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就是,娃娃们上过学就是不一样,规矩了不少,还对我和他爹说辛苦了。”
妇女说到这眼眶红红的,但是身板挺直,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可不是,我家那小子回来还教我们写自己的名字,说是特意和老师请教的,现在我和他爹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真的啊?”一个孩子刚三岁,刚好能给家里的大孩子带,不过现在孩子已经有了猫嫌狗厌的苗头。
所以她一听到学校能把孩子教的规矩、礼貌,立马动心了。
恨不得马上把孩子塞进学校。
“可不是咋滴,等我们家红丽到了年纪这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去。”
他们家大儿子已经送到学校去了,现在还有小闺女没上学,她和孩子爹商议了,等闺女年纪到了也送闺女去上学。
妇女说这句话的时候没发觉,其他人听到她要把闺女送到学校,有两个特别重男轻女的妇女脸色一僵。
白凤英看见她们僵硬的脸色,心里翻了个白眼,都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孩子,分什么三六九等。
她心里这么吐槽着,嘴上却不会这么说。
“依我看啊,反正上学花不了几个钱都送过去呗。
上学是啥,那是给娃改命的机会,娃娃有出息了还能不孝顺你们?”
白凤英真觉得是这样的,不从亲情说,就功利一点说。
家里女娃长大了换彩礼也就几十块钱,要是娃出息了,只要能当上工人,哪怕是临时工,几个月就比彩礼挣得多。
有人眼珠子一转也反应过来,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家里小子做功课背书的时候,磨磨蹭蹭,就像是屁股底下有钉子一样,还老想着出去玩。
背个课文啥的,他背几遍也记不住,旁边听着的闺女早就记住了。
这是啥,这一看就是闺女比小子脑子灵。
再说家里的臭小子念个书还不情不愿的,正好把他妹妹送过去。
让他知道他们也不是光指望他,他们还有他妹妹,也给他紧紧皮。
现在她觉得以前的自己太傻了,孩子没出息怎么孝顺她。
不过家里的活也不能落下,对,儿子也得让他干活。
之后她就要一碗水端平了。
养老,也不能只看儿子,闺女也得算上。
越想越觉得自己的主意好,女人打算晚上就和当家的唠一唠。
白凤英看见有些人脸色松动,若有所思,也打住不说了。
别人家的事提一嘴就行了,说多了讨嫌。
“等到秋收过了,我把我家妮子也送到学校。”
中年妇女被白凤英的话说的动了心,下定决心把闺女送到学校。
“你就不怕闺女将来翅膀硬了,不孝顺你?”
有人自己不送闺女上学,听到别人要送闺女去上学,心里老大不高兴了,觉得这么做显得她太过于重男轻女,所以她想打消刚才说话的妇女送女儿上学的主意。
中年妇女倒是想通了,“怕啥,她要是学不出来个啥,这就是多花这一学期的钱,要是学出来能找到工作,我还真不怕她不孝顺。”
其他人也想到这个妇女之前胡搅蛮缠闹腾的本事,都闭上了嘴。
不过中年妇女的话一出,还有好几个人也心动了。
她们家也有闺女,看到闺女羡慕地看着儿子上学,她们心里也怪不好受的。
不过现在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她们也不敢为女儿争取,繁忙的家务很快就占据了她们的思绪。
不过要是就试一个学期的话,她们还是敢为女儿争取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