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生电,电生磁,就是磁力与电力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而发电机就是借助了磁生电。
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就是给导线中的电子提供动力源,使电子能够做定向流动形成电流。
所以原理上发电机并不是凭空产生电子,而是提供电动势,也可以理解为电压,在头尾相连的导线中一头流出电流,另一头流回电流,这就是闭合电路。
而在闭合电路的主干线之上,再添加各种分支线、电路开关、用电器,就成了现代家用电路的基本架构。
所以给电子赋能使其流动起来,就是发电机最基本的作用。
虽然知道磁力可以产生电力,但要具体操作起来却非常复杂。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简单来说就是外部磁力影响了正负电荷间原本就有的磁力。
更具体一点就是磁铁在形成闭路的铜线圈附近旋转时就会产生电流。
因此发电机有两个最基本的组件,由铜线圈组成的定子,由磁铁组成的转子。
顾名思义定子是不动的,单以转子旋转来形成切割磁感线运动便可。
驱动转子旋转的可以是蒸汽机的输出动力,也可以是水流冲击涡轮叶片带来的动力。
这就是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但只有单一磁铁和简陋的铜线圈,只是最简单的发电机结构。
要想提供足够的电能,还得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复杂的工程设计。
为了增加发电机的输出电力,可以增加转子上磁铁的数量,以及围绕转子的铜线圈数量。
但如果仅仅只是增加结构件的数量来达到所需的输出电力,会使得发电机的体积十分庞大,转子的旋转负荷也非常大。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明显低下。
而且定子的铜线圈虽然好增加,但是磁铁想要单纯地增加遇到的问题可就太多了
在实际组装过程中,过大和过多的磁铁磁力是非常大,非常难控制的。
单单是如何安装到发电机上就是个巨大的问题,指不定就吸附到了某个铁质构件上取都取不下来,而且会随时吸附靠近它的铁制品,安全问题很大。
另外就算将磁铁安装到了转子上,不论是人造的永磁体还是天然的磁铁,它们的磁力都是会随时间自然衰减的。
所以进行更加科学的工程结构设计之外,还需要换一个思路。
既然转子上的磁铁不能太多和太大,那么如果不用天然磁铁,而改为人造磁场呢?
这就要用到此前提到过磁生电、电生磁中,电生磁这个原理了。
磁力可以转化为电力,同样的电力也可以转化为磁力。
即通电导体周围会产生磁场。
原理是正负电荷自身就是带有磁力的,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就相当于一个个微小的电流元,每个电流元都会在周围产生磁场,这些磁场叠加起来就形成了通电导体周围的宏观磁场。
所以可以将金属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来代替磁铁。
优点是它的磁力是可控制的,通电时它就有磁,断电时就没有。
另外它的体积也可以做得更小更紧凑,更加方便制造成符合高效能量转化的工程结构。
既然代替大型磁铁的人造磁场有了,那么给这个磁场提供的初始电力要从哪来呢?
这个更简单,只要在转子上安装另一个用小磁铁做磁场的小号发电机就行了。
当大号发电机的转子被驱动旋转时,小号发电机就会发电给人造磁场提供电力,大号发电机所需的磁场也就有了。
这就是火力和水力发电厂中,最常见的大型发电机结构和发电过程。】
天幕将后世详细的发电机组构造图纸呈现了出来。
因为各种部件和注意事项很多,光是发电机和发电厂的图纸投送就得进行很久才能投送完。
古人们也争分夺秒地将这些图纸一一复刻到纸上。
对他们来说这些科技和原理实在太过复杂,不管目前有没有看懂和理解,总之一个字,一个参数,一个图形都不敢记错。
由许多专门负责记录天幕的人员同时抄录同一份资料,抄录完之后还得再进行比对纠错。
虽然这一承担王朝科技命运的抄录和学习过程高度紧张,一旦错过了,老天爷可不一定还会再重复一遍。
但这其中的兴奋无疑也是极其巨大的。
因为就像天幕之前提到过的,电力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科技,而电力的广泛应用,也是将古代和现代区别地像不同世界般的鸿沟。
在古人们看到,只要他们学会了如何发电,如何运用这一光听着就妙用无穷的自然之力后,自己所处的王朝就能大跨步朝着后世的繁荣强大迈进。
用了足足一昼夜才完成发电机图纸和资料抄录后的大明科研院学子们,随着天幕的画面暂告一段落,停下了自己手中颤抖的笔,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
环视了周围一圈由他们抄录的,多到能铺满半个大明科研院的图纸和资料,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后世研究科学这一门道的人,该是一群多么聪明,又多么令人敬佩的人啊?”
“是啊,光是这个电力原理和发电机,还有那似乎窥探到世界由什么组成的原子,就是多少人前仆后继地用一辈子心血去钻研的。
同为这一道的人,也是将来要重走他们路的人,又如何能不对他们敬仰?
我等这些尽学他们心血,沾他们光的人,与他们比起来,当真是一粒蜉蝣见青天,萤火之光,安敢与皓月争辉。”
“可惜了,后世华夏历经百年至暗,这些极其复杂深奥的学识,想来大多是那些身处安定向上的外邦国家的人之手。”
“想我华夏历代先贤开农耕、定历法、造出多少开人族先河之发明不吝传扬,按理我华夏也该是那引领这天下科学变革的大国之一,该死的清朝,误我华夏千古!”
“明朝亡的也死有余辜,家天下的路走不得,还是得改制。”
“小心些说话,咱们这些共患难的同僚不会说出去,就怕被小人听见了,你这科研院学子之位可是有很多人惦记的。
改不改的还得陛下说了算,我等只管做好自己份内之事便好。”
“怎的就不能说?后世历经动荡国耻之时,每每都是像你我这样的学子和有识之士抗议示威,我等就该像他们一样促使我大明走上正道,难不成还要等到我大明重蹈覆辙根基都烂了的时候再去后悔吗?
老天爷投下这天幕就是看不过去历史走到那般地步,要的就是我等自行改过,该说就是得说,明知却装糊涂算怎么个事?”
“嘿嘿,知行合一倒是让咱这位天骄给学到了,但具体怎么做咱还是多加斟酌吧。
韩非子有句话:事以密成,言以泄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