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二年,对于宋徽宗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让习惯了安稳享乐的道君皇帝,也不免有些惆怅。最近钻李师师下水道的频率也是明显开始下降。
最近一年,宋徽宗为了给朝臣交代,展示自己的勤政,于是将山东西门庆、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四大寇的名字,写在了自己御书房的屏风上。
没想到,这成了自己打脸的开端,先是年初梁山贼寇大闹汴京,自己两个家都被偷家,
自己在李师师那里被贼寇痛扁,甚至有梁山贼寇进了御书房将屏风上,将山东西门庆的名字刮掉以示挑衅。
气的宋徽宗直接撸掉了负责皇宫守卫的禁军统领。发誓要灭掉梁山贼寇。
然而,这一年就像倒霉他妈给倒霉开门一般,简直倒霉到家了!
先是童贯带着大军征讨梁山无功而返,紧接着高俅带着包括边军十节度在内的精锐征讨梁山,竟然大败!
自己的心腹宠臣高俅也身死,据说脑袋还在梁山飘着。
眼瞅着梁山贼寇消停了大半年,自己也主打眼不见、耳不听为静,
没想到江南的方腊又惹出了大乱子。
朝会上,,,
"陛下,这明教已成气候,自从起事以来短短几个月,影响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江南五路,占据十三州七十五县,公开与朝廷叫板!
如果梁山是贼寇窝,那江南的明教就是彻彻底底的反贼!必须优先剿灭!"一名大臣跳出来忧心忡忡的说道。
宋徽宗也是无比郁闷,这狗方腊就不能让自己安安心心过年吗?
不过宋徽宗虽然贪图享乐,可也知道事态严重。
虽然梁山贼寇他可以假装看不到听不到。
可这方腊不一样,这伙明教反贼要动摇的是大宋朝廷的根基,必须要优先剿灭,如果放纵下去,江南彻底动荡,可是要动摇大宋朝廷的根本。
如今的江南,商品经济已经非常发达,成为大宋稳定的税赋钱袋子提款机,
如果这里彻底乱起来,朝廷将出现大问题。
"陛下,如今需要派遣精兵强将过去,大军以雷霆之势迅速剿灭反贼!"另一名枢密院的大臣跳出来说道。
"哪位爱卿愿意领军出征,剿灭明教方腊反贼?"道君皇帝问道。
一听这话,朝臣皆噤若寒蝉,,,
据逃回来被问罪的杭州郡守所说,方腊有十万大军!
要知道梁山贼寇不到五万兵马就打的朝廷官军溃不成军,
如今方腊纠结了十万人,谁敢过去?
"偌大的朝堂,就没有人为寡人分忧吗?国难出良将,朕的良将在哪里?
哪位爱卿愿意领军平定明教方腊,寡人重重有赏!"道君皇帝焦急的说道。
不过众文臣武将都不敢吱声,大宋朝廷重文轻武、以文抑武,不乏有文臣带兵出征的先例,
不过如今,众文臣武将都不敢吭声,毕竟赏赐再大,也得有命拿!
高太尉的赏赐挺多,当初也很威风,可如今,不还是在梁山飘着吗?
"咳咳咳,陛下,老臣认为,如今朝堂之中,论知兵带兵,童贯还是一把好手,事实证明他还是很有能力的,若让他挂帅出征,必能剿灭方腊反贼。"蔡京说道。
此时的道君皇帝,也觉得童贯是合适人选。起码童贯带人征剿梁山,还是活蹦乱跳回来了!
"召童贯进殿!"
没一会,童贯屁颠屁颠就进了殿内。
"童贯,你可愿意带兵出征去江南剿灭方腊?"道君皇帝问道。
童贯愣了几秒,确定听清楚了是去江南剿灭方腊,不是去梁山收拾梁山贼寇,这才舒了一口气。
在童贯看来,自己收拾不了梁山贼寇,收拾几个不安分的神棍还不是手到擒来?
"为陛下分忧,臣万死不辞!"童贯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好好,,,"
道君皇帝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他如今越看童贯越顺眼,又想起之前童贯的好,使得道君皇帝起了重新重用童贯的心思。
于是乎,童贯带大军征剿方腊的调子就定了下来。
夜晚,童贯急匆匆的来到了蔡京府邸。
"太师,救命啊!这可如何是好,我下午打听了一圈,方腊什么时候有十万人了?这不又是一个梁山泊嘛"童贯惊恐的说道。
在他看来,这江南之行,也是个送命的活计!
可是这蔡京竟然推举自己,这不是把自己往死路上推嘛!
他推了高俅还不够,还要推自己?
"慌什么?老夫向陛下举荐你自然是有道理的!老夫还能害自己人?"蔡京问道。
"不会,不会!太师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有太师在朝堂不会乱,天下才能太平!"童贯急忙奉承道。
"呵呵,放心吧,那杭州郡守是我的门人,他丢了杭州是大罪,
你不知道的是,他还是弃城跑路的,当时攻打杭州的根本没有十万大军,
也就万余人马,根据估算,方腊的手下都是乌合之众,带甲兵士很少!能战之兵也就一两万人。
那所谓的十万反贼,是老夫授意他杜撰的!要不然怎么保下他?"
童贯一听这内幕,直接傻眼了,感慨还能有这样的骚操作。
军国大事还敢做假,这踏马不是误国误民嘛!
不过这话打死童贯也不敢说,最终从嘴里吐出一句:
"太师真是高啊!"
蔡京淡定的抿了口茶水,
"这次你从各路州府抽调八万人,汴京再带两万禁军过去,十万大军足以剿灭方腊!
梁山贼寇,很多是官军出身,弓马娴熟,经过几次大战,兵器盔甲缴获不计其数,几万人马都是带甲的猛人,自然难以剿灭。
可方腊的明教跟他们没法比,就是一个草台班子、乌合之众。
你也是知兵之人,这次你用心点,剿灭方腊的功劳,只能是你的!这是你未来立足朝堂不倒的本钱!"蔡京说道。
此时的童贯才知道蔡京的良苦用心,急忙磕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