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朝的同治九年二月,湘军的主帅刘松山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被马元暗算,子弹穿透了他的后背,生命悬于一线。
在这危急时刻,董福祥率领部下冲入战场,将刘松山救回大营。
在昏暗的大帐内,刘松山躺在简易的床铺上,他的脸色苍白,嘴角挂着淡淡的血迹。
床边,董福祥和刘锦棠紧握着他的手,眼神中充满了悲痛和不舍。
刘松山微微睁开眼睛,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道:“董兄,锦棠,我走后,湘军就交给你们了。我一生无子,锦棠,你就是我的儿子,你要继承我的遗志,杀贼报国,为湘军,为朝廷,杀敌立功。”
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坚定和力量。
董福祥和刘锦棠紧紧握住他的手,泪水不禁滑落脸颊。
他们知道,这是刘松山最后的遗言,也是他最后的嘱托。
刘松山继续说道:“我走后,你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对抗敌人。不要让内部的纷争和矛盾影响了大局。记住,湘军的荣誉和尊严,比什么都重要。”
说完这些话,刘松山的气息渐渐微弱下去,他的眼睛缓缓闭上,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左祖棠在得知刘松山牺牲的消息后,仿佛被重锤击中,整个人呆坐在椅子上,久久无法回神。
他的脸上失去了往日的坚毅和果敢,只剩下深深的悲痛和哀伤。
“失刘松山,犹如痛失一臂。”左宗棠喃喃自语。
由于刘松山的突然死亡,湘军内部出现了混乱,各路将领都试图争取更高的地位。
湘军副帅、提督黄万友曾试图通过关系争取更高的职位,但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
在二月月底,董福祥以刘锦棠的名义召集军中议事,提议由刘锦棠接掌北路军军权。
会议现场对此提议反应冷淡,有人对刘锦棠的年龄和经验表示担忧。
然而,刘锦棠并未被这些质疑所动摇。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决心以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他站在会议室的中央,目光坚定,声音洪亮:“我知道,我年轻资浅,难以服众。但我刘锦棠,愿意以行动证明自己。我愿领兵出征,为湘军,为朝廷,杀敌报国。”
伴随着刘松山生命之火的熄灭,革命军一直紧绷着的心弦终于稍稍放松下来。
他们深知,随着这位湘军大将的逝去,湘军内部必然会掀起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之战。
而这种争权夺利的斗争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无疑给了革命军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
果不其然,在刘松山死后不久,湘军内部便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资源,明争暗斗,互不相让。
而就在湘军忙于内斗、无暇他顾之际,革命军却抓住这个绝佳时机,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并迎来了一批强有力的增援部队。
首先抵达战场的是第六军二十一师闵殿臣所率领的精锐之师。
这支队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昂,充满斗志。
紧接着,第十一军四十一师沙学德部、四十二师马长顺部也相继赶到。
与此同时,赫莲儿麾下新编的五十一师马虎部以及五十二师熊二部也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革命军的阵营之中。
不仅如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革命军高层还任命英勇善战的白二虎担任五十师师长一职,并为各支部队补充了大量的预备役兵员。
至此,在广袤的北方大地上,革命军真正实现了兵力的大规模集结。
原本那些未曾接受过系统训练的新兵们,如今已在战火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一支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整整二十万人马汇聚于此,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准备迎接接下来更为残酷的战斗。
就在这个时候,局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随着兵力的增多,可玩的空间就多了,只见赫莲儿眼疾手快,当机立断地改变作战策略。
她就像一只敏锐的猎豹,紧紧盯着那些胆敢侵入内部的清军,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逐个将他们歼灭。
而另一边,陶茂陵和黄鼎所率领的川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他们被新上任的四十九师师长余小虎死死困在了峡口,进退两难。
与此同时,吴忠堡也遭受着五十一师和五十二师的重重包围,形势危急万分。
再看沙学德这边,他成功收复了马五寨,可谓是立下一功。
然而,金顺和张曜的援军却在半路上遭遇了白二虎带领的五十师的顽强阻击,被困在了灵州无法前进。
一时间,整个陇东地区硝烟四起,到处都是战火纷飞的景象。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马岱巧妙运用围魏救赵的战术之下,革命军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向东势如破竹地冲出了潼关、洛阳,甚至连晋南一带都出现了大批革命军的骑兵身影。
西北地区此刻已然是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这样混乱不堪的局面恰好被李红章逮住了机会,他领着一群文武大臣气势汹汹地在朝堂之上向左祖棠发难,发起了新一轮激烈的弹劾。
此时此刻的左祖棠,可以说是处于其军事生涯中的一个极其危险的关键时刻。
要知道,左李二人自从福州船政时期便开始明争暗斗,至今已经整整持续了五年之久。
期间经历了竹枝词案、协饷与兵变问题、陕西巡抚之争以及海防塞防之争等一系列纷争。
不过好在有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左宗棠在这些争斗中几乎每次都能大获全胜。
但这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左宗棠是否还能够化险为夷呢?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实际上,左李二人之间展开的这场权力争斗,并不能简单地用好坏对错来评判。
要知道,他们俩之间的角逐可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地位的争夺,其背后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那便是关乎国家利益的纷争。
此二者皆是洋务派中的领军人物,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头牌。
他们所争论的核心焦点在于洋务运动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推行下去,这实质上属于一种关于发展路线的激烈交锋。
归根结底,无论是左宗棠还是李鸿章,他们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借助洋务运动来拯救国家、谋求生存之道,以此抵御外敌的欺凌与压迫。
在怎样实现自强这个关键问题上,他们二人并没有本质性的分歧。
具体而言,他们都期望能够从内部实施改革措施,同时积极向外部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然而,就在刘松山战死之后,一直掌控大局的西太后慈禧突然间感到一阵迷茫。
她眼睁睁地看着西征耗费的银两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流出去,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仗打着打着,战线竟然又退回到了陕西境内。
这就意味着过去整整两年的努力似乎全都白费了,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那么,这样的局面究竟还要持续多久?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尽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