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内容使万朝帝王们心有余悸,各朝帝王言论都显示在光幕中,这回万朝百姓,书生不仅能看到本朝皇帝之言,其它王朝皇帝之语也同样看到,这回许多人开始怀疑自己读的圣贤书是不是正统的儒家学说了。
秦朝秦始皇:“圣人?儒家之学,朕之大秦从不认为孔丘是什么圣人,尔等却将其视为唯一,迁腐之极也。”
汉武帝:“朕当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独尊儒家,儒为皮,道为骨,法为心这才朕之本意,何曾想到后世王朝之帝王会如此蠢笨。”
东汉光武帝:“朕提倡忠义气节,也没料到宋朝始会有什么程朱理学,这还是儒家之学吗?”
此时,一位明朝的皇帝发言了:“我朝自太祖起便重视实学,倡导经世致用,若是依照程朱理学,岂不是要让天下士子都成了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随着这位皇帝的话语落地,其他朝代的帝王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众人对儒家思想的真正意义展开了深入探讨。
最终,众帝王达成共识,儒家之学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于是,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大讨论在万朝之间展开,这场讨论也为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时空之城内文洛阳看着万朝讨论,也是参与其中进行辩论,对儒家文化在华夏影响力进行分析,认为这一切与帝王为维护统治有关,过分抬高儒家思想在封建王朝的地位这并不非是一件好事,诸子百家各有其优秀的地方,不能儒家一家独大,一概而论。
在与万朝帝王,大儒,名臣交流中,文洛阳指出,儒家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确实存在被篡改和曲解的地方。比如,一些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刻意解读,使其成为巩固政权的工具。
他还提到,儒家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如三纲五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而诸子百家中的其他学派,如道家、法家等,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思想。
最后,文洛阳总结道,我们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各种思想流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这次跨时空对话,文洛阳自身也颇有收获,同样华夏各朝古代读书人,帝王将相也从中得到启迪,古人们也明白后世并非否定儒家文化,而是因为历史发展中被有意否曲或篡改,这对于文化传承是不利的,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尤其是帝王为达目的而毫无底线思维,久而久之只会让天下陷入灾难,也是王朝覆没的原因之一。
文洛阳再次分析自秦朝以来为什么王朝没有超过三百年的,文洛阳说道:“首先从气侯角度分析,当气侯适宜,社会相对稳定时,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有限,农人都是靠天吃饭,气侯适宜粮食产量相对平稳,加入自然灾害较少,王朝自然平稳。
当气侯异常,气温骤降,往往发生在王朝中后期,农人种田颗粒无收,必然引发灾荒,而使王朝陷入灭顶之灾。
其二,王朝到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百姓失去土地,成为佃农,税收减少,导致经济崩溃,王朝也面临灭亡。
第三便是世家,士大夫阶层贪婪,加上帝王昏庸无道,苛捐杂税日益严重,使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败,民不聊生,亡国改朝换代是必然的。”
文洛阳与万朝帝王交流,也让万朝那些开国之君与有为之君陷入沉思,文洛阳也讲明白讨论王朝更迭并没有完全展开讲,讲的只是所有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真正灭亡的原因每个王朝是不同,也要逐个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许能查出真相。这些要等文洛阳讲完历史以后才能各朝帝王面对面交谈,寻找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