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卫士兵在醉仙楼的三楼,搜出了三十几个持刀大汉。
这些人里,有十几人手持楚军制式弓弩,还有几人甚至身披铁甲。
弓弩和铁甲就是铁证,曹国舅怎么都没法洗白。
曹国舅私藏弓弩和铁甲,蓄养死士,意图毒杀辽东郡王,这背后要说没有陛下的示意,几乎没人相信。
本来吧,陛下是君,辽东郡王是臣。
但现在可没人敢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陛下得国本就不正。
他是懿宁皇后扶上皇位的。
可那懿宁皇后是位弑君的毒后。
毒后的罪行暴露后,陛下本就备受质疑。
此时陛下不谨言慎行,反而抢先对辽东郡王下手,而且还失败了。
那如此一来,陛下肯定不能再坐在龙椅之上了。
三天后,在大臣们的暗示下,在得到宁易的保证之后,吴王发布退位诏书。
就在同一天,大臣们拥立鲁王为帝。
大楚朝廷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过渡。
整个过程丝滑无比。
新帝毕竟只有九岁。
五天之后,在他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上,其生母窦太后陪他一起坐在龙椅上。
两人和大臣们中间,竖起了一道帘子。
但窦太后明确表示,自己妇道人家,见识浅薄,不宜干政。
因此她只垂帘,不听政。
大臣们大喜过望,连忙一大堆马屁拍上。
宁易站在百官首位,一句话都没说。
窦太后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
不仅仅是因为两人之前约定过。
更重要的是,昨晚淑妃生了,是一个“男孩”。
可能是因为淑妃之前受了惊吓,导致她早产了几天。
幸亏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是堂舅哥。
堂舅哥早早就做好了准备。
淑妃生产时,周围全是自己人。
就连太医局派来的太医,都事先被做过工作。
事后众人众口一词,称淑妃生的是一位皇子。
生产结束后,淑妃“母子”所在的淑仁宫被严密保护起来。
窦太后亲自来探望,也只见到了淑妃,没有见到皇子。
她丝毫没有怀疑。
因为换她,她也会这么做。
这个新生婴儿在理论上,比她的儿子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站在宁易的角度,自然要防备她向这孩子下死手。
而宁易之所以这样大费周折,就是要告诉窦太后,他并不是非鲁王不可。
他手里可是有“替代品”的,可以随时将鲁王掀下龙椅。
窦太后果然非常紧张。
她连夜出宫来找宁易。
宁易则向她保证,只要她信守承诺,自己也会践行约定,继续支持鲁王为帝。
窦太后离去时千恩万谢。
今天她也确实很听话。
宁易正想着,徐启深出列,提议让辽东郡王摄政。
但宁易立马表示,自己意在疆场,无意朝堂。
朝中之事有诸位大臣处理就好,他就不胡乱插手了。
太后和宁易的表态,让朝中许多大臣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这比他们幻想过的最好的结果都要好。
他们想着,大楚朝廷经过这么大的变故之后,接下来不是妇人干政,就是武人乱政。
结果统统没有!
真是天佑大楚!
事后有小道消息传出,称辽东郡王以自己不摄政为条件,换取了窦太后不听政。
这消息竟然来源于窦太后的慈宁宫。
这就假不了了!
众人这下无不对宁易刮目相看。
此人这段时间飞扬跋扈,隐约有不臣之姿,没想到竟是一个识大体的忠义之士。
众人从恐惧和怀疑中清醒过来,终于想起了他的好。
想起了此人屡次平定京城动乱,屡次镇压四方叛乱,并屡次击退犯境之敌。
大楚好像真是有些亏欠此人。
所以,当第二次朝会,徐启深等人提议任命宁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时,众人虽然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都答应了。
宁易终于如愿以偿。
他对老丈人更加佩服了。
老丈人不愧是操纵舆论和人心的高手。
在老丈人润物细无声的操持下,他成为大楚第一位外姓兵马大元帅,并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他现在更放心了。
在外人看来,大楚朝廷的两位宰相中,一位是他的岳父,显然是他的人,但另一位却是他的对手——和他一见面就吵的刘尚奇。
因此也不能说朝廷就是他宁易的朝廷。
但实际上,老丈人是他的明子,刘尚奇是他的暗子。
虽然他没有摄政,但他想做的事,在这两位的帮忙下,基本都能做成。
虽没有摄政之名,却有摄政之实。
完美!
在朝廷正式行文天下,宣告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当天,他的忠诚值瞬间暴涨至六万多。
这让他颇有点一夜暴富的感觉。
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按道理他应该建牙开府。
即自行开设府署建立衙门,来全面处理大楚的军政事务。
参照以往的历史,这个新的大元帅府,怎么也得几百人。
然而并没有!
他才懒得操这些心。
有这功夫,带兵出去砍砍人不好么?
所以,他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后,还是一切照旧。
别说新衙门了,就是新手下都没多招一个。
朝廷百官感动坏了。
尤其是兵部。
按理来说,有了天下兵马大元帅,兵部几乎一半的人都可以被裁撤了。
很多人都已经做好了下岗再就业的准备。
但没想到,辽东郡王只要一个虚名,却不找朝廷要一分钱,不给朝廷添一点麻烦。
世上竟还有这么好的人!
不过,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没过几天,宁易就提高军人待遇等问题,向兵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但不限于:
将现役军人的军饷提高百分之五十;
改革现有的军人职衔,建立完整的军人上升通道;
免除现役军人服役期间全家的赋税和徭役;
军人阵亡,免除全家二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出台完善的退伍军人管理办法,政府部门公职人员优先招募退伍军人,尤其要妥善安置伤残退伍人员;
……
看着这些建议,朝廷官员们面面相觑。
兵部派人和他沟通,称全部实施难度太大,问能不能只拣其中几条来做。
但他毫不退让,又摆出一副“你们不答应,我就掀桌子”的样子。
政事堂商议此事时,老丈人不方便说话,其余人一片沉默。
最后还是和宁易“不对付”的刘尚奇说:“答应殿下吧,这总比他另起炉灶,架空兵部强。”
陶珪也说:“虽然要花不少钱,但也还好。现在商税起来了,上次的国债也有不少盈余,大体上问题不大。”
他俩表态了,其他人自然不会反对。
在宁易的监督下,这些建议很快得以落实。
大楚百万军人顿时乐开了花。
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啊!
宁易又有意无意地宣称,朝廷本无意这样做,是他逼迫朝廷这样做的。
本来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嘛!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楚军人无不对他感激涕零。
幸亏有大元帅替我们说话!
朝中有人就是好!
在现在的大楚军人三大纪律里,“追随元帅”排到了第二位。
紧随“忠于大楚”,位于“服从上级”之前。
不仅如此,宁易的忠诚值也跟着狂涨。
这天晚上,他终于又听到了久违的“叮”声。
“恭喜宿主集齐十万名忠诚的部下!”
“在成为军神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后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