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乾兴帝五十大寿临近,请求大办寿宴以显大鲁天朝国威的奏章从四面八方如雪花般飞来。
为了给自己的劝谏增加正当借口,不少南部的官员甚至在奏章中提到了南边伪帝的寿宴。
朝堂之上,群臣肃立。
一位老臣率先出列,恭敬道:“陛下,臣闻南晋伪帝之寿宴,排场浩大,奢华至极。
那伪帝妄图以此彰显其伪国之威,实乃可笑之举。我大鲁天朝,乃天下正朔,陛下之寿宴,断不可被伪帝比下。
臣恳请陛下大办寿宴,向天下昭示我朝之强盛,展陛下之圣德。”
接着,又一位大臣出列,拱手道:
“陛下,南晋伪帝之寿宴,不过是虚张声势。我朝若不大办陛下寿宴,恐被他国小觑。
陛下之寿,乃国家之大事,当以盛大之仪典,扬我大鲁国威,显陛下之尊荣。”
乾兴帝坐在龙椅上淡淡开口道:“大办宴席,只怕会消耗去不少钱财,朕自问论功绩比不得太祖皇帝,便一切从简吧。”
众臣闻言,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汉王出列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次寿宴不可从简。
那南晋伪帝不过是篡来的江山,其寿宴尚且奢华,若我大鲁天朝之寿宴从简,恐让天下人以为我朝治下岁入比不得南边
倒显得我朝势弱,平白让那伪晋夺取了风头。
况且父皇在位以来,兢兢业业,爱民如子,使我大鲁国泰民安。此次寿宴,正可借此彰显父皇之圣德,激励臣民,扬我国威。”
而太子看了眼汉王,心中腹诽马屁精,又看了眼坐在龙椅上的那个男人。他明白,没有他的默许,这些个大臣的断然不敢说这般话的。
太子张了张嘴,看了看乾兴帝派给他的太子太傅,又看了看汉王,长久以来接受的教育告诉他,此时他应当出口驳斥汉王。
但是理性又在告诉他,这么做必然会引得乾兴帝不喜。
犹豫再三,太子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乾兴帝扫视了一眼群臣,缓缓说道:“既然众卿皆如此认为,那这寿宴便大办吧。”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乾兴帝大手一挥,说道:“既然决定大办寿宴,那此事就交由礼部去操办户部协助,务必按祖制来办。”
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连忙出列,恭敬地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退朝之后,太子回到东宫,心中烦闷不已。他深知此次大办寿宴定会劳民伤财,可又无法忤逆乾兴帝的旨意。
眼下重要的不是怎么纠正此事,而是要确保自己的地位不被威胁,只要待自己登上那个位置,一切的错误都会被纠正,一定。
而此时,地方上的官吏们也在弹冠相庆。乾兴帝虽然没有下旨要他们加税,但仍旧不妨碍他们任意施为。
一队队官差被派出,以筹备寿宴之名,在民间横征暴敛。百姓们苦不堪言,却又敢怒不敢言。
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宁静的日子会因为一个一辈子没见过的人过寿而被打破。
一个年轻的官差对着身旁的一个同僚问道:“我们这样鱼肉百姓是不是....”
“你傻啊,上头给咱们都是摊了分子的,不从这拿,你想从自家拿钱贴进去吗?况且你不拿我不拿,王大人怎么拿。
王大人不拿,谁来保证你我前程?”
那年轻官差闻言,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无奈地低下了头,继续跟着同僚一起搜刮民脂民膏。
他能做的也只有在征税时,尽可能给那户人家留下一些钱粮。
随着一架架大车离开村庄,徒留下一片狼藉和村民们绝望的哭声。在官差的逼迫下百姓们卖去了田产房屋,沦为了流民。
当然这类事情多发生在边远之地,至于神都周边,不是他们不敢,而是乾兴帝前番刚宣布了免税。
天子脚下,告御状终归是比那偏远小地方容易些,他们也没敢压榨的那么狠。
在这一片纷纷攘攘之中,一些个和尚的身影混迹其中,待官差走后,百姓生活难以为继之际,一些个僧人进入了村庄。
他们分发了些许食物,虽不多,但也足以吸引百姓们,从他们口中,百姓们得知周围有寺院在施粥,渐渐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在寺庙周围。
寺院周围,百姓越聚越多,他们眼中满是疲惫与迷茫。僧人们慈悲为怀,不仅施粥,还为百姓们诵经祈福,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
他们向百姓们讲述着世间的苦难皆因统治者的无道和贪婪,只有信奉白莲教,才能获得解脱和拯救。
“众生皆苦,这世间的不公与压迫,皆是那无道之君所带来。唯有跟随白莲教,方能寻得光明与希望。”一位僧人声情并茂地说道。
百姓们本就对朝廷的横征暴敛充满了怨恨,如今听到这些话语,在有意的引导下,心中的不满愈发强烈。
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皈依白莲教,而那些个僧人施下的粥里,倒映出他们仇恨的目光。
至于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们,此时正在为该为乾兴帝送什么寿礼而烦恼呢。
随着乾兴帝寿宴的日子越来越近,神都内外一片繁忙景象。华丽的宫殿被装饰得金碧辉煌,各种美食佳肴源源不断地运进宫中。
而在边远的乡村,夜色中,一架架大车在无人的黑夜中向着一座座寺院走去。
期间,自然有一些官员发现不对,但奏章大多在层层上报的过程中被截停,不管怎么样,得让皇上把寿辰过好。
才是整个大鲁官场眼下最重要的任务,至于其他的,都可以往后让让。
若是十年前,他们自然不敢如此,那时候的乾兴帝可不似现在这般。
只是自从秦王战死后,陛下便越来越沉迷长生之道,宫内聚集了不少和尚道士。
各类名贵药材也是一车车往宫里运,
乾兴帝寿宴当日,整个皇宫热闹非凡,歌舞升平。大臣们纷纷献上精心准备的贺礼,脸上堆满了笑容。
仿若这等日子里,脸上不带着笑便是天大的作孽般。
然而,在边远的乡村的一座座寺庙里,也是热闹非凡,周围的百姓越来越多,施的粥却是越来越稀,到最后如同清水一般。
在百姓的目光中,寺庙的门被打开,一个僧人走了出来。