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整人之法千千万,公孙弘马上想到一招:借刀杀人!历史经验证明:此刀凡是出手,没一个能逃过劫难的。这把刀,即是胶西王刘端。
算起来,汉景帝刘启真是没白生这些儿子。在他14个儿子当中,风格各异。心狠手辣之徒实也不少。之前有个赵王刘彭祖就不用说了。凡派去与他相处的中央大员,没一个不是栽在他手里的。如不是他反告主父偃,公孙弘也根本就搞不死主父偃。
这个刘端与同胞兄弟刘彭祖相比,不分上下。如与董仲舒曾侍侯过的江都易王刘非相比,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彭祖之阴暗,是因他专好此术。刘端之阴险则似与他的心理恋态有关。刘端有一个很让男人见不得人的身体毛病——阳萎。据说只要一近女色,往往都要病数月不起。如此看,这可不是一般的阳萎?
身为诸侯王,美女千万,眼睁睁看着她们如花似玉,口渴嘴馋却碰不得。这种感觉,我想刘端肯定是连死的心都有了。如下辈子能投胎,他肯定愿做一个平凡人,也不做有病的诸侯王。
刘端对后宫美女具有所有权,使用权,却没法履行开发权。眼看一片美女荒芜,只要是男人都要心痛。这时就有一不怕死的男人,自告奋勇替刘端开发后宫殖民地来了。这个男人是刘端宠幸的一个郎官。如此郎官知进退,估计命会长久。恰恰是他只会犯事,却不会替自己擦屁股。跟宫女**了还罢,竟还生儿育女,俨然当后官是自己家了。
这就实在不象话了!不仅蔑视主子刘端的性无能,还视主子于眼中无物了。于是刘端立马开刀,将这位作淫的郎官及孩子、孩子他妈全杀了!
人一变态,在没药可治的情况下,只有变态到底。从此刘端走向一条变态杀人的不归路。凡看不顺眼的,全杀了。于是名声越来越坏,坏到中央朝廷无人不知。中央官员听说刘氏家族出了这样一变态男,也多次给刘彻上书,请以家法斩之。刘彻念本是同根生,没有批准。有关部门就又向刘彻请奏,既不想诛杀刘端,至少也得惩罚一下吧?不然一味怂恿下去,天知道有朝一日会闹出多大的事来!
刘彻想想也是,于是就削去胶西国的大半国土,以示惩处。
弱诸侯、强中央,如仅靠主父偃的推恩令,那也是不行的。事实上晁错那招以罪削地的办法也还是不错的。刘彻发现:当合用两法,软硬相成。
刘彻感觉良好,刘端的心却像被割了大半,一下子就不爽了。既天下都以他为另类,那就另类到底吧!于是刘端决定:继续堕落,以抗拒这个堕落的命运。刘端之堕落让人匪夷所思:粮食烂掉,他不管;仓库倒塌,他不理。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命王国官吏从此不准再向农民兄弟收租了。更更不可思议的还有:将王宫的警卫通通撤掉、所有宫门都堵死,只留一小门,以方便他化装布衣,到处溜达。刘端之所谓溜达,不仅仅限于凡夫市井,田野山川,甚至远窜到其他诸侯国里。汉朝有规定:诸侯王必须呆在自己地盘上,不能越境到别人国家。如有此爱好,都会被当成一种不祥之征兆。
刘彻眼看刘端堕落,难道真的不管不问吗?事实上他派人去管了,可派出去的国相根本就管不住。那么这些国相去哪里了呢?让刘端来告诉你:这些国相不是被他杀了,就是被他伤着抬走了…
刘端是怎么整这些中央特派员的?说出来让赵王刘彭祖听了都要汗颜三分
。刘端杀国相的办法具体如下:凡公正奉法的,就恶人先告状,罗织罪状,请治之。如实在找不到罪证的,干脆来狠的,毒药侍侯…只此两招,汉朝中央派来的国相,没一个是有好下场的!
话说回来:公孙弘也就是冲着刘端有此整人特长,决定借他来杀董仲舒。于是他请奏刘彻说“陛下您那个胶西王兄一向骄横无理,必须派个人去管管他了。举目中央,唯有一人能担此大任:董仲舒是也”
刘彻听完,觉得公孙弘说得似很在理。江都易王刘非也挺让人头疼的,董仲舒不也搞定了吗?既老董是调教恶王之能手,搞定刘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他吧。于是刘彻决定起用董仲舒,拜为胶西王国相。
这下,公孙弘可乐死了。可再回头看董仲舒,他愁得半死,就差没掉眼泪了。
我相信:董仲舒所有的同行业竞争者,都在家里等着看好戏。在他们看来,董仲舒这回不被整死,也会被人抬着回来。然而让人惊奇的是:刘端对待董仲舒之表现,都远远超出所有人的猜想!
你猜刘端怎么待老董的?当他闻知老董远来就职,竟一反另类之打扮,打着热烈欢迎之类的标语,人模狗样的出门迎接老董…意外,实在意外。
狗不是改不了吃屎吗?怎么这一回…老董不敢,更不愿往下深想。他高兴得眼泪跟着胡须,都要飞起来了。
事实上,刘端这不是摆陷阱,更不是设圈套,更不是作秀。他是真的老老实实的将董仲舒当作一神仙来供奉。他之所以如此虔诚,归根到底只有一个:董仲舒名气太大了。
当然,不是所有名人都能让刘端崇拜。一个成天以整二千石高官为乐的人,名人算个啥呢?事实上,刘端善待董仲舒,还有一重要的身份:数尽天下利禄之徒,唯有老董算得上一真正的大儒!
