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儿坐在工作室的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杯已经凉透的咖啡。
她的眼睛盯着墙上的照片,那些都是她过去几年拍摄的作品——城市的喧嚣、乡村的宁静、人物的喜怒哀乐。
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个故事,但最近,她总觉得这些故事少了点什么。
“静儿姐,你又在发呆了。”徐乐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
脸上挂着惯常的笑容。他是田静儿的助理,也是她最信任的伙伴。
虽然年纪比她小几岁,但徐乐做事一向靠谱,尤其是在田静儿陷入创作瓶颈的时候,他总是能给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建议。
“我在想,最近的作品好像没什么新意。”田静儿叹了口气,
把咖啡杯放在茶几上,“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我的灵感却越来越少。”
徐乐坐到她对面,翻了翻手里的文件,“我倒是觉得,你缺的不是灵感,而是一个新的方向。”
“新的方向?”田静儿挑了挑眉,“什么意思?”
“你看,现在市场上最火的是什么?传统文化。”徐乐拿出一份报告,
“最近几年,古筝、书法、茶道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特别受欢迎。
如果你能把这些融入到摄影里,肯定能吸引不少客户。”
田静儿皱了皱眉,“古筝?我对这个一窍不通啊。”
“不懂可以学嘛。”徐乐笑了笑,“而且,我认识一个古筝老师,
叫李老师,她在这方面很有研究。你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帮你联系。”
田静儿沉默了一会儿,手指轻轻敲打着沙发的扶手。
她知道徐乐说得有道理,但她也清楚,这条路并不好走。
拍摄传统文化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她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行,那就试试吧。”她终于点了点头,“你帮我联系李老师,我看看能不能从她那里学到点什么。”
徐乐露出一个胜利的笑容,“放心吧,静儿姐,我这就去安排。”
几天后,田静儿和徐乐来到了一家古筝工作室。工作室的装修古色古香,
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角落里摆着一架古筝,琴弦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
李老师是一位中年女性,穿着一件素雅的旗袍,气质温婉。
她微笑着迎上来,“徐乐已经跟我介绍过你的情况了,我很期待能和你合作。”
“李老师,您好。”田静儿礼貌地握了握手,“我对古筝了解不多,希望不会给您添麻烦。”
“哪里的话,艺术是相通的。”李老师笑了笑,“我们先从基本的开始吧。”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李老师详细地向田静儿介绍了古筝的历史、结构和演奏技巧。
田静儿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用笔记本记下一些要点。
虽然她对音乐并不精通,但李老师的讲解让她对古筝有了全新的认识。
“古筝的音色很特别,它既能表现高山流水的壮阔,
也能传达小桥流水的细腻。”李老师一边说,一边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在房间里回荡。
田静儿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着琴声的起伏。她突然意识到,
古筝的音色和摄影的光影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它们都是通过细腻的变化来传达情感。
“李老师,我想尝试拍摄一组以古筝为主题的作品。”田静儿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是个好主意。”李老师点点头,“不过,拍摄古筝并不容易。你需要找到古筝的灵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田静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明白,我会努力的。”
接下来的几周,田静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古筝文化的学习中。
她不仅跟着李老师学习古筝的基本知识,还阅读了大量关于古筝历史和文化的书籍。
与此同时,她开始构思拍摄方案,试图将古筝的韵味融入到她的摄影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