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饶靠在椅背上,饶有兴趣的隔着脸谱打量着赌桌上每个人的脸,将他们的情绪尽收眼底。
有的人在紧张的等待结果,有人在兴奋,还有的人在恐惧,比如那个面色苍白还强撑着笑容的店小二,他藏在身后的手一直抖个不停。
他啊,只有入道境,身上却满是古怪的味道,真元运行不畅,好几处穴窍里还缝着几条丝线,线头远远地吊在老板娘的手中。所以,他该是这个赌场里地位最低的人,搞不好就是以前的一位输掉所有的赌客,然后被人拿来跑堂,活活练成了这副模样。
人啊!如果活的太苦,便会忍不住希望别人和自己一样苦,那样自己的痛苦便能稍缓几分。
他卖力的想拉姚安饶下水,但却弄巧成拙,如果最后姚安饶赢走了赌场的钱,他是一定要担责的,搞不好就再续签个百十年的合同。
一个入道境,哪里有百十年的寿元呢?那便在这里像个活死人一样干到死吧!
这真是深入骨髓的恐惧,姚安饶微微舔舐嘴唇,唯一的可惜之处便是过于寡淡了。
“看点加注!”庄家瞪着她大声的喊,像是在宣战。
姚安饶微微掀开骰盅,默默看了片刻,却又并不急着合上,而是看向身边的店小二,赌场里除了摇盅的人,其他人是不能看别人得骰盅的,可显然,这个家伙已经紧张的有些顾不得了,他伸着脖子不断地探头。
“弃!”
不出意料,另一位闲家甚至没有看自己骰盅里的点数,就已经开口了。
庄家悠悠的掀开了自己的骰盅,六六六五,每个点数加二,便是八八八七,三十一点,比上一次更大些,这依然是近乎无敌的点数。还是只给闲家留了出路,唯一的一条。
豹子三个九。
赌客们忍不住开始交头接耳,这庄家也是手法出众啊,不是六就是五!
姚安饶微微侧过头,看向店小二,“你还要帮我开盅吗?”
店小二赶紧摇头,“您自己来就行了,我哪成啊!”
他可不想再背锅了。
“我想你来开。”姚安饶肆意的玩弄着他的情绪,似乎握住那些线的不是老板娘,而是她一样。
“我。。我不行啊!”店小二还想争辩,但庄家已经开口,“给她开!”
声音低沉,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严。
店小二颤巍巍的伸出手,小心的握住了骰盅,此时这平常随意把玩的骰盅,握在手里却觉得好重,竟然有些握不住似的,于是他一咬牙一发力,唰!
开的太快了,以至于一下把骰盅举的高高的。
这一次所有人几乎同时看到了结果。
然后便是轰然的嘈杂声响!
三个五!又是三个五!又是豹子!
庄家猛拍桌子指向对方,老板娘三只手则直接捏出了法诀!
所有人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她一定作弊了!她一定一定作弊了!!
楼上的读书声彻底停了,然后响起了脚步声,议论纷纷的人们安静了下来,大家抬起头,二楼楼梯处黑暗一片,但每个人都知道,一位儒师正默默的注视着这里。
尉天齐不知从哪抽出一块布,遮住了自己的脸。
“竖子!你怕是不知道我恕索坊的背景!学了个偷鸡摸狗的法术,就敢来拔老虎须子!?”庄家恶狠狠地开口。
赌场里有几个人悄无声息的挡住了门口,随时防止这个胆大包天的丫头逃跑。
愤怒,有些辛辣,但又夹杂了恐惧,于是又有些苦,不好吃。
姚安饶微微摇头,她坐的安详,对于别人的怒斥毫无反应,只是悠悠的开口。
“继续。”
什么继续?
继续赌?
继续合兵斗?
还是。。。继续升天?
那便是六重天了。
一千九百一十加三百八十二,两千两百九十二根灵材。如果翻六倍,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二根灵材。
这已经接近一个寻常小宗门的全部储量了,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便在那些大赌场,也不是经常出现的数字。
如果那个闲家继续合兵的话,六重天加三重天,九倍,两万零六百二十八根。
两万根。。快能把恕索坊买下来了。
于是沉默。
人们终于意识到,这个女孩不是来挣钱的,是来砸场子的。
“小丫头片子,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你以为我们这是什么地方!嗯!?我告诉你,今天就算把你宰了!喂了那个畜生!官面上也不会有人多说一句!你信不信?”庄家依旧在放狠话。
“不信。”
女声答的很快,姚安饶当然不信,这恕索坊是皇都脚下,如果没有她作弊的证据,输急眼了或许会跟踪敲闷棍之类的,但不可能在赌场明面上动手,除非他们都不想干了!
“你真不怕死!?”庄家周身气息弥漫,露出自己炼神境的修为。
“继续。”
“你以为我不敢动手?”庄家单手掐诀,似乎就要捏出法术。
“继续。”
“给我杀了她!”庄家指着女孩叫道。
姚安饶终于烦了,她站起身,亲自将灵材堆往前推了一格。
那里便是六重天了。
庄家沉默了,他知道自己吓不住对方了,但他不可能开盘,因为赌场现在根本拿不出一千九百一十根灵材,刚才那十几根湖畔柳便已经是赌场压箱底的存款,剩下零零散散的哪里有那么多?
“喂!这场子还开不开啊?”忽然人群中有人开口,正是之前退场的壮汉,他脸上挂着不嫌事大的笑容。
周围大多数赌客其实都是这副表情,你看那些脸色僵硬的八成便是赌场的托了。
壮汉也只是筑基境,惹不起二楼的儒师,甚至打不过庄家,可这是皇都啊!谁往上攀没点后台呢?在旁边拱几句火,你是儒师又能怎样?
“就是,不会怂了吧!那以后别开赌场了!输不起!”很快有人跟风。
庄家和老板娘的脸色都开始阴沉,眼神不自觉地瞟向二楼楼梯处,然后人们又听见了温润的朗诵声,读的是孔圣那句流传到成了俗语的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