何谓大儒?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一句话可以见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大儒的敬畏,暂时稳住了刘端。但老董和刘端相处共事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刘端不过是暂时笼住兽心的恶狗。保不准哪天此狗又要发病,六亲不认,逢人乱咬。
老董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所谓大儒,也是个凡人。如此与刘端长久相处,如大儒之神秘感被打破,如有朝一天刘端审美疲劳,谁能保证刘端不对他痛下杀手呢?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等着定时炸弹将自己炸得粉身碎骨吗?当然不是这样的。董仲舒找到了一激流勇退的办法:以病辞官!
我认为:这是老董人生中做得最漂亮的一招。因经历诸多政治斗争,他终于懂得了两个字:放下。
所谓伴君如伴虎。诸侯王不是虎,也算是条恶狗或白眼狼,与此禽兽相伴长久,不是明哲保身之计。既惹不起,就躲吧。想躲,就必须懂得放下。放下仕途,另择出路。如当初贾谊能放下官场,专心著书,他会抑郁而死吗?所以官场之郁结,从来都是大病。想化解此病,只有放下。
董大儒不属于政治动物,他只属于学术。所以他也只能选择学术,放下官场负累。事实也充分证明:这是一正确、明智的选择。
董仲舒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一半功劳得归公孙弘
。这也超出了公孙弘的预计。他没将同行董仲舒逼死,却将他逼上了一条更辉煌的学术之路。
所谓无官一身轻。董仲舒辞官归隐,以为从此便可了却官场中事,不再过问政治。然而老董不过问政治,政治却来过问他了。那时中央一有大事,总要派个人去老董家里问问。在诸多中央官员中,数张汤最喜欢不辞辛苦地跑董仲舒之家。
在政治上,张汤和公孙弘是一伙的。但对董大儒之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公孙弘想将老董往死里整,张汤却喜欢将老董死劲往上捧。张汤之所以喜欢老董,那是因他是老董的一名粉丝。换言之,董大儒是张汤真心崇拜的学术偶像!
被政治过问,不全是坏事。董仲舒潜心研究,推出一系列思想,基本都被国家领导采纳。更可怕的是:董仲舒的这些学术思想,不仅养活了后世诸多大儒,且深刻影响到了千年以后的中国。
为加深对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我陈列其中主要两条:一条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条是立学校之官,在各州郡推举贤才孝廉。
第二条基本上被认可。然而第一条,老董却被骂了千年不止。已故大师柏杨认为:中国思想,在汉朝之前都是活泼灵动的。但自从董仲舒推行抑百家之政策,中国文化从此就被酱死,一年又一年,成了传说中的酱缸文化…
有人骂,也得有人替之鸣鼓申冤。他们说事实并非如此。老董只是抑百家,并没废百家。到于他推崇儒家,不仅仅是个人所好,更是国家之需要。
研究历史人物,不可能跳出人物处所的时代。所有英雄巨子,都不过是时代的骄子。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而少造时势之英雄。说到底,董仲舒及其思想都是时代之产物。他不过是汉朝的一个孩子,汉朝需要他来撑起精神之支柱。事实上他做到了。仅此一点,当可无愧后世。至于功过,任人凭说…
搞倒了董仲舒,公孙弘把下一个清楚异己的目标对准了汲黯。这次公孙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尽管汲黯在朝里枝不深叶不茂,可比较难缠,所以得找个同伙。公孙弘马上想到了一个人:张汤!凡敌人的敌人都是我的朋友,何况张汤还是公孙弘的下属兼政治伙伴。不拉他拉谁呢?
公孙弘和张汤密谋后,他们去见了刘彻,说了这一番话“京城里颇多贵臣、宗室,这两类人向来难治,所以必须任命一个重臣前去管理。窃以为:此重臣非汲黯老先生莫属,不如就拜他为右内史如何”请奏之前,公孙弘已经打听好了:汲黯没事找事,专爱抬扛。皇帝对他这个老师已经相当厌烦,很想找个机会将其踢走。所以公孙弘断定:自己和张汤联手使出此计,成功率是大大的。
果然,刘彻很快就批准了:汲黯被任命为右内史,负责管理首都治安。管理的好,算你命大;管理不好,你就准备以身殉职吧…这真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招啊!
公孙弘和张汤都有理由相信:汲黯活不了多久了…可是结果呢?大大出乎公孙弘和张汤的预料,汲黯非但没被京城的权贵和宗室整死,反而活得相当滋润。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公孙弘此时正在因追问这个答案而晕菜!
汲黯不是傻瓜,他知道公孙弘推荐他当首都特别市长意味着什么。你想让我死的快,我偏要活得比任何人都好,这是对政敌莫大的打击。另外,汲黯整人技术差劲,但管理地方的技术却是杠杠的。他一到任上便发挥特长。没过多久,本来难管的首都治安竟被他整的服服帖帖,没人敢跟汲黯拍板闹事。
关键时刻,汲黯自己拯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