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托塔天王深入各营核对统计,军中各级将校缺员严重,几乎十不存二。
缺员这样严重的原因不止是卫宁之前的大开杀戒,更有更早的治水行军及杨戬两次在天庭大杀四方。
加上卫宁下令,之前受过处罚的各营将校,一律清出原军。
将他们编成一队独成一营,由托塔天王当成普通天兵操练。
时限不少于三个月,他们之后的出路凭操练结果来定。
综此种种,才造成了如今的场面。
对卫宁来说,虽然初期会有些麻烦,但长远来看反而不是坏事。
与破军、织娘和托塔天王、卫赤天将商量后,卫宁连夜下了军令。
三天后,各营在校场阵前比武择将。
在此之前,由曜园的八位护卫统领带着五十名护卫,节制没有主将的各营。
而择将的人选,由天兵推举或自荐,登记在册。
推荐事宜明天开始,以三天为期。
比武择选的细则由破军、织娘和托塔天王商定。
定下章程后,大家分头行动。
卫宁与卫赤连夜去见玉帝王母,想来今晚他们也是睡不下的。
破军他们,则留在中军大帐,商量细则。
到了瑶池,两人很快被传诏入内殿觐见。
玉帝不见人影,王母却是衣饰整齐,精神奕奕。
见了礼,王母立刻叫起赐座。
她面上带了关切,温声道:“阿宁啊,军中是出什么事了?天奴去传旨回来,腿都吓软了。”
卫宁露出一丝懊恼,叹了口气,抱怨道:“今天是我冲动了,可军中的将校也太跋扈无礼了。托塔天王父子被拦在营门外候我,竟不得其门而入。我和一众将士到时,营门紧闭,半丝人影也不见。”
她越说越气,“我这个司法天神,竟是只能自己破门才能进入天兵大营,传了出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当日陛下下旨,娘娘亲自宣旨,有多少天兵天将亲眼得见,竟然还能做出这种事。他们已经跋扈无礼到连陛下娘娘和天条都不放在眼里了。入了大营,我令属下击鼓聚将,三通鼓罢,听令来校场的不过一半。其中还有许多是满身酒气,盔甲散乱,简直不堪入目。”
这些景况也是卫赤天将也亲眼所见,他又何尝不生气。
因此在王母看过来时,面色沉重的点头认可。
王母见状也是沉了脸,凤目含威,显见是生气了。
卫宁却像是没有看见,自顾自的仍然滔滔不绝。“臣从前是个闲人,无心也无力参与其中。竟不知道天庭的大军竟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实在是触目惊心。娘娘是明眼人,自然知道军兵的重要性。无论是天上还是凡间,军中兵将是一个朝廷最后的屏障。三界但有纷争,还得天庭派下天兵天将平乱扬威。可现在那些目中无人,军备松弛的,还能成为天庭的利剑盔甲吗?”
她越说越激动,实在是气的不轻。
王母和卫赤哪里还顾得生气,连忙劝慰。
免得气坏了司法天神,届时三界就有大笑话能看了。
王母急急劝道:“阿宁何必为了那些不争气的东西生气,不称职不得用的,杀了罚了贬了就行。你是司法天神,当然都由你。有阿宁和你那一众得力属下在,本宫根本不担心天庭的大军。本宫相信,假以时日,你必定会给天庭一只锐不可当、坚不可摧的威武之师。”
卫赤一边给她递茶水,一边附和,“是啊,仙子昔日治水危局时临危受命统领大军,军容整肃、所向披靡,我们才能一路势如破竹,顺利把弱水送回天。眼下尚无战事,以仙子的能为,不出数月,定然能让天兵改头换面,重拾昔日荣光。”
卫宁就是再生气,被他们左右夹击,也气不起来了。
更何况她的生气,一分真九分假。
因此她顺势缓了面色,接了茶盏,有些赧然的连连自谦,“娘娘看重,卫宁惭愧。只得尽心竭力,才不负陛下和娘娘的信任和看重。卫赤天将也是谬赞了,我一个散人,既无经验更无前例可鉴,治水大事要不是有陛下娘娘在后支持,哪里能那样顺利。”
王母听的窝心,也是面上有光。
只是现在天庭大乱方平,人心不定,玉帝又懒怠政事。
少不得让卫宁顶在前面,才好迅速稳定局面。
因此又把她夸了再夸,她又是个会说话的,直说的卫宁几乎招架不住。
谦虚两句后,又将卫赤夸了几句,提出要整合护卫军的事。
王母显然是早就心里有数,眼中希冀的光芒都有些灼眼了。
连忙夸卫宁想的周到,关心她和陛下,实在是忠臣良将。
卫宁连称这是为人臣子的本分,又推了卫赤天将出来,让他细说他核准的各处兵将人数。
