部取出来,自己到银行开一个账户,自己支配了。
因为,再过几天就是她的17岁生日。
这笔存了十多年的压岁钱有多少呢?可以说超过凌江市一半以上家庭的存款,接近4万。
从初中以后,随着她爸爸位置的变化,收到的压岁钱越来越多,其中一些比较大的数额还给退回去了。
今年也是她最后一次收压岁钱,以后再也不收了,钱也不需要存在妈妈那里,她妈妈遵守承诺,同意在她满17岁后,也就是过几天把钱转给她。
能够自由支配钱财,也是成长的一个标志。
涂艺还差几个月才满17岁,不过,如果她到美国的话,成长速度会更快。
和黄敬蜀妈妈通话后,意味着暑期的行程可以确定,接下来可以商讨具体细节了。
杨舒力提出,这次旅游,吃饭和交通的费用主要由他承担,道理很简单,“元酥肉家的儿子”不差钱。
当然,他也遵守规则,没有把元酥肉的具体数字透露出来,在凌江市,“元酥肉开业第一个月赚了4万元”这种话告诉任何人,都可能在几天内传遍全城。
“元酥肉肯定赚钱”,“元酥肉一天起码要赚一千块”,这种猜测不会成为刺激源,但如果是一个接近元酥肉家庭的人说“一个月赚4万”,那就是刺激源,有些人听到数字,可能马上采取行动。
这点杨升元和向叔叔都做得好,杨升元碰到以前的老同事问起,都说是找不到活路了,只有干这个,天天起早摸黑,赚不了多少。
元酥肉第二个月利润果然比第一个月有所减少,按杨舒力的算法,向叔叔第二个月是拿不到4千元的,但他还是给了4千元。
只要元酥肉还有得赚,给向叔叔的工资就不会少于4千,杨舒力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向叔叔拿到第二个月工资4000元后,下班后带着家里人到百盛商场,老婆、女儿、儿子,每人选了几套衣服,家里清出来的旧衣服,扔出去两大包,老婆问他工资拿了多少,他也是打哈哈。
虽然他老婆从他交的钱可以推算出大致有多少,但没有具体数字,那么她在菜市场跟人聊天时,最多说出“工资还可以”,而不是“一个月4000元”。
这就是杨舒力叮嘱的,不能说出具体数字。
也就是不能命名。
伱可以猜测,可以感受,但没有具体数字,就没有命名。
人作为语言动物,对被命名的事物有一种崇信心理。
电视、报纸等媒体每天都在对一些事物反复命名,就是为了加固人们对其的崇信。
所以杨舒力基本不看电视,他不需要那些反复的命名来搅乱自己的思维,相反,他需要保持事物的原始状态。
三个人吃完煲仔饭,一边聊天一边往回走时,杨舒力看见前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咦,居然是刘智乾。
很少在后校门看见他,印象中他一直去学校食堂吃饭。
刘智乾也扭头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很快走进后校门。
杨舒力突然发现刘智乾像谁了,就是契诃夫小说《套中人》的主角,不光精神上像,连外形也像。
不管他,我还是好好安排西部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