王母立刻目光灼灼的看向卫赤天将,细细听他奏来。
接着,就这件事,几人细细商讨,很快就拟定了一条一条规程。
一件事,一支军队,从无到有,逐渐成型。
之前卫赤天将核准各处人数后就要将名册给她,卫宁推辞了,定下了大营的大事后就马不停蹄的带他来见驾了。
现在听了,符合入营条件的天兵天将四万出头。
王母既高兴,又有些不足。
既然要做人情,就要做的彻底,护卫营是卫宁给出的诚意。
她当即表示,陛下娘娘的安危和天庭的稳定最重要,不能再出现有胆大包天之徒单枪匹马差点杀到瑶池的事。
因此,等大营整军完毕,会再拨出一部人马,将护卫营补足五万之众。
以后,护卫营的规模定额为五万,所缺人手由大营补足,具体分派全凭主将决断,卫宁承诺不会插手。
王母闻言大喜,看她的目光愈发亲切爱重。
言语中也少了客气虚言,多了信重和赞赏。
卫赤天将也是喜不自禁,谁会嫌自己麾下的兵将多呢。
卫宁满目真诚,和王母说了些心事,“方今天庭纷乱,三界不宁,陛下又有出世之心。只剩我们两个女子勉力接下重担,个中酸楚为难,只有自己知道。可为了天庭声威,三界安宁,我们也是义不容辞。只好相扶相助,戮力同心,共抗时艰了。”
王母听的怔忪,不禁生出知己之感。
想她心系三界,多年来尽心竭力辅佐玉帝,多少危难艰险都趟了过来。
如今天庭才经了大乱,正是要并肩携手渡过难关。
可玉帝却在这时候生了弃世之心,独留下她和一个不知敌友的卫宁担负起整个天庭和三界,让她怎么能不心寒委屈又惊惧万分。
如今卫宁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一片公心,决心要整治天庭大军,重振天庭声威。
更这样毫无条件的拱手将五万大军送到她手上,怎么能不让她心生好感,更增欣赏。
但是她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见识经历朝政多年,当然不会这样轻易相信任何人。
更何况是卫宁,她现在可不是无权无势的卫宁仙子,而是手握官印得天道认可,能和玉帝分庭抗礼的司法天神。
王母的眼神变化万千,很快归于平静。
她满目温情,和卫宁说话也亲近了不少。
卫宁的眼力早已今非昔比,怎么会猜不到她的心思。
王母虽然多年来隐在玉帝身后,名声不显,可有眼睛的就能知道她的作用和本事。
要是没有她长久以来陪在玉帝身边转圜周全,只怕弱水之灾还要更早发生。
只从阿金对玉帝是顺从,对她却是顺从和敬畏,就能窥得一二了。
如今玉帝退隐,以后她要打交道的大多是王母。
相比连开口都不让的玉帝,大家应该更愿意和顾全大局、懂利害明得失的王母相处,卫宁当然也不例外。
东风和西风才刚开始相处,双方都在试探和适应。
她率先展现善意,王母也能更加放心的让她放手施为。
要是她一开始就表现的霸道而专制,不说王母容不下,就是玉帝真的修身养性恐怕也会跳出来让她身死道消。
同为女仙,卫宁对王母并无成见,也希望两人以后相处共事能更加融洽。
更重要的是,无论玉帝是真退隐还以退为进,她都势必要让他成真。
王母虽然位尊智深,却终究不如玉帝名正言顺不可撼动。
随着自己插手天庭军政,逐渐掌握权柄,一点点蚕食引导,到时未必不能逆转乾坤。
就算她一个人力量能力有限,那再加上玉帝的影子王母呢?
哪怕她对玉帝忠心不二,痴心不改,可尝到了权势的滋味后她还会始终如一吗?
卫宁不知道,却也得试试。
她相信,身处局中,没有人能不变。
现在让这支人马独立编制成军,真正掌握在玉帝王母手中,他们才能安心。
他们安心了,她才能有更大的自由,去发展去壮大。
更何况,这件事她也不是毫无私心。
眼下玉帝和王母还是一体的,王母的所言所行完全可以代表玉帝。
卫赤天将是她的亲信,无论卫宁之后会不会还有后招,这件事王母一定会全力支持。
参政多年,权势拉扯早已经成了本能,怎可会放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和不小的势力。
但是成立护卫营的事与之后天兵大营的整军是一体共生的,王母既然支持了那就得支持到底。
这样一来,她要整军,才能再无阻隔,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